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表面肌电图电针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2015-06-01 12:30刘立安王蕾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斜方肌电图电针

刘立安,王蕾

基于表面肌电图电针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刘立安1,王蕾2

(1.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青岛 266033;2.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青岛266034)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探讨电针对颈椎病患者颈肌疲劳的作用机制。方法所有纳入研究的颈椎病患者,均实施电针治疗。在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和1个疗程电针治疗后,分别测试患者的表面肌电图,并于1个疗程前后,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评价,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表面肌电指标RMS值变化及量表评分变化分别进行组内比较。结果首次治疗前后及1个疗程前后,颈竖脊肌和斜方肌上部在头侧屈、头后伸时,RMS值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前后量表各项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治疗可明显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颈肌疲劳状况,表面肌电图作为一种无创的、客观的评价方法,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电针;颈椎病;肌电描记术;表面肌电图;颈部肌肉

颈椎病是针灸科常见疾病,其往往以颈部疼痛和颈肌疲劳为首发症状,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电针治疗颈椎病已有多年临床实践,疗效确切。本课题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在电针治疗前后,对纳入的颈椎病患者分别进行表面肌电图(sEMG)的动态检测,同时用目前被广泛应用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进行评价,探讨表面肌电图在评价颈椎病患者颈部肌肉方面的价值及可行性,以服务于临床和科研。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0例均来自2013年4月至2014年1月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针灸推拿康复中心针灸科的颈椎病患者。其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6~60岁,平均41岁。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颈型颈椎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1-2];②年龄在25~60岁之间;③有颈痛症状,疼痛部位均集中于患者右侧;④能够配合本研究的相关评价。

1.3 排除标准

①其他类型颈椎病;②颈部既往有外伤或手术史者;③颈椎先天畸形,或有颈椎、颈部软组织及颈髓的其他疾病(如结核、肿瘤等);④1个月内接受过颈椎病的相关治疗,或同时服用镇痛药等可能影响疗效判定的药物。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取穴

颈4-6夹脊、风池、肩井、天宗,取双侧。风寒湿者加风门、风府;气滞血瘀者加膈俞、合谷、太冲。

2.2 器具

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天津华鸿医材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0.30 mm×40 mm);电针治疗仪(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型号为SDZ-Ⅱ型)。

2.3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用75%乙醇棉对穴位进行常规消毒,针灸针快速刺入。颈4-6夹脊向颈椎斜刺0.8~1.0寸;风池穴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肩井穴向脊柱方向平刺0.5~0.8寸;天宗穴直刺0.5~1.0寸。余穴常规针刺。诸穴施平补平泻法,要求有酸麻胀重等得气感。

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电极分为3组,颈4夹脊(左侧为﹢,右侧为﹣),左侧颈6夹脊(﹢)与肩井穴(﹣)和右侧颈6夹脊(﹢)与肩井穴(﹣)。使用连续波,频率为5~10 Hz,强度以能引起局部肌肉轻微跳动、患者感觉可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0 min,起针时用消毒棉棒轻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3 治疗效果

3.1 表面肌电图测试方法

3.1.1 检测仪器

FlexComp Infiniti 表面肌电图分析仪1台,由加拿大THOUGHT TECHNOLOGY公司生产;电脑一台;一次性Triodes圆形干电极,直径约5.6 cm,该电极有3个头,阳极和阴极间距约2.0 cm,而地极作为参考点。

3.1.2 测试前准备

患者在测试前24 h内未进行任何剧烈的体力活动,测试前让受试者熟悉测试流程。

3.1.3 肌肉选择和电极粘贴位置

选取颈竖脊肌(cervical erector spinae,CES)和斜方肌上部(upper trapezius,UT)。根据颈部解剖学及文献报道[3-6]选取电极位置点,颈竖脊肌在颈4水平后正中线旁开1 cm处(在颈4夹脊穴附近);斜方肌上部在颈7棘突和肩峰连线的中点,再横向1 cm(在肩井穴附近)。

