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钊
摘 要: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能源提供也呈现出矛盾的趋势,能源已经成为制约各个国家经济的首要因素。纵观消耗能源行业,建筑行业跻身三大能源消耗行业,建筑行业的能源使用情况直接影响到了全球资源的使用情况,这也说明我国建筑行业仍然存在很大的节能管理空间。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科学发展观,不断探索能源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强建筑节能的管理,该文就对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模式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 节能建设 管理 模式 对策
中图分类号:TU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b)-0203-02
新形势下我国实施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是加强能源管理的重要举措,实施建筑节能建设管理不仅能够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降低能源的消耗,更对能源可持续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建筑施工企业要对建筑节能建设管理进行高度重视,政府相关部门同样如此,政府要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建筑节能市场进行引導和监控,在最大程度上将能源消耗降低。这样不仅将外界污染减少,更为人们提供了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空间。该文中,笔者就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建筑节能建设管理的模式。
1 我国建筑节能建设管理的现状和背景
1.1 节能建设管理现状
近些年来,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将注意力转移到建筑领域中,充分意识到深入挖掘建筑节能潜力急迫性。因此,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建筑节能工作,促进建筑节能尽早走上自主运行的市场化轨道,努力将建筑使用能耗降低,同时将能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促进环境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可持续发展。在不断探索节能道路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模式至关重要。现行的我国建筑节能监管模式有利于实现我国建筑节能的目标,但是,因为有些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模式是被动模式,导致政府监控不能和市场机制有机结合,有些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效率低,工作被动。
1.2 节能建设管理背景
建筑工程与普通工程不同,建筑工程要实现大于65%的节能目标,对于建筑工程的材料选择、建筑施工、图纸设计、工程规划、竣工运行及施工工艺等多方面都有特殊要求,可以说,全方位实施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目前为止,我国除了采取建筑节能技术来完成建筑节能减排的措施,还要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节能评估和管理,通过对建筑工程各个环节进行管理进而实现节能减排,属于低成本节能措施,更是从本质上落实建筑节能目标的关键。就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监管模式来说,各类新建成的工程节能率都能够满足我国节能规划的目标,实现50%的建筑节能目标。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依靠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单位、建设业主自觉节能监督,同时,依靠建筑节能工程检测单位和建筑工程审图公司的严格把关。因此,想要实现建筑节能监管,首先要从建筑工程设计、规划着手,在施工验收、施工过程和施工许可方面层层把关,使其形成完整的监管过程。其次,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节能监管机制,保证各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国家建筑节能的标准。
2 新形势下我国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
为了保证建筑企业能够实现项目的节能目标,同时在建设项目的日常运行、建筑施工、方案设计、前期规划等方面符合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从建筑节能建设管理制度和建筑节能技术应用这两个方面落实建筑节能建设管理工作。
2.1 明确建筑节能建设管理的组织
将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作为案例,在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阶段”节能管理中,由建筑工程的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检测单位、建筑节能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建筑节能评估方、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组成建筑节能管理组织网络。其中,建筑工程监理单位要根据施工单位和业主来进行施工方案的确定,确定建筑节能效果指标、建筑节能技术指标、建筑节能施工工艺等,从而对建筑节能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并且将监管指标参数反馈给监管系统,以便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工作进行及时的指导,进而保证建筑节能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要根据建筑节能要求、图纸、设计方案等提出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负责选择建筑节能服务部分供应商、建筑节能产品供应商、建筑节能产品等,并且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负总责任;检测单位对建筑节能服务、建筑节能产品等项目实施检测工作,并且将检测的实际数据反馈到管理系统之中;建筑节能产品供应商要提供维护检修、施工、安装等服务;设计单位要根据建筑节能的标准和要求,设计出相应的建设图纸、建设方案,对建筑节能的方案实施设计计算;建筑节能评估方主要负责制定建筑节能指标体系,提供施工阶段、设计阶段和规划阶段的咨询服务和节能评估服务,并且实施审核;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监督项目建设单位。
2.2 实施建筑节能管理的控制对策
因为建筑节能管理对建筑工程各个阶段和环节实施管理,程序十分复杂,涉及的参建单位也很多,所以,要明确实施建筑节能管理的控制对策,根据建筑节能管理的模式,制定出详细的建筑节能管理行为和建筑节能管理流程。良好的建筑节能管理模式能够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只有建立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节能管理体系,才能够避免出现节能管理的空白地带,同时,更有利于对各方力量进行协调,做好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节能工作,避免职能交叉,明确各方职责。制定建筑节能管理模式,要由政府进行建筑节能领域方针政策的制定,对施工企业的建筑节能活动实施行政干预。建筑企业要按照政府制定的建筑节能要求,各司其职,履行自身的职责。
2.3 立项审批阶段的节能建设管理
在建筑工程立项审批阶段中,项目申请人要将项目申请报告或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给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还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节能设计规范及用能标准,参照国家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查指南和节能评估,结合节能评估意见和能耗总量控制意见,在批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过程中,对节能分析篇章给予审查意见。
2.4 规划阶段的节能建设管理
建筑施工每一个环节都应实施节能建设管理,在建筑工程的规划阶段,城乡的主管部门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审查和规划民用建筑,就设计方案与民用节能强制性标准是否符合来征求同级建设主管部门意见,对于那些不符合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建筑工程,不颁发建筑工程规划的许可证明。
2.5 设计阶段的节能建设管理
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中,建设单位要进行设计任务书的编制工作,在此过程中要将建筑节能相关内容编制进去。设计单位还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现行的建筑节能相关规定、建筑节能规范、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来进行节能篇章的编制。在审查建设单位的初步设计方案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要遵循建筑项目的初步设计方案建筑节能审查要点来进行审查,对于那些不符合建筑节能规范和建筑节能标准的节能篇章,不能给予审查通过。
2.6 建设阶段的节能建设管理
在建筑项目建设阶段中实施节能建设管理,首先要从审查施工图、施工、項目报建、项目竣工验收等方面建立节能监督的管理流程;其次,在竣工验收之前,要对那些文件明文规定的建筑项目实施性能指标计算和检测工作,计算和检测工作由建设单位委托,经过本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所认定过的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实施,测评机构要对建筑能源系统效率和建筑能源消耗量进行计算和检测,进而得出该项目能效是否能够达到节能设计标准的结论,对于不能达到标准的项目不给予竣工验收。
3 结语
总之,该文所阐述的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模式属于事后完善机制和事前干预机制,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可操作性。建筑节能建设管理模式通过事后、事中和事前这三位一体的体系来评估建筑工程项目的技能效果和节能技术,旨在为决策者实施细致化管理、科学化管理和专业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参建单位提供节能技术指导,为节能管理人员提供思路和方法,为政府主管部门建立节能制度和专项节能监管体系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郝云.绿色建筑设计与材料的选用探析[J].建材与装饰(上旬),2012(12).
[2] 张传经,曹泽新,吴俊.商业办公楼的绿色建筑设计思路[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1(3):4,53-57.
[3] 苗红.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1(4):99-102.
[4] 吕新荣,苏云辉,陈宁.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低碳节能改造案例分析——乌鲁木齐操场巷住宅小区综合改造[C]//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首届中国中西部地区土木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
[5] 赵盈盈,申玲.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进程中群体间的演化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3):323-326.
[6] 白建波,张宇,芮玮玮,等.苏南地区老小区既有住宅节能改造集成技术体系及能耗评估[C]//走中国创造之路——2011中国制冷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