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玉山
58例小儿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
皮玉山
目的分析小儿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原因及临床特征, 旨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降低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小儿药物性肝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年龄、临床表现、用药情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结果肝细胞型(HC型)重症率为7.14%、胆汁淤积开明(CS型)重症率25.00%、混合型(MIXED型)重症率46.43%, MIXED型重症率多于HC型(P<0.05);转归:HC型预后良好率为85.71%、CS型预后良好率为75.00%、MIXED型预后良好率为85.71%,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和中药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病因, 多见MIXED型, 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小儿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8例小儿药物性肝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 分析导致小儿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药物, 总结其临床特征, 旨在提高临床规范性用药意识, 降低或者避免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1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以“药物性肝损伤”为第一诊断患儿的资料, 参照《急性药物性肝损伤诊治建议(草案)》(2007年中华医学会)[1]中药物性肝损伤诊断标准重新确认诊断, 最终纳入58例(<14岁)药物性肝损伤患儿。58例患儿占同期药物性肝损伤患儿的1.82%,其中男38例、女20例, 年龄分布:<1岁5例、1~3岁3例、4~5岁8例、6~9岁20例、10~14岁22例, 平均年龄(8.82±3.95)岁;临床分型:HC型14例、CS型16例、MIXED型28例。药物性肝损伤所用药物主要包括:抗菌药(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22例、中药(中药汤剂、中成药)17例、解热镇痛药12例、化学治疗药物5例、免疫抑制剂2例。其中单一用药17例、联合用药41例, 其中同时应用2种药物13例、3种以上药物28例。用药至发现肝损伤时间3~90 d, 平均时间(16.58±25.26)d。主要临床表现:乏力32例, 恶心、厌食、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35例;过敏反应16例, 其中皮肤瘙痒2例、伴发热3例、皮疹2例、嗜酸粒细胞增多者9例。10例患儿无特殊的临床症状, 在用药过程中复查肝功发现异常住院。58例患儿中6例行病理检查, 均符合药物性肝损伤标准, 主要表现为小叶结构清晰, 汇管区不同程度水肿、扩大,间质内混合炎细胞浸润;肝实质内中央静脉周围有灶性或者融合性坏死, 坏死区周围干细胞可见脂肪变性, 肝窦内可见蜡质样细胞。
1.2 方法患儿入院后均给予甘草酸苷制剂、还原性谷胱甘肽、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多烯磷脂酰胆碱保肝, 解毒、退黄及对症支持治疗, 部分胆汁瘀积患儿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1.2.1 DILI临床分型标准[2]HC型:碱性磷酸酯(ALT)>3ULN, 谷丙转氨酶(ALT)≥3ULN且ALT超过正常值倍数(R)≥5;CS型:ALP≥2ULN且R≤2;MIXED型:ALT≥3ULN, ALP≥2ULN, 而2<R<5。
1.2.2 病情评估 重症DILI:极度乏力、明显厌食、呕吐、腹胀等严重消化道症状;黄疸进行性加重;有出血倾向, PTA<40%或者INR≥1.5[3]。
1.3 疗效判定标准[4]预后良好:发病后1个月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者明显好转, 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预后不良:发病后1个月内肝功能各项指标未恢复正常, 病情恶化, 家属要求自动出院;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HC型重症率为7.14%、CS型重症率为25.00%、MIXED型重症率为46.43%, MIXED型重症率和HC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821, P=0.0109<0.05), 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无一例死亡, HC型预后良好率为85.71%、CS型预后良好率为75.00%、MIXED型预后良好率为85.71%,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8例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分析[n(%), n]
DILI是指用药后, 因药物本身或者其代谢产物导致的肝脏功能损伤, 病程一般不超过3个月, 胆汁瘀积型患儿肝损伤病程可超过1年, 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 已经受到医学界广泛关注。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DILI年发生率为19.5/10万, 呈增高趋势[5]。临床用药中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抗肿瘤药、抗结核药、调血脂药、中草药等均可导致肝损伤, 大部分患儿多表现为急性肝损伤, 而小部分患儿则迁延至慢性肝损伤。
综上所述, 联合用药的药物剂量和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药物剂量、配伍禁忌, 尽量避免联合用药。
[1] 王淑珍, 高珊, 刘燕敏, 等.31例小儿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华肝脏病杂志, 2012, 20(3):193-195.
[2] 徐丽红, 张蕾, 陈卫刚, 等.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22):3668-3671.
[3] 傅青春, 吴银霞.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医学与哲学, 2013, 34(20):14-16.
[4] 高岩, 蓝宇.药物性肝损伤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转归预测因素.山东医药, 2014(36):49-51.
[5] 江学富, 汪凯, 汪朝辉, 等.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安徽医药, 2014, 18(8):1553-155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139
2015-02-27]
472499 河南省渑池县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