资源配置理论下辽宁体育重点项目地域布局发展策略研究

2015-06-05 09:31郭长寿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重点项目布局竞技

马 策,郭长寿,刘 颖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体育人文社会学

资源配置理论下辽宁体育重点项目地域布局发展策略研究

马 策,郭长寿,刘 颖

(沈阳体育学院,辽宁 沈阳 110102)

以资源配置理论为主要支撑,对辽宁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地域布局发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旨在合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有效选择最佳的运动项目发展模式,提高竞技体育对社会经济效益的贡献度。通过分析并选定辽宁省17个体育重点项目,对辽东、辽西、辽北、辽南4个地域重点项目的布局及发展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提出4点策略:以夯实“体育名城”工程为切入点,为体育重点项目发展布局奠定空间基础;以提高体育资源效益为突破口,为体育重点项目发展布局奠定动力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托,创造和实施体育重点项目发展布局的新模式;以社会人口结构特点为拐点,建立体育重点项目发展布局的新机制。

辽宁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地域布局;策略

1 研究目的

资源配置指一定社会对其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在其不同用途之间进行分配。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经历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积累和发展阶段,直到1867年《资本论》精辟地论述了资源配置问题,才终于形成完整的资源配置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分别从社会劳动时间、资源稀缺两个不同的角度对资源配置进行了分析论证,研究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在于构造一种优化配置的机制,以达到收益最大化。这些理论对于研究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辽宁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地域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辽宁可依照辽河文化的历史渊源划分为东南西北4大板块,即辽东(长白山支脉的辽河以东地区)、辽南(千山山脉向西南延伸到海洋中地区)、辽西(辽河以西与内蒙古河北接壤地区)、辽北(辽河三角洲北部的辽河平原地区)[1]。这4大板块在地理环境、经济水平、人口结构、体育文化等资源方面均存在差距。因此,合理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厘清重点项目发展地域布局情况,寻找其布局发展特点及趋势,有效选择最佳的运动项目发展模式,提高竞技体育对社会经济效益的贡献度,对促进辽宁竞技体育健康、平稳地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沈阳体育学院图书馆,以“资源配置”“重点项目”等为关键词,查阅相关论文80余篇,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咨询、实地调查等方式,围绕重点项目和布局发展等问题,访谈了辽宁省体育局全运办、省各运动管理中心的领导,听取了他们关于辽宁省重点项目地域布局的意见和建议。

2.3 数理统计法

通过第12届全运会官方网站、辽宁省体育局网站等搜集相关数据,运用EXCEL2007对辽宁省“十二运”所获奖牌和省年度赛奖牌数量进行统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基于资源配置理论的体育重点项目地域布局

3.1.1 体育重点项目地域布局的理论原理 一般意义上讲,资源分为普通资源和优质资源两种。优质资源无疑是重要的资源,其重要的特性之一,就是稀缺性,既包括数量的稀缺,又包括质量的稀缺。与自然资源相比,社会资源的稀缺性还具有可调控的特质,也就是可以通过人为的配置来规划、布局、生产和分配等,以实现优质资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例如职业足球运动员在全世界职业俱乐部的转会,实质上就是一种优质社会资源的配置。通过转会,职业足球运动员和职业足球俱乐部各取所需,共同进行了可以称之为职业足球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达到了双方的目的。很明显,辽宁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就是一种稀缺的优质社会资源,对其进行必要而适度的布局,有利于实事求是地发挥辽宁各地域竞技体育的潜力与实力,有利于促进辽宁各地域竞技体育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有利于整合和优化辽宁省竞技体育综合生产力,达到提高全省竞技体育水平、为国家输送更多优秀竞技体育人才的终极目的。优质资源不能及时提炼、培育,无异于暴殄天物;优质资源不能合理、科学配置,不仅是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意味着公平、公正资源配置原则的丧失。

