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VB教学策略探究

2015-06-01 14:20李良飞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结构内容情境

李良飞

2014年,新的高考招生方案出台,技术(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被确定为浙江省高考的七门选考课程之一。这次改革后,很可能信息技术选修部分会增加“排序算法”、“查找算法”和“VB与数据库”等内容。而“VB”作为高中阶段“算法”教学的语言,知识点的内容将会大幅增加,知识点的难度也会有所提高,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具体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 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上好“VB”的第一节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科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也不能例外。对于“VB”的内容,我们不能因为知识本身的抽象特点,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所以“VB”第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很重要。例如,在第一节课时,我没有详细介绍“VB”软件的界面及相关概念,而是以模拟中央台“幸运52——猜物品价格”为主题,准备一个猜物品价格的软件,让学生先玩一下猜价格的游戏。这样,学生有了兴趣之后,我们再引入如何设计制作,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 巧用类比,化解“VB”中抽象的概念

“VB”中有很多专业性很强的概念,这些概念对学生而言很难理解,而且非常容易混淆,如什么是变量,什么是对象、属性、类、事件、方法和过程等。在介绍这些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类比的方法,将“变量”比作“储物柜”,不同的变量类型就是储物柜中不同的功能区,用于存放各种类别的物品。将“窗体”比作“舞台”,那么“对象”就是在舞台中表演的各种各样的“人物”;我们可以理解为同一个种族的人为一类,如汉族、回族、苗族等;每个“人物”会有不同的发型、不同的服饰、不同的语言等,这就是“对象”的属性;“方法”和“过程”就是舞台中人物表演的动作,“事件”就是指什么情况下人物开始表演。通过与实现生活的例子相类比,学生就很容易区分这些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

● 借用Excel中的“VBA”功能,讲解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是“算法”三种基本结构中学生最难理解的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循环结构”,我采用Excel中的“VBA”功能,对Excel工作表中的成绩划分等第,先让学生用VB程序实现第一个人等第的划分,然后向学生提问“如何实现全部人等第的划分”,引出“循环结构”。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循环结构”运行过程,使学生对“循环结构”的理解更加深刻;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了解“循环结构”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发挥优生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学生水平层次差距问题,是高中阶段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结合其他教师的做法,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两种:①采用“小助手”。通过前期调查,了解哪些学生是信息技术水平比较高的,再综合各方面因素,从中挑选几个学生作为教师的“小助手”,让他们去辅导水平较低的同学。②采用“结对帮扶”。对于一部分特别差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个好的学生坐在他旁边,并做好两个人的思想工作,差的学生要主动问,好的学生要耐心教。通过“小助手”和“结对帮扶”的形式,可以达到三方共赢效果:差的学生碰到问题时,可以得到帮助;好的学生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可能会更进一步;教师可以从繁重的辅导任务中解脱出来,有更充裕的时间对学生存在的整体性问题进行讲解。学生在长期的帮扶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 预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设置“悬念”,就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VB”的“分支结构”时,我预先用“VBA”制作了一个“自杀式的Excel文件”,这个文件只有在“D盘”才能打开,在其他地方打开,它就会自动删除。将该文件课前发给学生,学生双击之后,就会觉得很奇怪,文件怎么自动删除了?这个“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再打开文件,分析代码,原来代码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一个是一段自我删除的代码,另一个是一段分支语句,判断当前打开的文件是否在“D盘”,如果是则能正常打开,不是则调用自我删除代码。通过这样引入“分支结构”,学生会更有求知欲望。

● 因材施教,设计分层“任务”

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学中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有的放矢,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VB”教学过程中,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因是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不同,掌握“VB”知识的进度和深度就不同。设计分层“任务”是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既要设计出符合整体学生的“基础”任务,又要设计出符合一部分好学生的“提高”任务。这样可以使好的学生在完成“基础”任务后,通过“提高”任务,使他们的能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VB”内容给学生的感觉是过于严谨、抽象,逻辑性非常强,所以选择一个好的情境导入很重要。教学情境的选择应根据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社会的热点问题进行融合。创设情境可以使原本枯燥无味的VB知识变得色、香、味俱全,将学生的学习动力有效地激发出来。例如,在讲授“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时,我创设的情境是帮助老师给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划分等第;在讲授“枚举算法”时,我创设的情境是帮小军找回自己加密文件的密码。学生在这些情境背景下学习“VB”知识,能感受到“VB”对我们学习、生活的帮助,感觉受学习的乐趣。

● 及时小结,帮助学生厘清知识

在VB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的概念、控件、语法结构,刚接触这些内容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处于离散的状态,记忆上容易出现混乱。例如,对于不同控件之间属性的差别、“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的各种语法表达方式等这些内容,教师要及时小结,帮助学生厘清这些知识的联系和区别,使学生有个整体、全面的认识。

● 布置课后练习,巩固课堂知识

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的思路都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少自己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即使有时间思考,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VB这样的内容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要求非常高,学生只有做一定量的练习之后,才能对知识有较深的理解,才能灵活地运用。仅凭课堂上的时间,学习VB是远远不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很多内容的作业不好布置,因为它对计算机的依赖性很大,但VB的作业相对而言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较小,它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可以不借助计算机完成作业。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也能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

总之,教学策略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举足轻重,它制约着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虽然教无定法,但万变不离其宗,不能离开程序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能脱离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规律。只有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结构内容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汪曾祺专辑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