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丹
摘要:信息技术的变革对传统教学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课堂之内。本文在分析微信社交软件具有教育功能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调查大学生使用微信的行为习惯、认知情况以及大学生对使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态度,证实将微信用于辅助课堂教学是可行的,并提出了微信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微信;辅助;课堂教学;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9-0085-03
● 问题的提出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全面覆盖、4G网络的到来、移动通信速率的提升和通信资费的下调[1],以及触屏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和发展,人们只要愿意学习,就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等条件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自主的移动学习。移动互联网提供给学习者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知识获取渠道。根据《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5.27亿,其中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为24.9%。[2]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的年轻人,他们善于接受新事物,手机提供给学生随时随地获取实用资讯和实时交流、即时解决问题的便利,因此深受广大学生群体的喜欢。
信息技术的变革对传统教学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课堂之内。移动学习提供了把教育延伸到课堂外,延伸到日常生活的对话和交互的新方法。[3]此外,当前在移动学习研究方面大多都是只重视技术对移动学习的支持,缺乏实践应用方面的研究,理论与实践脱节。在实践中,如果让学生在正式的教育环境中使用移动设备,这对于教师掌控能力和学生自控能力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因此,要在课堂上实施具有一定难度。针对以上情况,笔者根据对微信这款应用程序的了解,认为教师在课后使用微信有计划、有目的、有特定步骤地向学生传递和渗透知识,可将此作为原有学习形式的有效补充。为确保微信用于辅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考究大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使用微信进行学习和交流的行为习惯,笔者对其用于辅助课堂教学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 微信用于辅助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1.微信的教育功能
微信是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信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4]微信提供了实时文字聊天、语音聊天、朋友圈、信息推送、公众平台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雷达加朋友、扫一扫、摇一摇、二维码、QQ/手机联系人、搜索号码等多种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可以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1)微信公众平台可向学生推送有价值的学习资源
微信是一点对多点的信息推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教师可以打造属于一门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和学生实现文字、图片、语音等全方位沟通和互动。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方式有五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文字+图片”。通过公众账号,教师可以向关注公众账号的所有学生方便快捷地发布、共享和推送学习资源。
(2)微信朋友圈功能可实现向特定学生分享学习资源
微信平台朋友圈具有强大的分享能力,是传统教学模式的良好辅助。课后,教师可以通过朋友圈在网上建立实时交流和分享的平台,分享的资源可设定权限,可选择让所有朋友可见、选中的朋友可见、选中的朋友不可见三种形式。教师可以通过此功能,实现对特定学生的资源分享,实现具有相同兴趣爱好学生群体的个性化教学。
(3)微信提供给师生、生生双向交流的机会
微信提供一对一的聊天环境,可发送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等,适合学习者随时随地向教师提问,并能得到教师及时的反馈,解决了学习者在课外学习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的无助感。微信可建立微信群,方便学习者在群里及时交流和互动,分享自己的所见所得,分享搜索到的学习资源,实现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群成员可在群里对特定问题进行“头脑风暴”,在交流和互动过程中不断提炼学习者的理解,建立新的知识环境。
2.大学生使用微信的行为习惯分析
为了解当前大学生使用微信的行为习惯,以及是否能进行有效交互和知识建构的情况,并为后续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前期实证分析数据,本研究对现阶段大学生使用微信的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问卷设计是在借鉴国内相关问卷和参考《2014年中国社交类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完成的。考虑到后续研究的开展对象以及具体操作的难度和可行性,本次样本的对象主要为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被调查的对象涉及各个年级和学科的学生。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本次研究通过“问卷星”网站制作网络问卷,随后向学生发放问卷。截至2015年1月19日,共有272人参与调查,有效问卷为272份。其中文科生为90人,理科生为182人;大一学生为63人,大二学生为141人,大三学生为68人;男生为122人,女生为150人。
