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初探

2015-06-02 05:54:20白东清等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课程

白东清等

摘 要:课程建设和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天津农学院水产学院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學课程自建校开始经历了30多年的积淀,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诸多不足。该文就我院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建设做了简单介绍,并重点描述了近几年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做出的改革举措和心得体会,旨在为培养面向水产养殖业和水产饲料工业行业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提供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基础。

关键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b)-0125-02

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多年来教育工作者为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而采取的举措。多年来高校教师进行了大量研究和探索[1-4]。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目前该课程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课28学时,实验课26学时。

该课程主要研究水产动物摄入和利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过程与生命活动的关系、水产动物饲料原料、饲料配方及饲料加工的技巧技能,揭示水产动物利用营养物质的量变质变规律,阐明如何用适宜饲料满足水产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素,解决供给问题,旨在为培养面向水产养殖业和水产饲料工业行业的应用型高级人才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基础。

该课程以重视理论基础、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实践能力为教学指导思想,使学生具备饲料检测与分析、饲料质量控制、饲料配方设计、配合饲料加工、饲养实验等基本技能,具有在水产饲料工业行业和水产养殖业就业的能力。

1 加强教学管理

1.1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整合课程内容

以饲料品管、饲料检验化验、饲料配方设计、配合饲料加工、饲养实验等水产饲料企业和水产养殖企业的核心岗位所应具备的能力为依据,将这些职业能力和素养诉求加以整合,转化为教学内容;同时将教学内容进一步细化为若干个便于分阶段学习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构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

1.2 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主线,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教学环节

以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线,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并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以是否有效、是否高效作为标准,及时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和使用进行适当调整;充分整合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保障课程的每个教学环节顺利实施。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特色专业、天津市重点学科、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教学平台、校内外实践基地,创造最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条件,营造适应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校内外实训环境。

1.3 采用多元化考核体系,注重考核方式改革

日常考核与测试结合、理论测试和实践技能测试结合、过程抽查与实践报告结合的考核体系,实现了从重视传授知识到重视培养技能的转变,从重视结果到重视过程的转变,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保证。

1.4 注重课程建设的“持续改进”

由于从业行业的发展,使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不断产生新的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框架下的沟通与对话机制及主动调研,始终把握社会需求变化的脉搏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建设进行“持续改进”,保障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2 以课程建设为契机,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

2.1 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均是一线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经验,才能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因此一支结构优化、德才兼备、乐于教学、精于教学的师资队伍是创建精品课程的关键。通过几年努力,已初步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为人师表、治学严谨、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较强、教学特色较鲜明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参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水产动物营养与配合饲料学》1部,自编讲义1本。目前获得天津市优秀教学团队的称号。

2.2 注重青年教师培养

以白东清教授为课程组的负责人,十分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结合学校的师资培养方案和课程组的实际条件,制定了合理的培养计划和相关政策。

2.2.1 督导听课制

每学期课程组也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定期听课,并反馈意见;同时安排青年教师去观摩老教师讲课,听后上交心得体会,有效实现教师队伍的传帮带作用,以此帮助青年教师改进不足,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效果较好。

2.2.2 教师进修培训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新型人才呼唤新型教育, 新型教育需要新型教师。教师作为教育之本,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养,而知识更新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鼓励中青年教师进行知识更新、观念更新和教法更新,通过访问学者、国外进修来实现。

乔秀亭教授先后去比利时根特大学、韩国斧庆大学进行交流访问,并就共同提高两所高校之间在教学和科研之间的相关事项达成一致协议。

同时课程组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研究生,提高了课程组教师的学历层次。目前课程组教师博士学历占50%,还有1名教师在读博士。

2.2.3 帮助年轻教师申请课题

我们要求青年教师都要积极参与课题的申报与研究,积累科研工作经验。首先3名教师先后申请到了天津农学院青年基金项目;在团队合作下,先后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科技部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项。

2.2.4 定期召开教学与学术研讨会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促进各项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课程组定期召开教学与学术讨论会。讨论项目进展情况,遇到的问题,大家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老教师向青年教师提出改进意见,并进行下一步工作安排。课程组负责人还经常对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进行随堂听课,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帮助其提高教学质量。

2.2.5 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课程组尽量创造机会让教师们参加国内外研讨会。课程组成员参加水产学会年会,并提交大会论文,并带研究生参加会议,要求在会上做口头报告,除汇报自己研究结果外,还锻炼师生的表达和应变能力。

2.2.6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课程组近3年先后邀请世界水产学会主席和国内为知名专家召开各种学术研讨会,通过多次交流,教师们的学习热情和学术水平有所提高。

2.2.7 通过讲课比赛提高教师的讲课水平

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级别的讲课比赛,在比赛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讲课水平,课程组经常组织教师进行讲课观摩和演练。在院里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3 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