3.1.2 体育重点项目地域布局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是把计划作为主要方式,各级政府行政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我国竞技体育依据当时的经济制度及运动成绩,党中央在1984年首次提出了“搞好项目的战略布局,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项目,大力加强田径、游泳等薄弱项目,同时,要把短时间内能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搞上去”的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布局发展战略。据此,田麦久教授于1985年和1989年分别作了《试论1986—1987年亚运会奥运会我国重点竞技项目的等级配置》《我国重点竞技项目设置与布局的宏观决策》的报告,全面开启了全国省市不同层次的重点项目布局发展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逐步繁荣及竞技体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此项工作越来越得到国家及各级政府的重视。

3.1.3 体育重点项目地域布局的引领作用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依据各自的社会资源条件,通过有效配置所形成和确定的体育重点项目,在当今体育事业转型发展中其重要引领作用已凸显出来。不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还是击剑、摔跤、自行车、跳水等项目,其运动美感及强烈的体育精神无不感染着大众,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并从中得到愉悦满足。另外,专业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方法还会帮助他们学习技能,培养运动习惯。体育重点项目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上起到了独一无二的示范、带头作用。

3.1.4 体育重点项目地域布局的主导作用 我国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社会资源,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鲜明和优势力量突出的重点项目发展布局战略,合理分配和集中利用竞技体育资源,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项目在国际各类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连续8届奥运会上,射击、举重、体操、乒乓球、羽毛球、跳水6大奥运优势项目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导力量。击剑、皮划艇、游泳、跆拳道、摔跤等潜优势项目也不断成为金牌突破点。体育重点项目推动地域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重点项目的人才群和人才链。仅就辽宁而言,在第12届全运会所获的145枚奖牌的运动员中,89%的运动员来自于各市重点项目布局单位[2]。

3.1.5 体育重点项目地域布局的推动作用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体育将全面融入市场经济体制之中。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理论认为社会资源稀缺无法平衡分散,只能通过选择加以布局发展。而市场机制是进行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起着主要作用。他们把社会需求及其变化作为社会对其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的依据,通过价格、竞争和供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社会资源的分配比例,自发调节经济运行。现阶段,我国竞技体育将全面融入市场经济体制,交织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的发展之中。利用地域社会、自然、人文等资源,以项目消费价格、项目地域竞争和人们供求之间需求而进行选择分配,有效地优化项目重点布局,打破条块式体育发展模式,增强部门、行业或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推动体育市场机制改革向纵深发展。

