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
摘 要:该研究以系统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基础,结合目前国内外关于区域循环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建立一个便于获取统计数据的多系统、多层次的区域循环经济统计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与先进的环境保护理念,正逐渐得到广大学者、政府、企业的接受和认可。因此,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是实现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全而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等口标的重要保障。
一、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建立的总体思路
为了科学评价区域循环经济运行状况,必须建立一套能够科学地衡量循环经济各方面发展水平的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为系统动态过程的监测、调控提供依据。
(一)基本原则。(1)整体性与层次性原则。发展区域循环经济是生态复合系统的系统工程,统计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该较全面的反映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特征,即反映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子系统发展的主要特征和状态,及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趋势。应在不同层次上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有利于政府决策者在不同层次上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调控。(2)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应尽可能量化,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尽可能减少难于量化的定性指标的数量。同时要求评价结果在时间、空间上可比,通过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分析,反映区域循环经济建设的演进轨迹;通过各系统间的横向比较,反映区域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各子系统间的协调性与不足,从而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措施。(3)动态性与稳定性原则。建设区域循环经济既是目标,又是过程,并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标设置的动态性,即指标应随着社会、经济、生态的发展作适当的调整、补充与修改;二是指标权重是动态变化的。所以设计指标体系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动态变化性。同时统计指标体系中的指标内容在一定时期内还应保持相对稳定,便于比较和分析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过程并预测其发展趋势。
(二)基本思路。(1)确定统计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循环经济系统是复杂系统,是由不同层次、不同要素的若干子系统构成的。因此可依据其要素构成进行层次结构分析,确定统计指标体系的层次总体结构。其指标层一般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具体指标层。(2)评价指标的初选。通过查阅和收集国内外现有的统计资料、统计指标和统计信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频度统计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建立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频度分析法主要是对收集的目前循环经济评价研究的论文、报告等进行频度统计,选择那些使用频度较高的指标;理论分析法主要是对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基本要素、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综合,选择那些重要的发展条件和针对性强的指标。(3)统计指标体系的完善。必须对初选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性检验,包括两方面内容:个体检验和整体检验。个体检验是对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正确性分析,即检验指标数值是否具有可获取性,同时检验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口径等是否正确。整体检验则是对指标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完整性进行检验,即根据区域社会经济特征来分析,保留那些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指标,检验统计指标体系是否全面地反映评价目的与任务。
二、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1)目标层。循环经济并不是单一层面上的概念,测度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统计指标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循环经济模式下,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2)准则层。准则层是目标层的具体反映,本文准则层的设置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资源节约使用指标、循环利用指标和污染减排及生态安全指标四个子系统。(3)指标层。每类准则层指标又分别确定若干个评价目标,再根据不同的目标设立终极指标。指标层是影响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最基本因素形成的指标,它提供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某一方面的准确信息。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及专家建议,对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进行了初选与完善,最后构建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三、区域循环经济综合评价
(一)区域循环经济因子分析评价方法。(1)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无量纲化处理。根据所建立的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收集数据,数据的收集渠道可通过统计年鉴、卫生年鉴、科技公报、能源处、建设厅、环保局等处获得的原始数据。为统一各指标量纲与缩小指标间的数量级差异,需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2)权数的确定。权数的确定过程是综合评价过程中的核心环节,不同的赋权方法会导致具体评价得分的不同。根据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和具体数据的特点,可选择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赋权。考虑到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所含指标较多,若单独使用因子分析法对38项指标总体进行综合评价,还存在一个根据数据数学特征重新分组的过程,而此过程未考虑到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其分组结果极可能与原统计指标体系的分类不同。故应用因子分析法对各子系统进行分析,则可避免以上不足。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统计指标体系中各子系统赋权,既可体现出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又可克服层次分析法由于指标过多而易出现判断矩阵不一致的不足。因此,使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赋权,符合本文研究的客观要求。(3)因子分析评价模型的建立。利用标准化后的各评价指标分值及其相应权重,建立循环经济因子分析综合评价模型,因子分析模型在形式上相似于多元回归模型。(4)因子求解过程与因子得分。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采用
SPSS统计软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分别计算各子系统的特征根、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所选取的因子一般应反映各子系统80%以上的统计信息,故根据各子系统的累计贡献率与80%的比较结果,确定可选择因子的个数。
(二)区域循环经济各子系统协调度分析评价方法。根据建立起来的区域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可以对区域循环经济复合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进行协调状态分析。协调度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在发展过程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体现了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是协调状况好坏程度的定量指标。循环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是衡量不同时期区域循环经济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即定量描述区域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子系统、资源节约使用子系统、循环利用子系统、污染减排及生态安全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表现出最佳的整体效应或功能。
四、加快推进山东省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布局优化。立足山东省情,围绕完整产业链和产品链的形成,建立合理的产业梯次,加快产业创新,调整和优化区域支柱产业及战略产业布局。
(二)健全循环经济法律体系,完善循环经济保障制度。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集技术、经济和社会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它需要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作保障。当前,中国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法律还不健全,制定符合山东省地区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地方性法规,完善循环经济保障制度。
(三)构建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是实现循环经济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山东省必须依托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产业调整,构建循环经济的绿色技术支撑体系,着力推广实施清洁生产、绿色生产、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资源再循环技术。
参考文献:
[1] 钱海婷.循环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2011(01) :101-104.
[2] 沈鸿,赵永乐,张晨雨.西部地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0(01):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