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平
纳洛酮治疗脑干损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田小平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脑干损伤的疗效, 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38例脑干损伤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9例。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纳洛酮治疗,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两组脑干损伤患者的治疗情况, 记录产生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中, 有1例患者产生心跳速度过快的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4.2%高于对照组5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脑干损伤, 安全性高, 疗效显著, 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脑干损伤;纳洛酮;不良反应
脑干损伤, 具有非常高的致残率和致命率, 在临床上非常少见[1]。本文研究当中, 为寻求一种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式来治疗脑干损伤的患者, 采取常规治疗联合纳洛酮治疗, 取得成效甚佳, 现将详情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在本院治疗脑干损伤的38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19例。观察组中男10例, 女9例, 年龄12~60岁;平均年龄(36.27±8.38)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8分8例, 3~5分11例;车祸患者6例, 高空坠落患者4例, 挤压受伤患者3例,重物砸伤患者4例, 其他2例;对照组中男11例, 女8例;年龄14~65岁, 平均年龄(37.19±8.25)岁;格拉斯哥昏迷评分6~8分7例、3~5分12例;车祸患者7例, 高空坠落患者5例, 挤压受伤患者4例, 重物砸伤患者2例, 其他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受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取常规治疗和纳洛酮联合治疗的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的方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 将脑干损伤的患者情况分为:治愈:患者的病症、体征恢复正常,患者苏醒、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显效:患者的病症、体征明显改善, 患者苏醒、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有效:患者的病症、体征有所改善, 患者苏醒、生活无法自理。无效:患者的病症、体征没有改善, 患者变成植物生存状态。死亡:患者脑死亡。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脑干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总有效率84.2%高于对照组的57.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干损伤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中有1例产生心跳速度过快的患者,在经过相关治疗后好转, 其他患者没有产生不良反应。
脑干损伤是指一种在暴力作用下, 致使脑干严重受创的继发性病变, 其发生几率大概是颅脑损伤的2%~5%, 重型颅脑损伤的10%~20%[2]。
纳洛酮主要是用来治疗阿片类药物中毒, 使用纳洛酮药物治疗后, 只会导致极少数的患者出现呕吐、口干、厌食、恶心、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轻微的不良反应情况, 且大部分患者产生此类不良反应后, 都不需要进行处理就能自行恢复, 不会给患者术后造成任何困扰。纳洛酮应用于脑干损伤的患者治疗, 能够有效作用于患者的微循环, 维持患者的脑灌注压、颅脑损伤后血压的正常, 改善患者的脑水肿、脑代谢情况, 恢复患者的正常意识, 保障患者的呼吸, 并且可以直接对患者的神经细胞起到保护作用[3]。在本次研究当中,经过治疗后,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84.2%,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57.9%,两组脑干损伤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观察组中只有1例产生心跳速度过快的患者, 在经过相关治疗后好转, 其他患者没有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综上所述, 应用纳洛酮治疗脑干损伤的患者, 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不易产生不良反应。
[1] 吴伟中.纳洛酮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探讨.海南医学, 2010, 21(10):112-114.
[2] 朱波, 李兰英, 吕国义, 等.纳洛酮对离体人脑神经元缺氧损伤干细胞因子和受体表达的影响.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0, 32(2):215-221.
[3] 裴铁峰.脑干损伤的急救和护理体会(附23例报告).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10):34, 3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117
2015-02-05]
030800 山西省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