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肖利
(仰恩大学人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4)
南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路径探析
陈肖利
(仰恩大学人文学院,福建 泉州 362014)
发展南音文化创意产业是适应文化生态环境变化,提升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文化品牌形象的需要。当前南音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探索期,主要以“南音表演为主体的产业化发展”和“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融合发展”两种形态展开,对资源的利用还停留在展示层面,项目孵化成果稀少,传统的创作系统也不利于南音创意概念的设计与开发。南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坚持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原则,以社会发展为目的,走政府主导、官企学社四轮驱动、抢占产业价值链最高端的发展路径。
文化创意产业;南音;文化生态环境
南音是一个古老乐种,源于福建泉州,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建省首批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示范点之一。随着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南音文化的研究逐渐与城市形象、文化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研究相结合,学者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南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主要在3个方向提出了发展策略:一是在文化旅游产业中的发展[1-3],二是在文化艺术产业中的发展[4-6],三是在传统商业中的发展[7]。各方向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关于如何进行创新发展的研究,无论作为艺术品的创新发展,还是作为可开发项目的创新发展都没有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也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政策建议。同时,从研究对象上看,已有研究大多集中于南音与旅游、南音与艺术、南音与传统商业的结合,单纯论证其结合的方式方法,鲜有将南音置于整个城市或区域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宏观考察。因此,本文从本土文化资源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角度,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南音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作为可开发项目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探求南音文化发展创意产业的实践路径。
(一)是适应文化生态环境变化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南音的文化生态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文化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组织环境3个层次构成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三位一体的复合结构[8]。南音的保护与发展也离不开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组织环境,而这三者都处于发展变化中,尤其是“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对南音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
南音的发展不能回避市场经济环境。以市场经济为特质的消费时代,南音受众群体结构出现了改变。在现代音乐的冲击下,南音断代发展情况日趋严峻。对于大多数闽南年轻人来说,“南音”两字也许算不上陌生,可是潜意识里不少年轻人把它就等同于老人家的爱好。
南音是以人为核心的活态文化,人既是它的保护主体,又是它的传承主体,南音的保护与发展要以人们生产生活的真实的社会组织环境为依托。因此南音的发展也不能回避新一代南音人的社会组织环境变化。南音产生于传统社会中形成的社会组织如家庭、家族、宗族等,如今它们也在发生着变化。南音不是博物馆里的古董,它不能在真空中得到传承和发展[9]。它存活于当今社会生活中,服务于人民生活,必须有深厚群众基础。社会生活的多彩变换决定着南音也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因此,保护并非要回到过去的“原生态”,而是要研究其表演、活态传承的规律并加以实施,确保其特有的文化气质及其延续。
(二)是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的需要
南音作为重要的闽南文化标志符号,是闽南所独具的,且源于泉州,具有鲜明的传统性和地域性。它的创新发展对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人们对南音创意产品的消费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感。创意产品的消费不同于普通产品,它让消费群体充分接触、感受、体验到产品蕴含的丰富的文化意蕴的同时,体验到城市文化,可以成为城市与消费者之间的感情纽带。比如,位于华侨新村附近的“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该园主要集中展示南音、梨园戏、木偶戏以及拍胸舞等泉州传统文化)中,围绕“六井孔”创意塑造的别具特色的南音琵琶造型,就成为创意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人们对南音创意产品的消费可以宣传、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南音文化产品除了可以通过文化企业销售给市民外,还可以通过国际网络销售到国外,起到与高规格的演出活动同样的城市推广宣传目的,从而使产品价值与城市形象获得同步提升。
(一)以两种发展方式逐渐展开
当前南音文化创意产业以两种发展方式逐渐展开:一是以南音表演为主体的产业化发展,主要通过南音表演实现商业价值;二是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融合发展,主要通过服务业开发南音创意产品取得经济利润。
泉州市南音表演的演出平台呈多样化趋势。主要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古城区的一些固定地点的日常表演,分布在泉州古城区闽南文化生态园,如府文庙区、文化宫、新门街区以及泉州歌剧团等;二是泉州周边乡镇民间的自发演出,演出者主要是当地的南音爱好者,主要组织力量为民间南音社团;三是文化休闲旅游地设立的戏台演出,例如设在T陶园文化创意产业园、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园及西湖公园内的戏台表演;四是由政府组织的,文化团体受上级文化部门指派参加高规格的国际国内大型文化活动。