3.2 辽宁省体育重点项目的选择确定

3.2.1 辽宁竞技体育重点项目的历史形成分析

1)初具规模的奠基期。从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辽宁竞技体育初见成效。由于是刚刚上马,虽然科学、理性的成分不够,但在广大体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辽宁省竞技体育已经拥有了排球、篮球、足球、田径等重点项目,形成了最初的重点项目格局,其特点是:①朴素而高涨的政治因素成为主要源动力。新中国巍然屹立,全国人民普遍有扬眉吐气的心绪。辽宁体育工作者奋发图强,以继承刘长春爱国主义传统为己任,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自然也创造了骄人的运动成绩。②得天独厚的身体优势与共和国重工业基地的经济优势相结合,产生了强大的体育生产力。辽宁地处北方,严酷的冰雪季节锻炼了居民的骨骼、精神,因此身体普遍强壮、高大。当时辽宁是国家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拥有先进的工业生产体系和数量最多的产业大军,为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力、人力、财力、智力资源。两大优势相结合,使辽宁竞技体育如虎添翼。③以集体项目为主。大工厂时代的集体特色,决定了人们更加喜爱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因此这些项目广受关注、水平较高,在国内也处于领先地位。2)拨乱反正的飞跃期。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3年的第7届全运会,辽宁竞技体育以改革开放为推动力,在制度建设、队伍管理、竞训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大幅度的进步。1993年第7届全运会上,凭借44金48银44铜的卓越战绩,毫无争议地成为中国体坛的“巨无霸”,标志着辽宁竞技体育鼎盛期的到来,也标志着辽宁竞技体育优势地位的形成[5]。该时期的重点项目格局特点鲜明:①全面开花,很多项目长期居于全国前列。集体项目雄风不减,田径、体操、武术、射击等项目成绩飞速上升,游泳、柔道、举重、赛艇等项目也紧随其后。②重点项目形成集团优势,人才荟萃。此时期田径是辽宁竞技体育的主力军,担当了“先行官”的重任。我国第1个田径世界冠军徐永久、第1个奥运会田径冠军陈跃玲、第1个奥运会长跑冠军王军霞先后创造佳绩。③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大,构建了全国领先的竞训管理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以教练员负责制、运动员奖励机制等制度层面的改革为契机,辽宁省持续强化运动目标管理体制,清晰而严格地完善了责、权、利体系,培养了一大批竞技体育优秀人才。3)动荡徘徊的调整期。从第7届全运会到21世纪初,受各种因素的严重影响和制约,辽宁竞技体育开始动荡,有些项目水平开始下滑。尤其是辽宁竞技体育赖以生存发展的三级训练网规模巨减,运动员和教练员数量、质量均不足,部分项目已经出现选材面极为狭窄的窘境。该时期重点项目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①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惰性思维和小农意识阻碍了改革开放的步伐,不进则退。在优异成绩面前,辽宁竞技体育改革没有趁热打铁,而是停滞不前,没有触及体育管理体制、机制适时转型等关键问题,自然也没有大的解决动作,使得竞技体育改革没有得以延续与发展。②地域经济因素对辽宁竞技体育产生了极大的制约。由于改革开放步伐的缓慢,辽宁经济长期下滑,已经位居全国中下游,捉襟见肘,不能从财政上给予辽宁竞技体育巨大的支持,客观上制约了辽宁竞技体育优势的巩固和提升。③部分重点项目和优势项目下滑幅度较大,且短期内没有回升的趋势。足球等集体项目和田径、游泳等纷纷由“第一集团”退至“第二集团”,足球等个别项目甚至已经没有短时期复苏的现实基础。4)稳步发展的回升期。进入21世纪后,辽宁竞技体育紧紧抓住党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第12届全运会等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在保持传统优势、汲取成功经验的前提下,适时融入先进的发展理念、体制,有效地整合体育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辽宁竞技体育迈入现代化发展的道路。该时期重点项目布局更加科学、理性:①重新整合,使得优势项目和潜优势项目构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围绕奥运争光计划打造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使得田径、女子柔道、女子摔跤、拳击等优势项目和艺术体操、女子曲棍球、击剑等潜优势项目均得到一定的发展,初步构成比较合理的可持续发展体系。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对人才的科学使用、管理和安置。随着运动员伤病治疗、文化教育、保险、福利、激励、奖励、退役安置等制度和机制的逐步完善,形成了尊重竞技体育人才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稳定了运动队伍,为优秀人才的大显身手解除了后顾之忧。③直面严峻的现实,继续深化竞训体制改革。痛定思痛,辽宁竞技体育继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与深度,并且深入到制度改革等核心层面。全面实行聘任制和主教练负责制,完全打破了教练员终身制。将足球、篮球等有市场需求的项目推向市场,实行职业化,以市场手段来提高运动项目水平。彻底摒弃了“大而全”的运动项目体系,使得重点项目虽然数量有所减少,但质量有所回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3年第12届全运会上,由于措施得力,辽宁竞技体育和重点运动项目均取得不俗成绩,表明已经逆势上扬,步入了良性发展的回升期。

