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福感的老师

2015-06-01 02:50张译元
中学生天地(A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张老师习作微信

张译元

父亲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工作态度是始终如一的认真,若是有人质疑他工作的辛苦程度,他会用开玩笑的口吻道:“以我每天减少的黑发和增添的白发作证,教书这活是很累人的!”

近来,每周五晚上20:00点,父亲都会准时坐在电脑前,在QQ群里给学生上课,教他们阅读技巧、写作方法,还自豪地将其命名为“张老师聊作文时间”。他开通了个人的微信公众平台,里边放了几十篇他写的关于如何指导学生写作的原创文章。比如《学点必要的技法》,其中就有对学生习作的评点赏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归纳总结。文章语言生动、范例丰富,重点处用不同颜色标出,有助读者理解。

对父亲能在微信上排出如此精美的版式我表示敬佩,但对文章的精彩内容不以为奇,心想:父亲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理应随手涂几笔就能成就一篇优秀作品。

母亲看出我的心思,说:“好文章不是那么容易写的,课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上好的。每次上课前,你爸都要花好几个晚上整理材料备课。而周五无论谁约他去外面吃晚饭,他都会及时赶回来,准时打开QQ,和学生聊作文。”

“从没落下过吗?”

“一次都没落下。有几次,我看他实在累了,就劝他歇一会,可人不听,宁可事后叫我给他刮痧,唉……”母亲边说边摇头。

我听见过好多学生家长由衷地夸父亲:“张老师真是敬业啊!他这种教学方式既能省去我们家长接送孩子的麻烦,又能让我们在一旁观摩着学上几招,和孩子一起进步!”

1998年,父亲所在的学校有了全市小学中第一个“386微机房”。他满心欢喜地钻了进去,硬是用UCDOS系统把学生的优秀习作一字一句敲打出来,替学生向全国各地的报刊投稿。2000年,他自费买了一台奔3电脑,工作日的晚上和周末的时间常用来打印学生的习作。

看到报刊社的用稿通知如雪花般飞来,他的喜悦溢于言表。为了让更多的学生热爱写作,他在博客、微信上大秀学生作品,还专门开设“张老师教作文”系列公开课。多年来,经他指导的学生发表或获奖的作品有几百篇。

听妈妈说,父亲念师范的时候酷爱音乐,选修过声乐、钢琴等课程。刚工作那几年,他常受各种文艺团体邀请参与大型演出活动,曾和德德玛、李光曦等著名歌唱家同台演唱。他挺拔的身姿与雄浑的嗓音,曾令看过他演出的人赞叹不已。

现在的他甘愿做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除了偶尔观看音乐节目和自制CD,似乎已经把昔日的辉煌抛在脑后。

一天,我和他听着CD聊起了音乐,我装作不经意地感叹:“老爸,如果你是一个音乐老师该多好,那样的话,我就能时常受到音乐熏陶!”

他沉默了几秒钟,缓缓道:“我那么喜欢音乐,如果做一名音乐老师,说不定有更好的发展……很久以前我还想过,要不让你学音乐吧,可是……唉!”

我小声道:“那你现在也可以继续追寻你的音乐梦想啊!”

他突然一脸严肃地说:“我既然选择做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就应该脚踏实地,坚持并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那些被他打印出来后被搁置一旁的五线谱曲谱,在我的追忆中“哗啦啦”地翻着页。他一定很怀念弹琴的日子,当年灵动指尖下的黑白键现在变成了电脑键盘,复杂的琴谱则变成了密密麻麻的文字。但我知道,他无怨无悔。

父亲关爱他的每一个学生:对因家境贫寒而自卑的学生,他会毫不避讳地提起自己当年同样贫寒的家境,告诉他们,只要努力,生活就有希望;对性格乖张的学生,他沉着耐心地引导;对深感前途迷茫的学生,他为他们指点迷津,并多多鼓励……

学生喜欢叫父亲“爱军哥”,但父亲总是强调自己并非魅力教师,他只是承认自己是一个“有幸福感的老师”。

于家庭,父亲是一个勇敢细致的保卫者;于工作,父亲是一个呕心沥血的奉献者;于生活,父亲是一个安然恬静的叙写者。

我崇拜父亲。在我心里,父亲就是这么一个随性也深刻的人。

猜你喜欢
张老师习作微信
张老师喝茶
微信
微信
微信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