将南音文化资源作为创意元素,与设计服务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影视传媒业等融合发展的政策金融环境日趋完善。一方面泉州市政府已经投资兴建了南音艺苑、梨园古典剧院、泉州影剧院以及泉州木偶剧院、泉州歌舞剧院、泉州大剧院等文化设施;另一方面,近些年以闽南特色文化为依托,泉州市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数字内容创意、重点园区建设为四大重点发展领域,创意产业聚集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六井孔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园、T陶园文化创意产业园、领SHOW天地广告产业园、锦绣庄民间艺术园等已经对公众开放。这些已成规模的聚集空间有利于衍生产品的有效开发,为南音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对南音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够
南音文化资源指的不仅仅是南音这一乐种本身,还包括人文、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比如与南音表演相关的乐器、服饰、戏剧情节等,与南音历史相关的典型故事、人物等。这些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经济效益。当前南音文化创意产业对南音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仍处于探索期,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呈现。
1.南音创意概念的设计。南音创意概念的设计是南音艺术文化衍伸和南音项目孵化的基础,是把握价值链高端的重要环节,是释放南音历史文化资源强大推动力的关键。
目前传统的创作系统不利于南音创意概念的设计。南音传统创作系统中的核心创作人是一批年事已高的老一辈南音艺人。以老一辈南音艺人为核心的创作系统,有很大的局限性。指谱曲本大多以手抄方式传播,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掌握的南音的艺术精华濒临失传,许多优秀曲目遗失。另外,还存在传播速度较慢、人数少、范围窄,与时俱进的成分少,缺少创新等等问题。因此,创意概念的设计除了依靠老一辈南音艺人外,急需一些年轻血液补充核心创作系统,以打破保守、封闭的创作状况。因为文化衍生产品的消费者需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这决定了南音文化产品的创新知识来源平台也需要同时得到拓展,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2.南音艺术文化的衍伸。目前,对南音文化资源的利用主要停留在展示层面,对南音艺术文化衍伸方向的开发也不够深入。南音艺术衍伸品的开发要好于南音文化衍伸,比如南音与舞蹈、交响乐、摇滚乐等艺术形式结合的创意作品已经出现不少。其中,南音“乐”与梨园“舞”相结合的创新表演形式——“南音乐舞”是最典型最成功的尝试。台湾汉唐乐府从1999年先后推出《艳歌行》《韩熙载夜宴图》等多部南音乐舞作品,中国大陆的南乐团也推出了《长恨歌》等作品。这些南音乐舞作品表演内容和形式创新,符合当代人们社会生活的审美需求,适应新的文化生态环境,是台湾和闽南地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成功的探索,开拓了南音发展新空间。南音文化衍伸方面的探索集中于文化休闲旅游及影视传媒业方面。目前“文化旅游是福建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产业转化的重要对象,为旅游业注入文化内涵,成为旅游业发展新动力,并形成周边产业拉动效应。”[10]同样,文化旅游也是当前泉州南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有了一些相关成果,比如基于南音文化的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南音旅游线路的开发等。但也有创意产品较为单一的问题。就泉州地区而言,与文化休闲旅游业的结合往往仅限于在旅游地、茶馆等设立戏台;而与影视传媒业的融合仅停留在资源共享层面,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播放平台。南音文化衍伸的开发同样可涉及传统制造业领域,但目前这方面的尝试还远远不够。
3.南音项目的孵化。南音项目孵化也是对南音文化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也是泉州市政府、高校、企业、媒体、社团等坚持开展的重要工作。近些年来,南音逐渐与城市形象、文化品牌、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研究相结合。在高校、乐团的相关研究在增多,但在企业界的具体运作却很少;南音在泉州的几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都有配套的项目孵化服务,但南音项目孵化的成果稀少。
基于对泉州市南音文化创意产业目前的两种发展方式以及南音文化资源的开发状况的考察,认为南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应坚持市场和政府共同作用的原则,以社会发展为目的,走政府主导、官产学社结合、抢占产业价值链最高端的路径。
(一)政府主导
南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必须在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下,在创新系统与环境、产业聚集与网络、创新知识来源三方面有所突破,形成南音文化的创新氛围,从而促进南音文化的传承与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政府导向的南音文化产业创新氛围架构如图1所示。
图1 政府导向的南音文化产业创新氛围架构图
政府对文化产业创新氛围的建构是确保南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南音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必然要重视生产活动中的“创意”,创新是传承和发展南音的有效手段。文化产业包括三种特征:(1)在生产活动中融入“创意”;(2)活动涉及了“象征意义”的产生与传达;(3)该活动的产品含有某种形式的“智慧财产”。[11]文化产业要求一定的创造力和技术,创作者将艺术的精神、文化智慧财产以及商品传达的讯息融合在一起,透过文化商品的产出对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效益。创作者的创意活动需要政策支持、地方资源、市场资讯、创作到行销网络资源支援等来辅助。创新氛围是一种隐形的机能,它可以提升文化企业的创新、互动和学习能力,是培育产业机会的关键。借鉴欧洲城市的发展经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引导计划、资金投入和环境建设等,都确实增加了企业创新的机会。
图2 “官企学社”四轮驱动示意图Fig. 2 A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community cooperation
(二)官企学社结合
“官企学社”相结合主要是指政府、企业、学校、南音社团的四轮驱动(见图2),充分发挥和整合政府、企业、学校和南音社团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实现产业链的快速发育、尽早成熟。
政府通过规划、引导进行宏观层面的调控,实现四方合力,整合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为设计服务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和影视传媒业提供创意环境和南音创意人才,在文化创意产业园形成聚集效应,为传统产业的市场开发和品牌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南音内容创意开发和南音衍生产品开发能为传统产业注入文化特色与创意设计,应以一些原型的艺术创作为中心,通过工业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手段来突出当地文化特色,提升商品的文化附加价值,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显出优势,使南音文化创意产业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