3.2.2 “十二运”后辽宁省体育重点项目的分析

辽宁省体育重点项目选定应从3个方面考虑:1)奥运会作为世界竞技水平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体育活动,重点项目设置应突出奥运会项目,贯彻服务奥运战略。2)全运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盛会,金牌项目也应成为重点项目发展,在人、财、物上给予重点保障。3)竞技体育项目设置受生态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制约,不同地域开展项目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由表1可以看出来,在刚刚结束的第12届全运会上,辽宁省在奥运会项目上获得48枚金牌和123枚奖牌。取得金牌项目有花样游泳、田径、篮球、足球、曲棍球、排球(沙滩排球)、羽毛球、拳击、跆拳道、柔道、国际式摔跤、皮划艇(静水、激流回旋)、赛艇、帆板、自行车(公路自行车、小轮车越野赛)、击剑、艺术体操、高尔夫球18个大项。这18个项目占该项奖牌率均在10%以上。乒乓球没有取得冠军,从奥运会来看是我省优势项目。花样游泳虽然取得冠军,但属于与外省联合办队,不能列为重点项目。奥运会的高尔夫比赛将设男、女个人两枚金牌,参赛资格根据世界男、女职业高尔夫球员的排名决定。高尔夫球在中国还属于新兴的体育项目,面临着普及和提高。辽宁省高尔夫球项目开展时间比较短,虽然14岁的小将窦泽成以284杆夺得男子冠军,但还没有更完善的梯队建设,加之各市训练模式没有建立,不适合定位为重点项目。因此,综合分析辽宁省在3届奥运会及十二运中所获金牌和奖牌的项目分布情况,确定田径、赛艇、皮划艇(含静水和激流回旋)、帆船(板)、柔道、摔跤、自行车(含公路、场地、山地、小轮)、击剑、艺术体操、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含沙滩排球)、拳击(含女子拳击)、跆拳道、曲棍球17个项目(含分项)作为辽宁体育重点项目。这些项目将成为下一届奥运会或全运会的夺金项目,在项目布局、人员安排和经费上要优先保证。

3.3 辽宁各地域体育重点项目布局分析

3.3.1 近3年来辽宁各地域省年度赛获奖牌项目分析 从表2可看出,近3年来锦州市有11个项目获得金牌和奖牌,占项率为65%,所取得的成绩居辽西五市之首,具有辐射和带动地域体育的作用。朝阳市有7个项目具备一定实力。阜新篮球较为突出。盘锦与葫芦岛则占项率分别为24%、29%,与其他城市相比略逊一筹。17个重点项目在大连开展得都很好,而田径和足球是大连市最耀眼的项目。鞍山市有11个、营口市有11个、辽阳市有10个重点项目具备实力,并可长期可持续发展。沈阳市除曲棍球、帆板外,其他各项均获得金牌或奖牌。抚顺市则在帆板、乒乓球项目上具备很强的实力。丹东市12个、本溪市14个重点项目取得成绩,而在曲棍球、乒乓球、帆板项目上没有设项发展。

3.3.2 辽宁各地域体育重点项目布局定位与趋势

1)辽西地域:①与体育特色城市建设目标协同发展。篮球在阜新成为特色体育项目,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近3年来取得了6个冠军,形成了系统的管理、训练、竞赛、培训及推广体系。羽毛球是锦州市的城市品牌项目,群众基础深厚,市场潜力巨大,成功举办了十二运羽毛球比赛,更加强化了打造体育强市的信心。②锦州发挥沿海地势优势,加强水上项目建设,确保重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③朝阳、阜新构建了以重竞技项目为特色的运动项目体系。两市以举重、跆拳道、摔跤、柔道、田径为重点,创建了重竞技体育城、全国重竞技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经过多年拼搏,成绩斐然。2)辽南地域:①足球、曲棍球和排球3大项目保持长期竞技优势。②田径成绩虽有优势,但距世界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大连和鞍山多年来一直是省田径重点训练基地,也曾培养过多名世界冠军,但近些年来成绩不够突出,有些小项目出现萎缩现象,世界大赛成绩平平。③依靠地域优势,辽南4市在乒乓球、羽毛球及水上项目发展迅速。鞍山乒乓球、羽毛球努力成为鞍山的城市品牌。大连、营口的赛艇和皮划艇两个水上项目,被省体育局命名为“辽宁省水上后备人才训练基地”[7]。3)辽北地域:①水上项目(皮划艇、赛艇、帆板)提高速度较快,尤其是抚顺市借助大伙房水库的地域优势,使帆板项目落地开花。②沈阳与铁岭纳入同城经济发展格局的战略逐步深入实施,区域市场、产业、基础设施一体化初步建立,形成了资源共享、统筹协作的格局,必将会促进体育事业和重点项目的发展[8]。4)辽东地域:①“三大球”稳步发展,势头良好,运动员人数正在稳步上升。在十二运上,“三大球”获奖均有丹东、本溪运动员。②艺术体操和击剑项目逐渐发展起来,为辽宁重点项目发展提供了后备人才。③在巩固提高格斗类大级别项目的基础上,加强小级别后备人才培育及训练工作,使之发展更加全面。