3.1.4 检测时间

分别于电针治疗前、首次电针治疗后和1个疗程(10次电针治疗)结束后进行检测,共3次。

3.1.5 操作方法

室内温度在25℃左右,湿度50%左右。患者正坐中立位,后背靠在座椅上,眼睛正视前方,颈肩部放松。用砂纸磨除毛发以减少电阻,75%乙醇脱脂,粘贴一次性干电极,正负极排列方向与肌纤维方向平行,左右对称。检测前向患者示范要测试的两个动作。

头侧屈:患者正坐颈椎中立位起始,根据检测医生口令做动作,头用力向右侧屈5 s,放松到中立位5 s,重复3次,共30 s;头向左侧屈与向右的运动过程一致,共30 s;头侧屈运动过程总共60 s。

头后伸:头前屈至最大程度,保持姿势起始,遵检测医生口令做动作,头用力后伸到颈椎中立位5 s,放松回到起始姿势5 s,重复3次,共30 s。

患者做动作同时,电脑记录颈竖脊肌和斜方肌上部的表面肌电信号。

3.2 观察指标

3.2.1 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

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量表测评。量表分为3个部分。

①疼痛分级指数(PRI),包括11个描绘感觉的词和4个描述情感的词,根据程度分成无、轻、中、重4个级别,依次计0、1、2、3分,计算得分。

②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一条长10 cm直线,左端表示无痛,右端表示最为剧烈的痛,患者根据自身痛觉感受,在直线上标记一点,起点至记号处的距离长度表示该患者的疼痛程度。

③现时疼痛强度(PPI),共分6级,无痛(0分)、轻度痛(1分)、中度痛(2分)、重度痛(3分)、剧烈痛(4分)和难以忍受的痛(5分)。

3.2.2 颈竖脊肌和斜方肌RMS

右侧颈竖脊肌在头侧屈、头后伸过程中的RMS值;右侧斜方肌上部在头侧屈、头后伸过程中的均方根值(foot mean square,RMS)。RMS[7]是一段时间内瞬间肌电图平方平均的平方根,表示运动过程中肌肉放电的有效值,能够反映肌肉的电活动水平。

3.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首次治疗前后RMS值、1个疗程前后RMS值,采用自身配对资料t检验;1个疗程前后量表评分变化,采用自身配对资料t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颈椎病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原有各型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

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

未愈:症状无改善。

3.5 治疗结果

3.5.1 临床疗效

30例患者治疗后治愈12例(40.0%),好转17例(56.7%),未愈1例(3.3%),总有效率为96.7%。

3.5.2 治疗前后颈竖脊肌和斜方肌RMS值比较

首次电针治疗后,患者颈竖脊肌和斜方肌上部在头侧屈、头后伸时,RMS值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电针治疗对有颈痛的颈椎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即刻效应,能够缓解患者颈竖脊肌和斜方肌上部的紧张、痉挛状态,改善颈肌疲劳。而1个疗程治疗后,颈型颈椎病患者颈竖脊肌和斜方肌上部头侧屈、头后伸时,RMS值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2。

表1 首次治疗前后RMS值比较(n=30) (±s,μV)

表1 首次治疗前后RMS值比较(n=30) (±s,μV)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时间 颈竖脊肌 斜方肌上部头侧屈 头后伸 头侧屈 头后伸治疗前 17.65±2.41 11.39±1.21 10.79±1.80 8.06±0.64治疗后 14.08±1.661)7.68±0.971)8.05±0.791)6.31±0.571)

表2 1个疗程前后RMS值比较(n=30) (±s,μV)

表2 1个疗程前后RMS值比较(n=30) (±s,μV)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

时间 颈竖脊肌 斜方肌上部头侧屈 头后伸 头侧屈 头后伸治疗前 17.65±2.41 11.39±1.21 10.79±1.80 8.06±0.64治疗后 12.15±1.421)6.56±0.781)6.89±0.751)5.17±0.421)

3.5.3 治疗前后SF-MPQ量表评分比较

电针治疗后,患者SF-MPQ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电针有显著的缓解疼痛的作用。详见表3。

表3 1个疗程前后SF-MPQ量表评分比较(n=30)

