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电影《机械公敌》引发的关于技术的思考

2015-06-01 00:27吴斯一
戏剧之家 2015年7期
关键词:认识论虚拟现实机器人

吴斯一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200240)

由电影《机械公敌》引发的关于技术的思考

吴斯一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 200240)

本文从电影《机械公敌》出发,探讨其引发的关于技术的思考,并从哲学、小说创作和虚拟认识论的角度解读技术与人类的关系,并对影片中提出的“三条定律”进行反思,最终提出唯技术主义对人类文明的损伤往往是覆灭性的。

机械公敌;技术;命运;思考

影片《机械公敌》改编自科幻大师伊萨克·阿西莫夫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描述了美国大智大勇的平民英雄以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拯救了人类和世界的过程。然而,技术进步与人类文明的关系、自由意志与集体意志的冲突、国家与个人等复杂的主题使本片对人们的冲击从视觉上升到思想,对科技伦理的反思也引发我们的思考向着其他伦理的领域延伸。

一、《机械公敌》中的“VIKI”

如果把“VIKI”造反仅仅解读为一个未来可能由技术漏洞带来的技术灾难,那么,类似的大大小小的灾难几乎就没有停止过:核泄漏、胚胎细胞克隆和转基因危机、变异病毒……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已经成为科技伦理中无法证伪的公理——高铁带来了效益和便捷,但同时破坏生态和景观;新药物的研发让一些过去的绝症得到治愈,也带来了致命病毒变异和传播的潜在危机。此外,还有人工材料、能源开采、军备升级,不胜枚举,凡此种种都提醒着人类对技术的利弊要时刻保持警惕,技术趋利避害的掌控已经是我们人类面临的一个最大技术难题。主电脑“VIKI”为了“保护”民众,为了大多数民众的福祉,必须牺牲一些个体和暂时的自由,暴力使“VIKI”成为机械公敌。

二、技术与人类历史命运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技术与人类的关系就像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技术的本质中存在着人所不能控制的力量,人类处于一种无法避免的座架之中,由此引发了技术与人类历史命运关系的问题讨论。

(一)从哲学上看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如果把近代以前人类的生存方式称之为自然生存,那么近代以来人类的生存方式则是技术生存。从人类生存特性上说,技术是人的生命活动和生存本质的展现,人类生存史本身就是一部技术生存史。人类逐步从更多地依赖神和自然的力量发展到更多地依赖科学和技术的力量,从自然生存转变为技术生存;历史逐步从自然史转变为人类史,而决定这种进程的基本力量乃是在于人类心智力量的发展水平以及与之相应的人类驾御外部世界的能力,简言之就是技术。

(二)从科幻小说创作领域看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冈恩给科幻小说下的定义是:科幻小说是反映变化的文学。这种变化不得不说是由技术的变化所造成的。科幻小说唤起了人们关注技术所产生的影响和人类对技术变化所作出的反应,并预见未来发展的方向。科幻也不可避免地要反映人类对变化的担忧甚至恐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技术是人类发展的内容,而人类发展又反映在技术的变更上。

(三)从虚拟认识论看技术与人类的关系

技术认识论是建构技术实践性知识体系的可行途径。无论现实认识论还是虚拟认识论,都脱离不了对技术本身以及技术知识的关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应运而生,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中的认识就是虚拟认识。与现实世界中的认识不一样,虚拟认识的基本过程是一种全身心的沉浸。我们把虚拟现实技术所创造的虚拟环境与虚拟对象称之为情景模型,这种模型方法与传统的模型方法极为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逼真性与虚拟性共存、复杂性与体验性共存,它增强了认识主体的能力、扩大了认识客体的范围、丰富了认识中介的工具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技术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着。

三、反思“三条定律”

影片中,智能机器人之父兰宁博士对机器人制定了三条定律: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亦不能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除非与第一条相违;

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与第一条和第二条相违。

在人类对机器的掌控上,以上三条定律貌似无懈可击。然而,在对科学和技术极度迷信的心态下,在科技规范法律缺失的情况下,大肆开发利用人工智能,最后险些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以上种种行为全然出自人类对于欲望的不满足,新技术产生的前提是人的需求,但当这种需求得到满足后,新的欲求又会出现,周而复始。

四、结语

萨克·阿西莫夫对机器人统治世界的科幻预言从技术方面为人们揭示了数百年来,在争取和平、幸福、自由和人权的道路上险象丛生的残酷现实,同时它也警告人们唯技术主义对人类文明的损伤往往是覆灭性的。

[1]张勇.《机械公敌》:生态视野中的智能时代[J].世界电影,2004,(06):184-187.

[2]李少华,刘岩.解构电影《机械公敌》中的权力关系[J].文教资料,2007,(27):62-64.

J9

A

1007-0125(2015)04-0124-01

吴斯一(1988-),女,湖北来凤人,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博士三年级学生,研究方向:媒介管理。

猜你喜欢
认识论虚拟现实机器人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REALITY BITES
虚拟现实技术向科幻小说借灵感
藏传佛教认识论评析
浅谈虚拟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