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肖星
我戴圆框眼镜,有一张平凡的笑脸。我不是金牛座,但是大家都说我爱钻牛角尖。
上高一,每个人只能报一个社团,在一众听起来诱人的社团中,我选择了文学社,是不是瞬间充满了文学青年气息?
怀着满心期待的我第一次看到校刊时,说实话,有点失望。校刊挺官方的,大家在上面写的文章说的话,都像一条流水线生产的大路货。我脑子里有个念头蠢蠢欲动:为何不做一份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民间”报刊呢?
和文学社社长说了我的想法,他直接泼了我一盆凉水:“已经有了校刊,再做一份意义不大。况且这情况学校是不会拨钱支援的,没钱,肯定做不起来。”
我的倔脾气上来了:“正因为校刊是官方的,我们才更应该给大家开辟一片私人乐园,尽情抒发尽情写。换个角度想,没人尝试做的事情,才好玩,才有新鲜劲儿不是。没稿子?发动群众的力量!没编辑?我们自己就是现成的!没钱?找赞助!”
社长没辙了,说:“反正我不看好,你可以自己折腾试试。”
征集稿件的信息通过同学圈子散播开去,一个月后收到了不少投稿。某个瞬间,我觉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至少还有这么多人默默关注着。“我们”这两个字有了妙不可言的分量。拿着大家的稿子我知道肩上担了一份责任,务必要把刊物做出来。我跑了很多地方找印刷厂,得到的回复是想要价格便宜的话,印量起码1000份。看着厂家的报价,我脑中已自动将红票子换算成了一叠叠杂志……这时候倒是有同学提醒了我,难道一定要做杂志吗,做报纸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在制作周期和成本上都能省不少事儿,我一想也是,常言道,浓缩的都是精华嘛。
常言还道,一分钱难倒英雄。果然没错,重新做预算后我发现离目标金额还是差了一截,我忍不住在排版上打主意,若是自己包揽了,是不是又可以省下一笔钱?在厂家那边得到肯定的回复后,我立马跟另一个小编开小会,义正辞严道:谁规定非要找别人做了?我们的稿子我们自己做版式,才会最符合我们理想的样子,不是吗?
那姑娘就这么被我堂而皇之拖下了水。两个人周末加班加点,硬着头皮下软件,学排版,互相交流。两个“小白”就这样花了两个周末排了四个彩版。完成的一刻,那个同学说“眼泪水都要来了啊”——眼睛盯着电脑久了,酸的!
这中间我找了两个同学帮忙找赞助——学校附近有很多小餐馆,大家利用各种课余时间去跟老板们拉锯,幻想着一个小广告就收一两百元。理想倒是很丰满,可现实太骨感,大部分老板聊天归聊天,钱的事就免谈了。
虽然需要的资金数目不算大,但努力了两周进账仍为零,真是愁死人了。有两个晚上闭上眼睛都是红票子飞来飞去。这么被动可不行,睁开眼我就决定制定新的“招商方案”:我们要做一条龙服务,广告词?我们包!样式设计?我们包!包包包,包您满意!
抛出这样的宣传后,果然有家私人书店的老板找上来决定赞助我们,包设计自然也是有私心的,这样才能够在打广告的同时不破坏整体美感嘛。
当我把一叠彩印的报纸交到社长面前托他帮忙宣传时,感觉跟嫁闺女一模一样啊!就差“老泪纵横”了。
我知道接下去的路可能会很艰难,但是不尝试怎么知道不行,要打破陈规,做点不一样的!我跟自己说,我才高一,年轻得很,有的是力气“折腾”。谁会一开始就成功呢,没有百转千回的磨炼与尝试,或许连门都摸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