(三)抢占南音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端
图3 南音文化创意产业创作系统与环境Fig. 3 Composing system and environments of Nanyin as a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在知识经济时代,更为重要的是抢占产业价值链的高端[12]。对文化创意产业来讲,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是产业价值链的最高端。南音文化创意产业创作系统与环境的构建必须打破传统的艺术创作模式,密切结合群众需求与社会潮流,形成以南音文化资源为依托,“南音传承人”为核心,外围创作人协同合作的创新学习和竞争合作氛围,共同完成南音文化产业商品的生产,具体如图3所示。
南音文化创意产业衍生产品的开发主要依靠外围的再创作系统,外围再创作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主要依赖文化厂商的群聚经营与培养。因此,南音的保存和发展除了重视对核心创作团队的呵护,还要完善外围创作系统,加强文化厂商的聚集空间的再造,创作和推广南音艺术产品的附加商品和服务,使南音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展现市场上的交换价值。这样,不但能刺激、带动并资助南音核心创作系统的文化表现力,也能形成一个动态自足的文化创意生态。
南音文化经济价值的探索已有十几年历史,但对资源的利用仍停留在展示层面,项目孵化成果稀少,传统的创作系统亦不利于创意概念的设计与开发。因此,在保证有效传播南音文化的同时,激发南音文化创意产业强大的经济创造力,实现南音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共同最大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目前南音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两种形态非常依赖政府的政策(比如政府部门组织的演出活动、政府建设的演出场地等等),而学者在研究中也寄予政府很大的期望(包括本论文的研究),均提出走“政府主导”的路径。但值得思考的是,政府主导过程中以发展产业为主旨的扶持政策是否会破坏应有的自由竞争市场,是否会阻碍创新意识的充分发挥,还需要学界从各个学科和领域深入探讨。同时,政府、企业、人才与市场的关系非常复杂,南音文化创意产业走政府主导、官产学社结合、抢占产业价值链最高端的实践路径,还需要有相应的体制、机制、模式及操作方法,这些都亟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陈金华,庄智斌.基于RMP分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泉州南音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5):42-44.
[2]魏成元.产品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化传承分析:以泉州南音为例[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20(4):2-5.
[3]刘祎晨.传统音乐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实践和创新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4.
[4]秦小瑛.南音的文化认同与产业化研究:以厦门市为例[J].北方音乐,2014(9):217-218.
[5]陈肖利. 数字媒介时代南音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探究:基于南音受众视角[J].学术问题研究,2014(2):17-21.
[6]朱美丽.论南音文化产业项目推广中的导演艺术:以南音文化产业项目微电影《新三千两金》为例[J].音乐大观,2013(8):204,209.
[7]蔡夏玲.泉州茶馆(店)中的南音文化探究[J].艺苑,2010(5);100-106.
[8]汪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生态论[J].民间文化论坛,2011(2):51-58.
[9]王珊.南音传承与地方文化政策的扶持[J].中国音乐学,2003(2):103-106.
[10]林朝霞.福建文化资源开发的现状与对策[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4(2):1-6.
[11]古宜灵.文化产业的创新系统与产业网络:陶瓷与音乐产业的比较[J].建筑与规划学报,2013(1):13-32.
[12]高安刚.基于地方根植性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4(1):29-33.
(责任编辑 马 诚)
Developing the Culture of Nanyin in a Creative and Commercial Way
CHEN Xiao-li
(School of Humanities,Yang-En University,Quanzhou 362014,China)
Developing the culture of Nanyin in a creative and commercial way is important to adapt to change of time for a good 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o promote Quanzhou as a cultural central city of East Asia with a good cultural image.At present,exploitation of Nanyin cultural resources is in the beginning stage to grow in two ways:Nanyin as a performance art to be commercialized,and relevant service integrated to create a big industry.It is on display most of the time and has few extension projects incubated.The traditional composing system is yet to be improved to for creative products.It is suggested that Nanyin as a futur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should work under the market rules and the governmental support.Led by the government in a government-industry-university-community cooperation,Nanyin can evolve higher up the value cha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Nanyin;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2014-12-05
2015-04-18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B13307S)
陈肖利(1980-),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传播。E-mail:xiaoli0412@126.com
G124
A
1673-4432(2015)02-0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