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瑞芬
(池州学院 外语系,安徽 池州 247000)
应用型本科院校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与传统本科院校不同的本科院校。既区别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区别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从人才培养上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加适合全方位社会需求,从专业设置上看,应用型本科院校更能广泛地与实际工作、生活紧密结合,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从课程与教学上看,其教学内容更加注重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因而应用型本科教育对于满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要以及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办学历史普遍较短。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和专业课程的设置上都存在着很多问题,单科型培养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求。只单纯掌握英语是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传统的、单一的、以纯语言文学研究人才为培养定位的英语人才,由于知识面狭窄而难以适应社会对英语人才具有跨行业知识与业务能力的要求。因此,面对社会对专业型、实用型英语人才日益增长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不仅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发展明确了方向,也为其专业特色建设提供了平台[1]76。英语专业必须从单科的“经院式”人才培养模式转向应用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2]33。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池州学院尝试着对英语专业进行综合改革,以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培养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英语人才。
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能力”的理念,我们联合淮南师范学院等五所联盟高校进行研讨,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校地合作、工学交替、强化实践、全面培养,准确定位培养目标,积极创新培养模式,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以此指导修订和完善英语(教育方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英语专业的定位是培养高素质的英语创新型人才,凸显我校“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坚持走“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的开放办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英语教育、商务英语、旅游英语方面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尤其要发挥我系英语教育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为地方培养优秀的中、小学英语教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素质、技能、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程教学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强调职业技能的培养,将理论课程融入实践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现有师资队伍的现状下,完善教学梯队建设,优化教师的结构,实现师资队伍在年龄、知识和职称结构方面合理的搭配。在引进人才的同时,更重视有计划有步骤地将中青年教师送到国内外进行学术与理论深造或访学,另外聘请学术水平高的教授与专家来我校进行培训教师,指导本专业团队建设。建立一支教学科研并重、形成名师效应、由教授、博士和教学名师为主体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学团队。
核心课程是指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具有生成力的那部分课程,它与课程体系的其他部分形成有机的、内在的联系[3]90。英语专业程体系设置应从专业特点着手,按照职业岗位群应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来进行。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文化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1)构建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按照 “厚英语基础,通专业理论,重实践操作”的思路,采用“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设置综合能力平台、专业能力平台、能力拓展平台3大平台。
图1 模块化课程体系
(2)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将实践教学体系“实用化”、实践环境“基地化”。
根据专业发展方向,面向地方中小学英语教育,优化课程设置,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群。如重视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加强英语专业教育方向的科学研究,打造一支研究队伍,以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鼓励教师申报与中小学合作的横向课题,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使我们的英语教育更好地与基础教育接轨,实现无缝对接。
鼓励学生进入教师各类项目研究,要求学生尽可能结合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撰写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
进一步健全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开展英语教育方向的教学管理改革探索,建立适应专业综合改革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执行常规教学管理的同时,给该专业每个学习小组建立学习档案,在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组织纪律等方面对学生综合评价。
将传统的英语专业建设成为一个复合型专业,将该专业的毕业生培养成为既具备较高英语语言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教学实践能力、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品行优秀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经过两年的改革试点,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1)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现代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新理念,适应英语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和职称结构相对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已达到88%以上。在全省英语界具有一定影响,学历学缘结构相对合理,教师们爱岗敬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良好、科研力量较强,具有团队精神。
(2)明确教学改革的思路,优化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探索出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使英语专业的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通过率超过全国同类院校平均水平,接近或达到全省最高水平;学生在省乃至全国英语有关比赛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到90%以上,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3)充分发挥现有重点课程、精品课程的作用,积极申报新的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进一步完善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调整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和讲座,构建了机动灵活的课程体系。
完善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结合我校办学特色和学生成长需求,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保持其动态性和实效性。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将读、说、听、写课程形成系列课程模块,配备课程负责人,加强专业的横向联系。同时完善课程大纲和编写各课程实践教学大纲。
