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良(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00)
浅析广西贵港郁江流域壮族山歌的艺术特色
马良
(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保护和传播山歌文化,对促进现代化农村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将通过对广西贵港市郁江流域的山歌发展现状的实地调查记录,分析郁江山歌发展现状的种种原因,说明郁江山歌在广西人民生活中突出的重要作用。
壮族;山歌文化;艺术特色;整合;传播
贵港壮族及其先民以好歌善唱而出名。早在秦汉时期,骆越民族的歌谣就以独特的形式、韵味与调式享有盛誉。这一种风习的形成,跟古时氏族部落时代的群体祭祖形式和族外群婚制向对偶婚制过渡阶段的社交活动有关,从现在遗存的两种古老歌唱形式可以发觉其面貌。一是“壮欢”。“欢”是山歌,“壮”为壮族。二是“汉欢”意为汉语言山歌。在郁江南岸大部分是唱汉欢的,在郁江北岸很多是唱壮欢。从古至今,年年都举行大概十万人的壮、汉欢歌会活动。目前,在港城镇蓝田村、富岭村、脊村岭村仍保留着很多民歌手稿,都是贵港市的文化遗产。
太平天国起义军歌谣就能代表有名的“汉欢”,如:《欢敢》和《欢僚》(译为《僚歌》)。这种歌唱活动,起源于古时候壮族人民“随山洞而居”、“以岩穴为居止”,从而喜欢岩洞并祭扫“敢卡”神。所谓“敢卡”,原意为两山间的岩穴,比喻女人,或是生育女神。显然《欢僚》和《欢敢》是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自然崇拜和生殖远古意志,经过历代的发展,逐渐演变为以情歌为主的传统歌式。
一些隆重的宗教祭祖活动都是在过节的日子举办的。一些氏族部落的年轻人聚在一起,唱山歌。通过传唱仪式歌,他们就会获得有关民族历史、工作和人性道德等的知识;通过对歌比试才智、倾诉心声而交谊结缘。这种性质的歌唱活动,后来就发展成为以男女对唱为主体的“好蓬”,意为欢乐的圩场。
歌圩是展现贵港壮族人民的歌唱才艺的一个重要平台,也是贵港壮族民间诗歌的“圣地”。贵港壮族群众正是以这种人生观念来参加歌唱活动的,可谓遇事必唱。人民的工作劳动、感情互动、追求梦想、人性道德、传奇神话,以至婚、生、寿、丧的礼仪等,都会以歌唱的方式来表达,是其民族性的文化共同体现。
壮歌独特的押韵美,使得壮歌整齐严谨、琅琅上口。壮族诗歌能给唱者和听者带来感动。因为壮族人认为学唱山歌、会唱山歌本身就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它体现的是善于享受生命快乐、善于体验生存意志与情感的一种智慧。正因如此,他们才会以学唱山歌、会唱山歌为荣,以学唱山歌、会唱山歌为美。在壮族山歌活动中,无论是山歌还是歌唱者,都把人情、人性提升到了一种生命美的境界。
在壮族山歌的演唱中,演唱者都用的腹式呼吸,音色甜美明亮。很多唱山歌的广西青年将本嗓与假嗓结合起来。
山歌在古代就已经成为壮族人民男女之间谈婚论嫁、谈情说爱的特殊方式,男女对歌出现了集体化、规模化、公开化的新局面。男女对歌成为一种比以物质交换、以商品贸易为目的的“圩期”更盛大、更隆重的歌圩、歌节。歌圩、歌节已逐渐上升到一种追求生命自由美的境界。
壮族山歌中的男女对歌,具有明确而严格的程式,有送别歌、见面歌、相思歌、重逢歌。对歌的人也会根据特定的场景即兴演唱,以便充分表达自己的审美情思和生命意志。唱壮歌没有年龄界限、不分男女。除了年青人喜欢对歌外,很多中年人也喜欢对歌。在壮族的对歌活动中,优胜者会被人们推举为“歌王”、“歌后”,作为人们歌唱的榜样。随后通过歌王歌后的传歌、教歌,可以强化人们的民族生存发展的创造意识,激励人们的审美情思和生命意志。因此,壮族山歌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大多数壮族人都是生活在农村里,比较缺乏文化娱乐活动,所以利用本族音乐可以使他们都能愉快地参与娱乐活动。壮族音乐的娱乐性非常强,如壮族歌舞音乐中采茶舞、扁担舞等,只要你想参与到其中就可以加入。壮族山歌产生于人民群众中又植根于人民群众间,综合反映出壮族人的现实生活和理想追求。
山歌是广西壮族第一位的文化,通过对山歌传唱的研究,可以保护和重建山歌文化,努力提升人们对山歌的认知,促进广西贵港郁江流域壮族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1]吴德群.壮族山歌文化研究综述[J].广西社会科学,2011,(11):153-157.
[2]黄乃星.试论广西黑衣壮文化背景及其山歌的艺术特色[J].作家,2010,(16):227-228.
[3]危瑛.武鸣壮族山歌的演唱风格及特色唱法研究[J].歌海,2010,(06):66-67.
[4]论壮族山歌音调的审美特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11):480-483.
J642.21
A
1007-0125(2015)04-0101-01
马良(1992-),男,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在读,邵阳学院音乐系2011级音乐学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