(1)微信在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
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是对微信感兴趣的。有98.16%的被调查者在使用微信,有0.74%的被调查者因为手机为非智能机而不能使用微信,但本身对微信感兴趣;只有1.11%的被调查者虽然没有使用微信但因朋友而有所了解;没有对微信从未了解的被调查者(如图1)。由此看来,微信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即使还没有使用微信的大学生,也因朋友或环境等的影响,同样受着微信的某些影响。
从登录频率看(如表1),42.65%的被调查者每天登录6小时及以上,10.66%的被调查者每天登录4~6个小时,11.76%的被调查者每天登录2~4个小时。登录0~2小时的占23.16%,这部分被调查者使用微信的时间是比较合理的。有11.03%的被调查者是几天登录一次的。由此看来,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对使用微信没有较好的自控力,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到,这部分学生大多都是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就使用微信进行聊天或浏览信息,使用微信对这部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有较大的影响。
(2)微信在大学生中的主要用途
从微信在大学生中的主要用途来看,目前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最主要用途是与人交流,使用微信进行文字聊天的比例最高(81.99%),有77.94%的被调查者关注朋友圈。位居第三的则是语音聊天(68.38%),其作为微信的最具特色的功能之一,不但可以大大降低大学生的通信费用,还可以让大学生将更多的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越来越深得大学生的喜欢。其他还包括使用微信群聊天(44.49%),订阅产品或服务的公众号(20.22%),二维码(19.85%),收发QQ离线文件、邮件(18.75%),摇一摇去认识朋友或搜索歌曲(10.66%)等(如图2)。
在被调查者关注的公众账号中,有43.01%和41.18%的被调查者会关注专业知识和新闻媒体的公众账号,可见,微信是大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新闻的一个重要手段;此外,实用小百科、行业资讯、娱乐八卦、服务号的关注度也都在30%以上(如图3)。
由此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使用微信的最主要用途是与人交流,并已体现出获取相关专业知识的习惯。
(3)大学生对微信的认知情况
调查表明,有62.13%的被调查者选择微信的原因在于身边的朋友在用,使用微信可以加强与朋友的联系;有12.87%的被调查者则认为通过微信朋友圈或信息推送等功能,可以获取实用资讯和相关信息,而这部分学生看重的是微信的信息获取功能;有6.25%的被调查者认为微信可以在移动环境中支持离线接收信息和文件;此外,认为微信好玩有趣的被调查者占比为4.41%(如表2)。
从调查大学生使用微信意愿的情况来看,有40.44%的学生是为了满足通信需求,有33.46%的学生是希望通过微信满足社交娱乐需求,还有15.81%的学生是希望通过微信获取知识(如表3)。
(4)大学生对使用微信进行学习的态度
考虑到本次研究是为了对使用微信辅助课堂教学提供前期数据,因此有必要调查大学生对此新的方法是否愿意接受。调查显示,有46.32%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试试,有29.41%的被调查者是非常愿意的,比较愿意的占比是19.85%。此外,有4.41%的被调查者觉得是浪费时间,不接受(如图4)。总的看来,绝大部分的被调查者是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法的。
● 微信用于辅助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使用微信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并具备获取实用的资讯和专业知识的技能和习惯。同时,微信这个社交应用软件具备了一定的教育价值。由此看出,教师使用微信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是可行的。但从调查中,我们也不能忽视超过半数的大学生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过长这个问题。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教师的引导和学习资源的设计成了重中之重。优质的学习资源以及推送时间、数量和方式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也能让沉迷于微信的大学生在使用微信过程中“学有所成、玩有所成”。其实施效果有待在后续研究中检验。
参考文献:
[1]朱守业.面向移动学习的课程设计和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67-70.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调查研究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201408/P020140826366265178976.pdf.
[3]詹青龙,等.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与迈克·沙尔普斯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0(03):1-7.
[4]微信[EB/OL].http://baike.so.com/doc/532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