坚持以生为本,以用为先,开设专长课,增加专长课的数量和深度。开设了不同就业方向的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所需和自己的特长,选择相应的课程模块。
表1 专业能力平台课程设置表
(4)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途径。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课外教学模式和机制,探索课外教学环节的主要内容和方式,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使各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深化和完善,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构建了包括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活动、社会实践五方面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计划中设置军训、模拟、专业认知、见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生产劳动、毕业论文、社会调查、课外活动、学科竞赛等主要环节,各类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要求占总学分的25%。
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保证。我们在现有教育实习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教育实习基地,同时建成了7个商贸实习基地和旅游实习基地,让所有学生在其中得到锻炼,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另外还与市外侨办签订合作协议,逐步建成校内外结合、覆盖所有学生实习、实训、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基地。
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语言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发挥学生会、团总支和教研室的作用,大力开展各种第二课堂活动,继续坚持开展“四个一”,即一个“月”(每年5月举办的外语活动月)、一个“角”(外语角)、一场“赛”(英语演讲比赛)和一张“报”(英文报纸Sunflower)。持续一个月的外语活动月举办英语辩论赛、英语作文比赛、英语听力竞赛、英文歌曲演唱会、英语剧表演、英语说课比赛等,这些活动已经规范化、长期化。
(5)建立了一套教学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学院有关教学指导文件,结合外语系特点,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制订一系列的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更合理、更规范、更有效。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管理的科学规范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项根本措施。
更新教学管理观念。教学管理的改革和创新,不仅是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管理观念的更新和管理思想的现代化。立足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在人才观方面,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同时鼓励个性发展;在知识观方面,不仅注意知识的积累,而且更加重视知识的综合和创新;在教育观方面,以人为本,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突出培养人的独立人格,发挥人的创造性;在质量观方面,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质量观;在教学管理方面,促进学生从依赖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创造性学习,从组织传授灌输式教学转向参与式教学,考试考核的目的以单纯检验知识的掌握转向更多创新意识的检验、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学生的就业教育由择业就业转向转换职业自主创业。
加强教学过程管理,主要有:第一、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实际上是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监督与管理。我们一方面将建立系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建立以系主任为组长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同时建设强有力的督导队伍,由教学经验丰富、态度认真的教师组成,赋予他们督导权利,构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第二、建章立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由于高等学校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智力型的高层次活动,同时活动的参与者是教师与大学生,他们都具有较高的觉悟和素质,因此,在严格管理的同时,要注意研究与运用有效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教学管理中,教学管理者应尊重教师,与教师多交流,经常听取他们的意见,处理问题透明度要高。要认真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师生的各种社会心理需求,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合理的要求,引导这些需求同教学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搞好教学、努力学习成为他们实现这些需求的自觉行动。
我们制定和修订以下制度和规定:外语系关于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办法;关于成立外语系教学督导组以及督导组成员的职责;关于教学质量与教师教学工作量、职称评聘、年终评优、学生奖学金、评优、考研、就业、教研室考核等方面挂钩的有关规定;外语系教师听课制度、外语系学生形成性评价量化等。
第三、改革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体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也隐含了管理层对质量问题的认识水平。我们在学校有关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我系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合我系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使评估基本能做到客观公正,能真实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第四、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小组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小组。定期召开学生信息员会议,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的管理;利用暑假回访毕业生,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作为教学进程调节、教学内容调整和教师聘用的重要依据。
第五、落实教研室的教学研究的主导地位,加大经费投入与组织管理,使教学上的问题能够及时在基层得到解决,提高教学研究的水平。
第六、启动外语系青年教师导师制。由于学校选拔的青年教师导师的条件较高,我系只有极少数教师入选。为确保我系青年教师都能够得到专业对口的导师对其进行指导,我们拟启动外语系青年教师导师制,选拔责任心强、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佳的老师为系青年教师导师,以帮助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与此同时,在师资充足的条件下,我们将尽快实施教师竞争上课制度,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和竞争意识。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立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诸多方面。我们必须对英语专业进行全面地综合改革,拓展思路,改革以前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英语教育观,根据市场需求,构建灵活实用的课程体系,树立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显个性、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人才观,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培养与就业方向和市场需求实现对接,实现外语专业人才教育紧跟社会需求,努力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英语人才,使他们在为地方经济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1]宁强.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2(1):76-77.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张忠年.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体系创新的阶段性特征及其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7):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