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军军 孙志杰
摘 要: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我国各大高校均面临着许多新局面和新问题。那么,学生工作作为高校各项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也同样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尤其突出的是现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过去传统的学生工作体制与方法无法很好的适用于新的学生群体。各高校都需要积极寻求有效的对策以适应学生思想上的转变。高校学生工作如何采取有效方法解决其所存在的问题,是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工作;创新;工作体制
对学生工作而言,科学合理地建立学生工作体制,形成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是确保高校学生工作有序运行以及更好地为教学服务的重要保障。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1]。高校学生工作应该进一步与时俱进,结合高校工作的实际,不断研究现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之处,解决新问题。特别是目前各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实现学生工作的创新,不断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实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一、学生工作的定位及创新必然性
中国的学生工作真正始于建国,在建国后到文革前的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高校学生工作正处于萌芽状态,那时的学生工作更多的还是以辅助学生的政治学习和政治活动为主,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学生工作,随着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宏观背景发生巨大变化,高校的学生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各高校的学生工作定义发生了分歧,为了规范高校学生工作,2004年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16号文件,即《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为各大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高校学生工作指明了方向。以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的原则,负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行为规范管理、成长成才服务就是学生工作。此后,我国各高校的学生工作也逐步走向春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进一步的深化,中国高校的人数规模也逐年递增,尤其是现当代的大学生,其价值观因全世界各国不同的思想、文化的冲击发生了重大转变,尤其在法律意识这一方面,大学生逐渐将自己视为高等教育的投资者和消费者,是和高校处于同等地位的法律主体,所以会更多的关心自己的投资与所享受到的服务是否一致。
当然,以上只是创新必然性的一部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多元化发展。现当代提倡教育的多元化、区域的多元化。同一所高校有不同的校区、同一个专业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同一届的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等等,这些多元化的因素必然会使得过去单一的学生工作机制不能够很好的为其服务,那么,对学生工作有了正确的定位、对学生工作的创新必然性有了了解,学生工作的创新也就迫在眉睫了。
二、学生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各自为政。一名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牵扯到的部门不止学生工作处,还有后勤、医疗、教务、计财和就业等各个部门,学工处不可能一家包办所有的事物,可是现行学生工作体制缺乏弹性,协调不畅,让学生和老师都疲于应付着各种“流程”,短时间内看上去好似有条不紊,分工有序,久而久之下去就会因体制缺乏弹性,缺少协调而各自为政。
(二)偏向教育和管理,缺少服务意识。文革结束后的数十年,因为改革开放刚开始起步,整个社会的各项工作都处于一个萌芽的状态,没有太多的前车之鉴,都是在摸索中寻求方法,高校学生工作也不例外,同时学生的思想、见识、观念都比较保守,学生工作以教育和管理为主,缺少服务意识也没有太大的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全面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全球经济体制下世界各国的文化、思想、观念都在冲击着大学生的大脑,这时,单纯的教育和管理已无法满足学生工作的需要,以人为本、服务意识已逐渐成为工作的重点部分。
(三)学生工作低效、行政化。一些高校的学生工作体制欠缺科学性和高效性。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管理体系往往是金字塔形,学生处于最底层,高层次领导多、信息占有率大,一是学生工作贯穿各职能部门,领导多意味着管理混杂;二是高层需要传达信息给学生时往往要通过学校、学工处、院系、辅导员和班干部,最后才能传达到学生,反之也是一样的。那么信息不论是由上至下还是由下至上的传递都会浪费时间和精力,且容易出错。
在学生工作管理方式上,尽管随着深化教育改革,我国的高校也逐步建立起了一套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但是其根本还是主要以管理、监督和惩处为主要措施,无法真正的与服务学生的理念相融合,归根结底是高校相关负责人在工作意识上还是倾向于管人而不是管事。
(四)学生自主性不够。我国高校的学生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它是联系学生与学校最直接的纽带,学生会组织也在高校的学生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学校、社会等种种因素,学生会无法在经济和组织上完全独立于院系和学校,致使其工作的开展受到了学校和院系方面极大的约束。
三、高校学生工作创新机制的探索
(一)坚决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将工作的主体和重心建立在“人”这个事物之上,对于高校而言,学生工作的重心应该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学生工作实际情况,体现人文关怀的特色,关心学生的诉求,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以科学、先进和高效的管理模式,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的学生工作新方式。
(二)改进方法,全员参与。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个性飞扬的时代,大学生更注重沟通和交流。现在很多高校的学生到毕业连班主任也只有在班会的时候可以见到,学生工作方面接触最多的可能只有辅导员,但是学生工作贯穿各个职能部门,要上至院长下至班长全员参与,改变工作方式,将说教变为交流、命令变为指导,以求全员参与,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成为亲人。
(三)加强学生工作队伍的建设。高效的学生工作体制也需要高质量的学生工作管理队伍去实施。当下我国还有部分高校的学生工作是由非专业的辅导员来管理的,应当挑选思想政治、管理等专业毕业并且大学时期担任过学生会干部的老师进行学生工作的管理与实施。只有专业对口、并且具有相关工作经验的老师才能更好的完成此项工作。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学生工作队伍是进行学生工作创新的必要条件之一。
(四)创新学生工作的体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学生工作体系。创新学生工作体制是为了提高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优化结构、整合职能、强化服务、提速增效,真正形成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监督有力的管理体制,加强学校管理与服务的制度供给和执行能力[2]。
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学生工作体系,加强工作队伍的服务意识,端正态度服务学生。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管理,健全制度,充分调动起学生工作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新学生工作体系,制定高效且符合院系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法,形成新时期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年8月6日
[2] 朱继磊:《高校学生工作运行机制问题与对策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