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超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选人用人标准。党的十八大对这一用人标准进行了再次强调,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讲话中要求把“德”摆在干部选拔任用标准的首要位置。高校领导干部承担着决策、组织、沟通、执行功能,他们的品德,对校园和社会有示范和导向作用,影响着校园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这就要求高校组织部门要深化对领导干部德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的认识,建立有效的考德机制,增强对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察的准确性和操作性,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
一、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核的意义
领导干部作为高校事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德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其在部门内外的影响力,决定其才智发挥和权力行使的目的、方向和效果,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健康和谐发展。
第一,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核,是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的内在要求。2011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意见》要求,必须突出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把德的考核结果体现到干部的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监督等各个方面。为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2014年1月16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重新修订颁布《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新条例增加了“以德为先”的原则。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核既是高校组织部门应用之义,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人用人标准的必然要求。
第二,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核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现实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促进高校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举措。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某些高校在招生考试、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大宗物资设备采购等领域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违法违纪和腐败案件,严重影响了高校“教书育人”的声誉,影响了和谐校园的建设。另外,“技术至上”的泛化使得大学发展出现了重业务轻党务、重发展轻廉政、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使以理想信念、育人奉献为核心的大学的主体意识被弱化。作为高校组织部门,只有不断完善德的考核办法和评价标准,在干部队伍中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才能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拔上来,建设出一支值得教职员工和师生充分依赖、不畏艰险、作风过硬的干部队伍。
第三,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核,有助于校园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领导干部首先应具有对党忠诚、立场坚定的政治品德;严以律已、可信可靠的社会公德;勤奋敬业、坚持原则的职业道德;公道正派、诚实守信的个人品德;尊老爱幼、和睦和谐的家庭美德。无论是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还是个人品德、家庭美德,都是干部德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考核、分析、运用,无形中就督促领导干部更加严以律已,加强自身修养,也无形中营造了重公德、讲公德的校园氛围。
二、对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核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干部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在探索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和考察办法方面做了有益尝试,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对干部德的考核评价做法。但由于在干部德的主要内容、评价指标的把握、考察方法的科学性以及考察结果的运用上存在偏差,德考核容易失实或者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同时,干部行为表现的多面性、隐蔽性以及自我保护性等特点,也给干部德的考核工作带来了很大阻力。综合来看,在对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核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干部德的考核标准体系还不够健全,标准还不够明确,操作性不强,缺乏系统的考核体系,导致对同一考核对象,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往往会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使干部德行考核逐渐趋于形式化,经常是“走马观花”甚至是“跑马观花”。二是,考核方法还不够科学,效果不明显,导致考核流于模式。三是,干部德的考评结果与干部培养、使用、管理之间关系不够紧密,结果运用趋于平淡化。
三、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德的考核的对策建议
高校领导干部是高校事业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德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健康发展,这就要求高校组织部门要建立有效的考德机制,增强对领导干部德的考察的准确性和操作性,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
第一,结合高校领导干部岗位要求和工作特征,进一步细化考核标准。考核干部德的内容包括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其中道德品行又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对领导干部主要突出考核宗旨意识、群众观念、办事公道和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对党政正职,要按照关键岗位重点管理的要求,突出考核党性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原则、履行廉政职责等方面的情况。同时要根据职能部门、学院等不同实际,确定和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德的考核项目,突出重点和针对性。
第二,从干部的岗位职责、工作关联对象和服务对象出发,建立全方位的考德体系。一是校领导考核。校级领导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将学校总的要求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情况结合起来,在推进分管工作中与分管部门的领导干部有较为深入的联系和了解,对其德的表现能够做出全面客观评价。二是同级干部的考核。高校领导机构为学院、直属单位、职能部门等,同级干部人数较多,要按照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及工作联系的程度进行分类,以工作联系程度较为紧密的班子成员和对口机关部门负责人为考核主体。一方面,他们能够从工作生活联系中随时感知领导干部的德,另一方面,他们能够在考核他人德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对照,自我修正,自我发展。三是师生员工的考核。领导干部的德主要体现在其岗位职责的履行、权力的使用、工作成果是否惠及广大师生员工等各个方面,广大师生员工对干部的德有最直接和最深刻的感受,也最有发言权,考核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公认度。因此,要进一步开展民意调查,深入到教学管理一线,深入到广大师生员工中去全面了解领导干部的德。
第三,采取多途径、多视角的方法,随机查德,建立动态的考德体系。一是加强对日常工作中德的考核。加强对干部日常工作中德的经常性考核,能够真实了解其一贯表现,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进行有效引导。这可以采取检查工作、个别谈话、阶段性工作考核、参加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二是注重关键时刻德的考核。在关键时刻,干部的德往往会有较充分而真实的表现。因此,要加强对高校领导干部在处理复杂问题、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应对突发事件、对待名利地位和进退留转等方面的表现,看其是否讲党性、讲原则,是否敢于担当,迎难而上。三是延伸日常生活中德的考核。注重通过家访、邻访等渠道,听取家人、亲属、邻居、街道社区干部等知情人的意见,深入了解干部“八小时”之外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邻里关系、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
第四,把德的考核结果运用干部使用、培训和管理中。把德的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对德高尚的优秀干部加大弘扬和褒奖力度,树立典范;对官德缺失、干部群众评价差的,坚决处分,不能提拔重用;已经提拔的无德干部坚决调整下来;道德严重败坏,社会影响恶劣的,及时清除出干部队伍。根据干部德的考核中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教育,促进其品德的养成。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让领导干部意识到个人道德的极端重要性,鼓励干部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严于律己,自觉维护干部队伍的整体道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