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化痰解毒通腑方联合西药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中风45例

2015-06-01 10:53
中医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通腑中风缺血性

罗 新

(汝州市中医院,河南 汝州 467500)

中风化痰解毒通腑方联合西药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中风45例

罗 新

(汝州市中医院,河南 汝州 467500)

目的:观察中风化痰解毒通腑方联合西药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及治疗:吸氧、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并发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风化痰解毒通腑方(胆南星、全瓜蒌、牙皂、川贝、大黄、枳实、厚朴、金银花、黄芩、丹参、川芎、红花、全蝎、炙甘草)1 d 1剂,分2次服用。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2%;对照组基本痊愈6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风化痰解毒通腑方联合西药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

中风化痰解毒通腑方/治疗应用;急性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疗法;痰热腑实型;MMP-9;S100B蛋白;临床观察

痰热腑实型缺血性中风是以肢体无力、言语不利或失语、感觉减退、口苦咽干、头痛目眩、便干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滑数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型中风。王永炎院士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之后,提倡运用化痰、通腑、泻热法治疗此型中风。2012年6月—2014年6月,笔者采用中风化痰解毒通腑方联合西药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缺血性中风45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中风患者将9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8.32±9.19)岁;伴高血压病者36例,伴糖尿病者19例,伴高脂血症者42例,伴冠心病者16例。对照组45例,男3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03±8.80)岁;伴高血压病者35例,伴糖尿病者20例,伴高脂血症者41例,伴冠心病者17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按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中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按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且辨证属痰热腑实型。年龄18~80岁患者。排除患有严重心、肝、肾等系统疾病的患者,患者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护理及治疗:吸氧、抗血小板聚集、脑保护、控制血压血糖、预防并发症。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中风化痰解毒通腑方,药物组成: 胆南星10 g,全瓜蒌30 g,牙皂6 g,川贝20 g,大黄6 g,枳实10 g,厚朴10 g,金银花30 g,黄芩15 g,丹参20 g,川芎15 g,红花15 g,全蝎10 g,炙甘草20 g。1 d 1剂,分2次服用。两组均治疗1个月后判定疗效。

4 观察指标及方法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价按照参考文献[4]及《生活质量指数(BI)评分表》,治疗前、后判定并比较1次。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S100B蛋白水平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并对比,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采用酶联免疫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药新药治疗中风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标准[3]。分为4级:①基本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②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状积分≥70%。③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症状积分≥30%。④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不足30%。

6 统计学方法

7 结 果

7.1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15,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质量指数评分对比

见表2。

组 别例数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治疗组45治疗前23.12±5.3550.98±9.12治疗后11.38±2.55**##72.88±9.56**##对照组45治疗前23.06±5.0951.10±9.28治疗后13.99±3.13**65.16±9.52**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7.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S100B蛋白水平对比

见表3。

组 别例数时间MMP-9/(μg·L-1)S100B蛋白/(μg·L-1)治疗组45治疗前365.22±58.200.38±0.07治疗后91.05±18.07**##0.09±0.01**##对照组45治疗前368.06±59.030.39±0.06治疗后183.60±19.35**0.22±0.03**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8 讨 论

痰热腑实型中风是缺血性中风中比较特殊的一种类型,病变虽在脑,但其发病及转归却与肠胃息息相关。病虽在脑而治在肠胃,即所谓“上病下治”。此型中风最基本的病机特点可以概括为:痰、热、瘀、毒[5]。其发病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此型患者平素多为痰热体质,痰为有形之邪,痰热积聚既可直接阻碍气血循行、痹阻脑脉而发病,又可耗伤阴液,使津液亏乏不能充盈血脉而致血液浓缩、血流缓慢成瘀而发病。同时,痰热积聚伤阴,阴亏无以制阳,阳亢化风,血随气逆,挟痰火窜扰脑髓、蒙蔽清窍,而见中风昏迷等急危重症。②脑为中枢之地、元神之府,总司全身脏器的功能活动。中风急性发病,大脑功能受损,使胃肠蠕动也受到抑制,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人体的代谢产物则积留于胃肠而不能及时排除,其中之废物聚而成腑实,毒物聚而为毒邪。大量的肠源性内毒素被吸收,则加重脑水肿、脑损伤。

根据以上病机变化过程,宜以“化痰、通腑、解毒”为此型中风的根本治疗大法,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畅通腑气、消散痰浊,可使经络通达、气血敷布,改善肢体麻木、无力、偏瘫等症状;②通腑、解毒可使积于肠中的代谢废物、毒物及时排出,减轻脑水肿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③消除胃肠痰热积滞,使痰热之邪不能上扰清窍神明、纠正气血逆乱,预防昏迷、闭脱之症。本研究中,以胆南星清热化痰、熄风定惊,全瓜蒌清热化痰、润肠通便,2者共为君药;以牙皂化痰开窍熄风,川贝清热化痰,大黄、枳实、厚朴泻热通便,川芎、红花、全蝎活血化瘀共为臣药;以金银花、黄芩清热解毒,炙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同时防止大量通下、清热之品伤及胃气。全方兼顾化痰、通腑、解毒、消瘀,收效甚佳。

人类神经细胞之间的ECM是一种与神经细胞的结构完整性密切相关的蛋白和糖蛋白复合体,是神经细胞间信号传递的桥梁。MMPs是一类以ECM为水解底物的蛋白水解酶, MMP-9是MMPs家族的一种。脑梗死缺血可增加MMP-9表达,促进ECM降解及血脑屏障开放,使血管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破坏血脑屏障,导致血管源性脑水肿[6],加重神经功能损伤。脑梗死急性期患者MMP-9水平与脑水肿程度呈正相关[7]。

S100B蛋白特异性存在于中枢神经细胞中,具有广泛生物活性,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具有重要作用。S100B蛋白水平增高具有细胞毒作用,能够抑制细胞生长,促使细胞凋亡。S100B具有较高敏感性,可反映脑梗死早期损伤。研究[8]表明:S100B蛋白水平越高,神经功能损伤越重,S100B蛋白水平与神经功能损伤呈正相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联合中药中风化痰解毒通腑方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型45例,基本痊愈15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2%;对照组单独运用西药治疗本病45例,基本痊愈6例,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0.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联合中药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生活质量指数评分、降低血清S100B蛋白、MMP-9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化痰解毒通腑中药的运用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脑组织水肿、降低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22-324.

[4]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76(29):381.

[5]刘超,张允岭,陶冶,等.急性脑梗死毒损脑络机制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4):221-224.

[6]张春.银杏达莫对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0,34(5):424.

[7]朱思亮,徐克,潘学威,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含量的变化及依达拉奉对其的影响[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4):314.

[8]李江华,王丽春.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1): 59-60.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5)08-0023-03 ·临床研究·

R255.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8.10

2015-04-08

猜你喜欢
通腑中风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通腑平喘汤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
通腑逐瘀汤治疗创伤后腹胀122例
自拟通腑理气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