表2 近3年省年度赛获奖牌情况统计

4 辽宁省体育重点项目发展与地域布局战略举措

4.1 以夯实“体育名城”工程为切入点,为体育重点项目发展布局奠定空间基础

获得十二运承办权之际,辽宁省政府提出了“一市一品”的目标,要求每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体育品牌。辽宁省体育局根据省政府的指示方针,制定了《辽宁省创建体育名城评价标准和办法》,全力推动了城市体育品牌建设[3]。各地市根据自身情况,针对优势竞技体育项目纷纷提出自己的目标,如大连的“足球”名城、锦州的“羽毛球”名城、营口的“排球”名城、抚顺的“乒乓球”名城、铁岭的“自行车”名城、阜新的“篮球”名城等。辽宁省应将体育名城创建和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发展相结合,创建体育名城,同时大力借势,逐步建设和形成沈阳足球、举重基地;朝阳柔道、摔跤基地;大连的田径基地、营口的水上项目基地等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基地,为当地重点项目布局和持续运行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5]。建立竞技体育培养体系的长期发展战略,在管理形式上,可以采取体育系统自办、与教育系统合办、鼓励民间资本自办、合办等多种方式,大力拓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在运动队建设上,要特别注意教练员队伍的培训与建设,忠诚而精干的教练员队伍对重点项目的挖掘和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各市要继续围绕振兴“体育名城”的战略部署,夯实“体育名城”工程,着力运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础培训网络,促进重点项目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4.2 以提高体育资源效益为突破口,为体育重点项目发展布局奠定动力基础

满足竞技体育发展所需的各种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或条件的体育资源,是重点项目布局的必要保证[6]。辽宁省各市的“一场三馆一中心”已基本建成,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开创了“集训练、竞赛、全民健身于一体”的体育设施建设新模式。有效开发体育场馆、体育设施等体育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辐射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场馆设施平台,打造重点项目品牌赛事,不断提升体育竞赛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布局。依据各市体育资源的总量,沈阳和大连两市可将有优势的举重、艺术体操、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赛艇、皮划艇(含静水和激流回旋)、帆船(板)、柔道、摔跤、自行车、曲棍球等项目继续列为重点发展的项目,加强科学选材和科技攻关的人、财、物投入,提高效益和效率,加速纵深发展。同时,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加快促进潜优势项目转化成优势项目,逐步扩大重点项目数量,优化项目结构布局。对于其他城市,如果实施重点项目面面俱到地发展,则势必造成重点项目管理执行力及布局调控力度不够;省内各市重点项目结构雷同,特点不突出,效率下降。重点项目地域布局的战略应在综合评估竞技项目发展潜力和价值情况下,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率及社会效益。

4.3 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托,创造和实施体育重点项目发展布局的新模式

辽宁省各城市由于社会资源的继承及经济类型的产生存在差异,致使选择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发展布局的模式也应不尽相同。沈阳、大连两地经济社会资源相对丰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因此,一方面应利用经济实力及政策倾向,在全面布局发展的基础上,巩固传统重点项目,挖掘新生重点项目,点面结合,推动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发展。另一方面大力鼓励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对竞技体育重点项目赞助和支持,坚持互利互惠,借助社会资本力量,开放体育市场,加大对皮划艇、赛艇、摔跤、射击、田径等群众基础较差的重点项目进行合作投资,加快建设。沈阳、大连两地应逐步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以政府投资为辅的重点项目布局建设的新模式。其他地域的12个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城市,不具备较多运动项目布局发展的资源,可集中各方面优势资源,对运动成绩突出的重点项目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给予资金投入,同时也要积极培育社会资本,潜心挖掘社会有效资金,加强地域内重点项目“合纵连横”协同发展,建立起单项发展的一条龙新模式。总之,地方政府应改革经费核拨方式,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效联合社会各界,加大体育运动项目产业的发展,创造出良好的体制机制新模式,让充沛的资金为我省竞技体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4.4 以社会人口结构特点为拐点,建立体育重点项目发展布局的新机制

