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供需改革的政策建议

2015-06-01 09:18管清友
中国外汇 2015年22期
关键词:财政赤字所有制癌细胞

管清友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

未来供需改革的政策建议

管清友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

需求端扩张和供给端改革对当前的中国经济缺一不可。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强调,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需求端扩张和供给端改革对当前的中国经济缺一不可。未来的改革,中央还有哪些政策工具可以用?我们从国际经验出发,总结出十点政策建议:

一是改革官员管理体制,重塑行政效率。反腐打破了原有政府运行中的激励相容机制,导致官员消极怠工。这需要推进配套改革,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公职人员(公务员、国企和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体系,让薪酬和编制浮动起来:怠政者下,勤政者上。

二是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大规模减税、发债。名义上积极的财政政策效果不明显,根源在于财政收入下滑,而预算财政赤字率又不开口子。2015年的财政赤字目标虽然提高到2.3%,但仍远低于3%的国际警戒水平,也明显低于我国在2009~2010年的水平,表明财政赤字还有继续扩大的空间。这可以通过扩大中央和地方政府发债规模和大规模减税来实现。

三是大胆清理不良资产,激活商业银行体系。现在的商业银行体系就像一个得了癌症的“病人”,不良资产就是他的“癌细胞”。目前的药方是:严控不良资产,考核不良资产率,防止“癌细胞”扩散。这导致“病人”出于恐慌而惜贷情绪严重。这种方法实际上仅能用来预防。在“癌细胞”已经产生的情况下,需要的是大胆地切除。

四是彻底打破刚性兑付,走出债务黑洞。经济繁荣期,各国政府往往会通过信用担保扶持本国产业;但进入经济低迷期,政府信用担保的弊端则会日益凸显:挤出效应,扭曲资金配置;异化融资需求,推高融资成本;吞噬企业利润。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学习韩国,抓住机会倒逼改革。

五是加快企业并购重组,加速化解过剩产能。经济危机的实质是过剩,不解决就不可能走出危机。很多决策者认为去产能就是“破”,会导致社会动荡。但事实上去产能也是“立”。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在重塑企业活力的同时有效缓解去产能的阵痛。

六是组建国家级科研中心,政府和市场合力进行科研攻关。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为2.01%,与韩国等国家4%的水平有较大差距。技术创新既需要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激励,也离不开政府的整合和支持,尤其是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短时间攻关。参考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的经验,建议在现有国家级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基础之上,组建独立的国家级科研创新中心。

七是组建中国版住房银行,稳定房地产市场。主要是通过购买商业银行的房地产抵押贷款,盘活信贷资产存量,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其放贷意愿。此外,还应改变保障房供应模式,购买存量,加快商品房库存消化。

八是参与改造国际规则,借外力助推国内的发展。要想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全面扩大开放。新常态下的第二次开放必须要有不同于第一次的新思路。过去对外战略的重点是韬光养晦,被动接受规则;现在的重点要转向有所作为,主动改变规则。

九是推广PPP模式和混合所有制,政府向社会资本让利。通过PPP和混合所有制,加强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是应对当前中国经济困境的必然选择。对中国来说,国企私有化并不现实,更现实的是混合所有制。而PPP是混合所有制的一种重要形式。

十是降低服务业准入门槛,以市场力量突破供给瓶颈。服务业是未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双重稳定器。国家统计局根据近两年数据的测算得出,第三产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约能创造100万个就业岗位,比工业多50万个左右。服务业的发展瓶颈不是需求不足,而是供给不足,下一步必须通过供给端的开放来解决。

猜你喜欢
财政赤字所有制癌细胞
癌细胞最怕LOVE
癌细胞最怕Love
中国一季度罕见财政赤字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考
发改委:鼓励非公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腺样囊性癌细胞雪旺细胞化在嗜神经侵袭中的作用
混合所有制改革破题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