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实用为出发点。随着从业行业的持续发展,就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出新要求,因此需要对教学内容不断进行调整、改进和充实,与时俱进地将新知识、新技能、新设备引入到教学中去,不断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3.1 进行行业调研,搜集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的素材

经常深入饲料生产企业和水产养殖企业与岗位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座谈,了解生产第一线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新要求、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等,把这些信息作为教学内容调整的材料。

3.2 举行校企恳谈会,倾听行业呼声,为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提供依据

与企业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对话,就企业的诉求、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信息反馈,为今后教学内容的调整改革提供依据。

3.3 开展校友访谈活动,让毕业生“现身说法“,征集教学内容调整的建议

从事岗位工作一段时间的毕业生有较多的体会和感想,他们会对特定岗位工作要求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意见,并对比自己当年作为学生进行实训实习时的情况,对今后教学内容如何调整及其适用性提出有价值的改进意见。

3.4 整合各方意见,形成新一轮课程实施方案

课程组对来自校外的各类反馈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整合,针对发展变化的岗位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删,并加以论证,制定新一轮教学内容改革调整实施方案。

3.5 在校外实训基地实施新方案,通过信息反馈加以改进和完善

通过生产第一线岗位的实践,收集调整后方案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反馈信息,制定纠正措施和方案并实施纠正,按“持续改进”步骤调整,完善教学内容,不断增强其实用性。

4 改革教学方法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中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为主线,理论实践并重”的教学原则,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课外创新实验紧密结合的三级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将任务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和“六步”教學法灵活应用到教学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方法和手段主要进行以下改革。

4.1 课堂讲授与课上讨论相结合

保留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突出重点、难点、疑点的讲解,重点讲授水产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特别是水产动物体内营养物质的代谢机制、机理及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讲授的同时,针对热点问题采用提问的方式,结合学生自查资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以及发表个人思想、见解的条件和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有准备地发言,可将知识点有机地串连起来,在充分体现教学中师生互动地同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教师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讲评和分析,帮助同学解决较难理解的问题。

4.2 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

营养学课堂讲授中以理论知识为主,枯燥的理论难以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将学生日常接触的人的营养知识穿插进去,与实际相联系以提高理解程度,加深印象;同时将生产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紧密联系穿插到理论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3 理论知识与科研紧密结合

为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拓宽视野,及时将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科研动态及我院相关科研项目的研究进展、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热情,使之看清有待研究的领域和出发点,为今后从事学术研究奠定基础;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学习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和情操,利于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科研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水平,也使教学内容鲜活化。

4.4 实践教学采用“全体参与,考核多样,鼓励创新,逐一过关”的办法

(1)在安排实验时,让每位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和条件。(2)实验项目分验证实验和综合实验。(3)综合实验尤其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以提高饲料分析效率为最终目标,体现个性化发展,鼓励创新,自主安排实验步骤和时间。实验课讲授采用板书、录像几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4.5 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一个板擦、一块黑板、一盒粉笔即可以恰当描述传统板书教学模式的风格。现代化教学技术主要源于适合课程特点的多媒体资源和网站资源建设。而多媒体教学课程组采集、引用了大量教学图片、图表资源,制作了全部教学课件,可将照片、录像、动画通过投影仪同步演示,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丰富多彩、教学方法灵活、教学形式多样、直观形象,将许多抽象的概念生动化,拉近空间和时间距离,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课程网站建设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教与学的时空界限,涵盖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电子教案、授课录象、电子课件等内容,及时更新和拓展资源,成为学生的网上助学系统、教师的教学辅助系统和师生交流的窗口。

4.6 “六步”教学法。

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课程自身特点,对“查阅、传授、提问、实验、考核”原则的具体化。(1)教:强调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即当导演,而不是演员;(2)学: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学习任务的积极反应;(3)做:在“学”的基础上的升级,即放开手让学生做;(4)练:在“做”的基础上反复操作,使之“熟练化”,对学生是一个实战演练的过程;(5)评:对“做”和“练”的评估、评价或考核;(6)拓展:对前五个过程在纵向和横向上进行的延伸和扩展。

4.7 改革考评制度,实现考试的多样性

改革考试方法,变单纯的笔试为提问、笔试、实践动手能力等多种考试方式并存,突出了考试的多样性、针对性和生动性。笔试部分由学校随机从课程套题中抽选,期末占总课程总成绩的60%,课堂提问占总成绩的20%,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20%。

5 结语

总之,我院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经历了30多年的积淀和不断探索,尤其是近几年在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在年青教师师德培养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还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 兰云贤,林鹏,苏军,等.动物营养学科本科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83-87.

[2] 蒋慧,徐峰,张玲,等.《动物营养及饲料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5,17(2):86-88.

[3] 王聪,刘强,杨致玲.饲料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学,2008,15(8):103-105.

[4] 闫淑珍.微生物拓展实验课程设计及教学效果分析[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7(2):113-114.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42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0:36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1:08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9:03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0:38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