研究表明,地域社会人口文化教育程度、社会人口职业结构分布、社会人口城乡分布状况对有效发展布局重点项目具有一定影响,应建立以人口结构为基础的重点项目发展布局新机制。辽宁省各地域的社会人口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辽南与辽西、辽北部地域最为突出。以辽南地区为例,由于大连港口开埠较早,受西方教育、文化的影响也较早,足球、篮球、体操等项目的开展从时空上均领先于本省其他地域,也领先于全国大多数地区。因此,该地区人口文化教育程度和竞技体育水平较高,同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好、国有单位人口较多、城市社区化程度较广泛,所以人们的体育锻炼认知程度和参与意识较高,在大力发展人们喜闻乐见项目的同时,可有针对性地进行高尔夫、射击、皮划艇、赛艇、曲棍球、击剑、马术、自行车等项目的布局建设,建立重点项目发展的新组织运行机制,合理配置人口资源,培育优秀后备人才;建立以重点项目管理为主线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为我省竞技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保证。辽西、辽北地域各地切不可盲目跟风。一旦搞“大而全”的重点项目建设,会过度加大经济投入,势必形成粗放型管理机制,致使体育资源严重浪费,竞技体育发展质量和效益降低[9]。应找准人口结构特点,优化升级人口结构,合理配置人口资源,统筹规划重点项目布局,务实调整定位。辽宁省要实现社会人口结构与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应调整重点项目管理方式,减少管理层次,加大管理力度,加强上下衔接,提高管理效益,增强重点项目规划、组织协调、监督服务等能力,建立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发展布局的新机制。

5 结语

辽宁体育重点项目地域布局延续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承接着地域资源配置的优化趋势,顺应着时代经济发展的方向,成为辽宁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辽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是辽宁省竞技体育水平的反映。在省体育局的宏观指导下,整合辽宁各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化重点项目配置,着力保证17个体育重点项目的项目布局、人员安排和经费投入,构建体育重点项目布局发展的新模式,必将为辽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曲彦斌.辽宁文化通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2]辽宁省体育局.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R].2011.

[3]王珉,陈政高.第12届全运会组委会成立讲话[N].辽宁日报,2011-06-04.

[4]刘颖.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辽宁奥运参赛项目制胜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8(4):64-66.

[5]郑锦惠,郭长寿,李莘.辽宁竞技体育优势地位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分期及特点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4):25-30.

[6]明大阳.我国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竞技体育人才政策评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2):74-78.

[7]张艳梅.辽宁竞技体育在奥运会中竞赛成绩分析与对策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3(3):30-31.

[8]赵彬彬,钱建荣,邹师.东北区域体育优势潜力与发展战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3):44-45.

[9]张波.辽宁竞技体育发展环境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3(2):17-20.

责任编辑:郭长寿

Reg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Liaoning Key Project Layout of Sports Resource Allocation Theory

MA Ce,GUO Changshou,LIU Ying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According to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theory,the authors studied and analyzed key projects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Liaoning competitive sports development.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reasonable play geographical advantages in resources,choose effectively the bestmode of sports project development,and improve the econom ic benefi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to the contribution degree.Through the analysis 17 key projects of Liaoning province sports,we discussed the layout and development of key projects of eastern,western,northern,southern of Liaoning Province,and then put forward four strategies:tamping“Sports City”project and building sports key project development layout as a spatial foundation,improving the sports resource efficiency and creating sports key project development layoutas a dynamic foundation,creat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new model of sports key project development layout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econom 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grasp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establishing a new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layout of the sports key projects.

Liaoning athletics sports;key project;regional distribution;strategy

G812.7

A

1004-0560(2015)06-0053-07

2015-09-12;

2015-10-15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体育重点项目发展与地域布局研究”(编号:L13BTY012)。

马 策(1972—),男,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重点项目布局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以专利布局洞悉泰雷兹发展与创新
先进纤维材料战略布局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IPO&并购
花与竞技少女
商用WiFi蓄势待发BAT360谨慎布局前景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