4 讨论

莫克吉尔疼痛问卷(McGill Pan Questionnaire, MPQ)是在目前相关颈部疼痛研究中广泛应用的量表评价方法,在Pain杂志中有70%~80%文章选择该量表[8]。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是从MPQ量表简化而来,因其便于计算机处理,为研究者提供了方便,临床上更加实用,近年来的研究多选择该量表[9-11]。从电针治疗前后量表评分比较和治疗效果来看,电针治疗能够显著减低颈椎病患者的颈部疼痛,缓解颈肌紧张,改善肌肉的痉挛状态。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应用肌电图评价颈部肌肉的研究日益深入。肌电图分为针式肌电图和表面肌电图两种,针式肌电图需将电极插入肌肉深部,给患者造成不适和恐惧,常被患者排斥,而表面肌电图因其无创伤、易操作、可重复等优点,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研究结果显示,首次电针治疗后,患者颈竖脊肌和斜方肌上部在头侧屈、头后伸时,RMS值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电针治疗对有颈痛的颈椎病患者具有良好的即刻效应,能够缓解患者颈竖脊肌和斜方肌上部的紧张、痉挛状态,改善颈肌疲劳。而1个疗程治疗后,颈型颈椎病患者颈竖脊肌和斜方肌上部头侧屈、头后伸时,RMS值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看出,电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有颈痛的颈椎病患者的颈肌疲劳。电针治疗颈椎病,首次治疗的即刻效应较好,可能与电针能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代谢活动,进而增加运动神经元募集数量、提高肌纤维放电频率有关。而1个疗程治疗后对颈肌疲劳的改善更加明显,考虑与患者病程较长和针灸的积累效应有关,提示患者宜坚持一段时间治疗,才会有更理想的疗效。

本研究用表面肌电图分析对比电针治疗前后肌电指标的变化,根据研究结果可初步判断表面肌电图为一种有效的、客观的评价颈椎病疗效的方法。但是,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表面肌电图仍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今后,如何完善表面肌电图评价颈椎病中相关因素,如何使其得到广泛认可,如何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是研究的重点。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9-190.

[2]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98-99.

[3] 王艳国,严隽陶,房敏,等.推拿对颈椎病患者颈肌疲劳的影响[J].江苏中医药,2008,40(8):45-47.

[4] 张非若,王生,王波,等.低负荷作业水平颈肩肌肉骨骼疾患的肌电信号特征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2,31(3):359-364.

[5] 赵忠民.颈型颈椎病的症状与软组织的变化研究[D].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1:45-46.

[6] 张芳.侧卧位不同枕高颈肌表面肌电信号的研究[D].温州:温州医学院,2010:10-12.

[7] 潘文平,范建中.表面肌电图在康复医学中的一些应用[J].中国康复,2011,26(1):59-60.

[8] 盛锋,沈国权,孙武权.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价量表的研究近况[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24-828.

[9] 王希文,孙振丰,王振宇,等.针刺治疗脊髓疾病继发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12):1041-1043.

[10] 齐丽珍,马晓芃.项丛刺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 2010,37(5):911-913.

[11] 夏樟秀,欧伊娜,孙赵峰,等.天灸治疗腰椎骨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 2012,31(6):423-424.

Clinical Surface Electromyogram-based Observations on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LIU Li-an1, WANG Lei2. 1.Qingdao Haici Medical Group,Qingdao 266033,China; 2.Qingdao Women and Children Hospital,Qingdao 266034,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cervical 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s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its action on cervical muscle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Method All enrolled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received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was performed in the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first and one course of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An evaluation was made using a short-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before and after one course of electroacupuncture treatment. Pre- and post-treatment surface electromyographic RMS values and questionnaire score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in the group. Resul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ervical erector spinae and upper trapezius RMS values during head lateral flexion and backward extensio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first o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P<0.05).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questionnaire sub-scor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P<0.05). 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can markedly reduce cervical muscle fatigue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as a noninvas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has a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Electroacupuncture; Cervical spondylosis; Electromyography;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Cervical muscles

R246.2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5.02.0158

2014-07-20

1005-0957(2015)02-0158-03

刘立安(1959 - ),男,主任医师,博士,Email:qdliulian@126.com

猜你喜欢
斜方肌电图电针
摆脱斜方肌,练出天鹅颈
摆脱斜方肌,练出天鹅颈
斜方棋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