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主题唱段的美学特征研究

2015-06-03 22:10刘政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族歌剧美学特征研究分析

刘政

摘要:如果说民族歌剧是中国音乐中的瑰宝,那么主题唱段则是这个瑰宝上最为闪耀的明珠,也是整个歌剧精华的凝集。鉴于此,本文从民族歌剧主题唱段的含义谈起,就其独具的美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民族歌剧 主题唱段 美学特征 研究分析

一、民族歌剧主题唱段的含义

歌剧被誉为是音乐的最高形式。通常来说,一部歌剧中包含多种类型的多个唱段,如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等。而主题唱段则是众多唱段的核心,其一般由歌剧的主人公来演唱,多采用咏叹调的形式,集中代表并表现出整部歌剧的主题思想和情感,可谓是全剧的精华所在,并有着鲜明的美学特征。

二、民族歌剧主题唱段的美学特征研究

(一)文学之美

与西方歌剧不同,在中国的民族歌剧中,得益于中国语言文化的发达,所以唱词是十分重要的,其既符合一般歌词的创作规律,同时也带给了观众鲜明的美感特征。以《永远的花样年华》为例,这是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主人公金环的主题唱段,当时的金环被叛徒出卖,在临刑前唱出了该段。词作者是中国著名词作家王晓岭先生,整个歌词分为四段。第一段先是用拟人的手法,描绘出了有着秀发和黛眉的农家女金环,然后又描绘出了未曾抹过胭脂和披过婚纱的女战士金环。两者既是一种对比,也是一种递进。第二段引入了星星和月亮的意象,利用两者的诉说,表现出了金环对人世间的留恋。第三段是金环壮志豪情的抒发。在牺牲面前,金环是没有半点畏惧的,即便是牺牲后,也要变成星星、常春藤、珊瑚花和芳草绿,凝望着神州大地。最后一段中,金环则让远山和流水见证自己选择,也相信战火中的女儿,将永远有着花一样的年华。整个四段内容既是环环相扣的,更是层层递进的,且使用了“发花辙”这一的开口辙,不但内容深刻,在形式上也是十分规整,唱起来朗朗上口。与其说是一段歌词,倒不如说是一首抒情诗,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美感体验。

(二)音乐之美

音乐无疑是整个歌剧的灵魂,具体到民族歌剧的主题唱段来说,因为是一种民族化的创作,所以其既有一般歌剧主题唱段抒情性和戏剧性特点,同时又对民族音乐素材和手法予以了有机的借鉴,给人融合之美的享受。如《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这是《洪湖赤卫队》中韩英的主题唱段。该唱段就有着鲜明的融合性特征。第一部分,作者使用了四二拍的下行音调,以此来表现韩英见到母亲后激动的心情。随后是母女二人的对话。为了使音乐更加符合内容的实际需要,创作者采用了花鼓戏中的腔式结构,速度十分缓慢,对这种对话感进行了突出。第三部分是韩英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忆,所以速度较为缓慢,旋律富含歌唱性,给人淡定和从容之感。但是随后对敌人的控诉中,音乐情绪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采用了快板的形式,将敌人的暴行予以了彻底的揭露。最后的展望部分,作者通过转调,体现出了一种音乐色彩上的变化,并在最后一句“儿要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中,使用了戏曲中散板的形式,一字一音的唱出,由此表现出韩英那种坚定的信念。整个音乐变化是和歌剧的情节、情感变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既符合一般歌剧主题唱段的创作规律,又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三)形象之美

形象塑造是歌剧创作的重要目的之一。而作为主题唱段来说,其是用来表现人物情感和心理变化的主要唱段,所以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民族歌剧中的主题唱段,很多都出现在歌剧的结尾,并由主要人物唱出。在此之前,整个歌剧已经有了多次剧烈的矛盾冲突,包含血与火的洗礼、情与仇的较量、生与死的抉择等等,而最后出现的主题唱段,往往表现的都是主要人物对这些矛盾冲突的最终处理,也正是这在这个处理过程中,使人物形象得到了最终的确立,并带给了观众深刻的情感触动。如《屈原》中婵娟的咏叹调《离别之歌》,在此之前,屈原误将一杯毒酒给了婵娟,但是倒在屈原怀中的婵娟没有责怪他,而是深情回顾了两人的相识和相知,并为曾经陪伴过屈原而感到自豪和欣慰。又如《远方的胡杨》中阿拉木汗的咏叹调《我的选择》,在此之前,维族乡村女教师阿拉木汗刚刚在国家级的歌唱大赛上获得金奖,正当各个唱片公司想要留她在北京发展的时候,阿拉木汗却毅然决定回到新疆的乡村,继续教孩子们唱歌。也就是说,多个主要人物都是在主题唱段中唱出了自己的抉择,表现出了勇敢、坚毅、无私、善良、隐忍、奉献等多种可贵的精神和品质,既使人物形象得到了最终的树立,也让观众的情感得到了陶冶和升华。

(四)演唱之美

作为民族歌剧中主题唱段的表演来说,其与西方咏叹调的表演有着较大的不同,主要表现为对中国戏曲和民族唱法的借鉴,既使表演呈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性特征,也带给了观众以自然、真实的美感享受。首先是对戏曲表演的借鉴。在中国的戏曲艺术中,有着一套系统和完善的表演体系,而且很多歌剧演员都是戏曲演员出身,从而使这种借鉴成为了一种必然。如《生命的光彩》的演唱者孙丽英,就对戏曲表演中的手、眼、身、步、法予以了巧妙的运用,给人以自然和朴实之感。其次是对民族唱法的借鉴。为了获得更好的歌唱效果,很多演唱者都对民族唱法进行了有机的借鉴。如谭晶在演唱《木兰诗篇》中的《月亮》时,先是借鉴了民族唱法中的咬字吐字,以字行腔,字正腔圆,给人以情真意切之感。随后又多次使用了下滑音润腔,充分表现出了木兰当时的情感变化,真正做到了“腔无虚设,腔为情役”。

综上所述,近年来,伴随着音乐事业的整体发展,民族歌剧的创作数量和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也由此诞生了很多雅俗共赏的经典主题唱段,为当代民族声乐作品的丰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些主题唱段既有着一般唱段的共性,也有着自身独具的美学特征,需要演唱者、研究者予以充分的重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稳定的创作和演唱特色,使这些主题唱段成为当代民族声乐宝库中的代表,体现出我们这一代人对民族歌剧、民族声乐发展所作出的独到贡献。

参考文献:

[1]季向敏.中国民族歌剧艺术魅力之初探[J].时代文学(双月版),2007,(03).

[2]万和荣.中国民族歌剧产生的历史成因[J].艺术百家,2007,(02).

[3]李艳慧.中国民族歌剧音乐创作的成功经验[J].戏剧文学,2006,(02).

猜你喜欢
民族歌剧美学特征研究分析
民族歌剧创作的往日辉煌与现实危机
新时期下民族歌剧发展思考和建议
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变迁浅论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探讨藏族民间舞的美学特征
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美学规划探析
凉山彝族雕刻艺术的结构骨架之美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浅论西洋歌剧对中国现代民族歌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