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患者都想找到好大夫诊治,但病急乱投医,我们身边总会有这么一些人,习惯于从小道打听“神医”,在隐匿的诊所里接受匪夷所思的治疗。从芒硝治病致人死亡的胡万林,到推崇绿豆汤的张悟本,到生吃泥鳅的马悦凌,再到近来用吃西瓜治疗糖尿病的高从文,结果是钱花了不少,却延误了诊治,导致病情恶化,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什么这些“神医”总有市场。
中医广博,各家学说辩证存在,给“神医”们留下了可乘之机。这些“神医”往往有自己的一套说法,炮制一些似是而非的擦边概念,将治病和迷信等混为一谈。有些所谓的大师将其治病方法神化,再举一些无从考究的治愈案例,来自圆其说。民间确实有些偏方、秘方的存在,自古也有“药食同源”一说,所以就有许多人愿意相信“神医”,愿意尝试“偏方”。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科主任韦云
医学属于“非精密类”学科,最容易成为“伪科学”行骗的对象。精密学科不容易有空子钻。在医学领域你也会发现,那些有明确治疗效果的疾病,如感冒、肺结核等,都不会有太多广告。但是涉及养生保健、美容这些不容易评估效果的领域,就往往容易出问题。
——国内科学史研究权威、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江晓原
“神医”的不断出现也与大众健康常识缺乏有关。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8.8%。此外还与人们文化程度有关。特别是当一些“神医”吹嘘能攻克肝癌、肿瘤、糖尿病等医学难题时,就给那些急于求成的病人带来了“一丝希望”。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表示
追溯胡万林的成名之路,不难发现他背后有诸多推手。胡万林、张悟本、刘弘章等伪神医,都是一些利益团体忽悠人的“金字招牌”。
如今在我们身边,各种漏洞百出的养生类书籍依旧在各大书店畅销不衰,养生类电视节目依旧红火,这确实是一个既诡异又危险的信号。如果监管部门不动真格,对非法行医乱象严肃整顿,如果科普工作短板不能补齐,哪天冒出一个“神医王万林”,也并不奇怪。
——《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汤嘉琛
加强医学科普,1 151票,54%;缓解看病难看病贵,1 132票,53%;严格执法问责,1 044票,49%;加强行业监管:858 票,40%;强化舆论监督,664票,31%;约束媒体炒作,1 189票,56%。数据截至1月12日10时,共有2 136 人参加,可多选。
——2011年人民网观点频道网络调查:如何治理“神医”现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