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侠 王 坤 马 涛
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变化的对比分析
张丽侠 王 坤 马 涛
目的探讨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脑膜炎患儿入院时的PCT,其中细菌性脑膜炎患儿29例,病毒性脑膜炎患儿31例。结果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白细胞数(WBC)、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脑脊液白细胞数、血清PCT和脑脊液PCT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可作为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细菌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血清降钙素原
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是常发于小儿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1]。由于小儿脑膜炎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虽然病原体分离培养是感染诊断的一项重要标准,但由于其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设备,故该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临床上很难区分病毒或细菌感染[2]。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于细菌性感染有着较高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本文以我院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PCT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2年8月到2014年8月收治的60例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0~13岁,平均(3.35±3.03)岁;病程3~25 d,平均(12.73±4.68)d。根据临床表现以及脑脊液检查结果,确诊为细菌性脑膜炎29例,病毒性脑膜炎3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辅助检查: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当天行血常规WBC计数、CRP和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分类)。②PCT检测:采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仪以及原装试剂盒进行检测,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2.1 两组患儿辅助检查结果比较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WBC计数、血清CRP和脑脊液白细胞数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WBC计数、CRP和脑脊液细胞学计数比较
2.2 两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CT检测结果比较 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血清PCT和脑脊液PCT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血清和脑脊液PCT检测结果比较
细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是细菌或病毒感染人体脑膜或脑脊膜引起炎症,从而引起其他部位的并发症,比如耳部、上呼吸道感染等[3,4]。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则会给患儿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在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中,必须要运用相应的检测指标。PCT属于一种无激素活性的糖蛋白,由116各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 2796 Da[5]。在生理条件下,主要有甲状腺C细胞产生PCT,其含量非常低[6,7]。但是,当发生严重细菌感染并具有全身表现时,人体内的PCT水平会明显上升。其中,诱导PCT产生的主要刺激因子是细菌内毒素。在病理条件下,人体内的PCT主要来源于甲状腺以外的器官。据国外相关研究[8]结果显示:细菌感染时PCT浓度升高,在病毒感染和非感染性疾病时则保持低水平。在国外临床诊断中,通常将PCT看成是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脑膜炎的重要指标[9]。在本组研究中,细菌性脑膜炎患儿的WBC、血清CRP和脑脊液细胞数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109/L)、血清CRP(mg/L)、脑脊液白细胞数(×106/L)分别为15.3±5.5、52.7±27.1和391.0±43.0;病毒性脑膜炎组分别为8.4±3.5、20.4±10.5和33.0±21.0。血清PCT和脑脊液PCT水平均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患儿(P<0.05)。细菌性脑膜炎组患者血清PCT(ng/mL)和脑脊液PCT(ng/mL)分别为13.3±5.7和0.92±0.3;病毒性脑膜炎组分别为0.7±0.3和0.21±0.1。与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相比,PCT检测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上,PCT在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脑膜炎是威胁儿童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降低脑膜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需要做好相应的预防和保健措施。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做好健康教育。尤其是在每年的流行期间,需要做好卫生宣传工作,家长要尽量不带孩子参加大型集会和集体活动,叮嘱孩子外出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比如戴口罩等。
第二,早期发现和治疗。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精神状态改变,比如精神呆滞、烦躁喜哭,同时伴有呕吐、低热、睡眠不安、头痛等症状,需要及早到医院检查,一旦诊断为脑膜炎,则马上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第三,提高机体抵抗力。小儿机体抵抗力增强后,可以有效抵抗多种病毒或细菌的入侵,从而降低脑膜炎的发病率。因此,在小儿的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采取正确的喂养方法、坚持计划免疫等,增强小儿抵抗力。
第四,做好药物预防。在流脑流行阶段,当小儿出现≥2项以下症状:①发热伴头痛;②急性咽炎;③精神萎靡不振,处于呆滞状态;④皮肤、口腔黏膜出血,就需要对小儿予以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每日100 mg/kg,这样可以有效降低脑膜炎的发病率。
第五,做好预防接种工作。有研究[10]表明显示:卡介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小儿脑膜炎的发生。因此,家长需做好小儿的卡介苗接种,尤其是在每年流脑发病率比较高的月份(通常为每年的春季)。
综上所述,血清降钙素原对鉴别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了降低小儿脑膜炎的发病率,需要做好健康教育、早期发现和治疗、提高小儿的机体抵抗力、做好药物预防、菌苗预防工作和保健工作。
[1] 贺中平,黄桢,叶永志.降钙素原在病毒性脑膜炎和细菌性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热带医学杂志,2010,28(11):1309-1310.
[2] 石梅兰.儿童脑膜炎血清中降钙素原的含量及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1(10):280.
[3] 张军,闫铭锋,陶浚齐,等.降钙素原在鉴别小儿细菌和病毒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2,34(7):825-826.
[4] 梅道启.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脑膜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31(18):57-58.
[5] 周静,程星,李全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童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18(4):479-480.
[6] 林联韵,高丽丹,吴莉春.降钙素原在鉴别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应用[J].北方药学,2013,24(4):70-71.
[7] 査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58例临床资料分析[J].安徽医学,2014,35(1):85-86.
[8] 肖宏,王冯滨,欧强,等.结核性脑膜炎与新型隐球菌脑膜炎的鉴别诊断[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6):560-562.
[9] 郭虎,陆海英,郑帼.对病毒性脑炎的再认识[J].中华全科医学,2011,9(12):1861-1862.
[10]杨改英.结核性脑膜炎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0):916-917.
(2015-02-15收稿 2015-04-26修回)
236800 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10.3969/j.issn.1000-0399.2015.0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