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巍
和让-雅克.阿诺聊电影堪称一件乐事——这位入行超过四十年的老江湖阅历丰富,故人往事如数家珍,且言谈尽兴毫无掖藏之感。不过,阿诺虽然喜恶分明,率直中也深见圆熟练达,这或许也是这位法国影人能够纵横国际影坛的原因之一。
《综艺》:《狼图腾》终于要与观众见面了,最初接触时,项目最打动你的是哪一点?
阿诺:原著最打动我的还是保护环境、人类与大自然的平衡这些主题,这也是我自己深信的理念。此外小说里有一些非常有趣的场景,阅读时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狂风暴雪中狼群出动袭击马群那段。
《综艺》:但这段恐怕也极难拍成电影吧?
阿诺:是的。过去几年里,我无数次从睡梦中惊醒,自问到底怎样才能拍出小说中的这些画面。实际上,《狼图腾》的拍摄工作就是从雪暴这段开始的。外景地是个叫做红山的山区,开车需要10个小时,开拍前先得将造雪机等一大堆设备运过去。拍摄时很冷,摄影机、镜头常常都被冻住了,连调焦都不行。在大雪中拍摄激烈运动的动物也非常困难——既要让画面拍得真实可信,又要让人、马和狼都不受伤,因此之前的训练花了大量时间。
《综艺》:之所以如此艰难,是因为你想尽可能真实地拍到这些画面,而非通过绿幕或是CG特效来处理?
阿诺:是的,质感绝对不一样。原著小说想让人们了解狼是一种多么聪明的生灵,但如果是用电脑特效手段呈现,是绝对体现不出这一点的。因为说到底你给观众看的只是动画师画的画,而不是真正的狼。所以在体现聪明的狼这一点时我坚持用真正的动物出演,我觉得自己的电影是忠实于原著小说的。
《综艺》:如今的观众严重依赖电脑特效制作的好莱坞大片,对此你怎么看,CG让电影越来越像“动画片”了吗?
阿诺:或许是这样。但CG只是工具,虽然有时很有用,比如一些虚构的大全景或是极为短促的近景镜头。有的电影,比如《少年派》(Life of Pi),就是完全围绕特效来建立整个故事和拍摄的。其实在李安接手前,这个项目也找过我,但我已经拍过一部以老虎为主角的电影了。李安对《少年派》的处理还是合适的,虽然老虎几乎全由CG制作,但影片还是显得很完整。我们这次则是尽量用真实的动物来拍,方式刚好相反。其实做CG特效也是很贵的,《少年派》后期花了两年,电影拍完特效公司都倒闭了。
《综艺》:《少年派》的数码味道似乎还是重了一点。同年还有一部题材类似的《孤筏重洋》(Kon-Tiki),视觉上是写实风格,艺术效果反而震撼得多。
阿诺:是的,但我觉得李安肯定有他的难处,《少年派》至少全片风格统一。哈哈,很有意思,你提到的《孤筏重洋》这部电影的制片人之前也找过我,杰瑞米·托马斯(Jeremy Thomas)是我的老朋友,我甚至都参与了前期剧本的创作,因为我对海洋题材的电影一直很感兴趣。
《综艺》:为什么后来又放弃了?
阿诺:《孤筏重洋》由历史真实事件改编,这对于电影创作来说,意味着你必须遵守很多规则,不能完全放开手脚去编故事。另外,我看到的‘故事感觉还是缺少令人意外的东西,要知道“火车按时进站”这样的消息是很难上头条的,“按时进站的火车不见了”才是属于电影的故事。
《综艺》:为了拍摄《狼图腾》,你最近几年基本都待在中国。你拍电影都是这样的吗,提前好几年一直待在拍片的地方?
阿诺:是,这就是我拍电影的方式。如果我想要自己的电影拍出某种独特的韵味,那我首先得抓住并理解这种韵味。拍电影时,你每天要面临成百上千的具体问题。作为导演,你必须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为了《狼图腾》,我们做了很多研究。中国真的是太有魅力了,我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再拍一部电影,中国的好故事真的太多了。我之前和喇培康先生、张强先生他们签了一份合作协议,现在也在接触新项目。
《综艺》:国际合拍越来越多,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在模仿好莱坞模式,对此你怎么看?
阿诺:好莱坞现在频繁做改编和续集,创意水平其实在下降,这一点他们自己心里也有数。至于合拍大片,如你所说,感觉都像是些昂贵的B级片。原因很简单:因为好莱坞想要中国的钱。现在很多好莱坞电影喜欢到中国来取个景,再找个长腿的中国美女演个角色,大家觉得这就是合拍了,但这种电影根本没有艺术价值,只是更易在中美两边找投资而已。但问题是,电影最终还是得卖座才能把钱挣回来,明星当然有价值,但合拍不能只限于这一点,要不然就成了所谓的“国际口味”菜,其实啥都不是。我自己反正是更喜欢去真正的外国餐厅,吃点自己压根不知道是啥的玩意儿。
中国的电影产业是有机会的,现在世界上很多卖座片是爆米花类型,其中有些确实不错。但所谓成功的电影,更多的还是有创意的作品,斯皮尔伯格、卡梅隆这些导演一直在努力拍摄与众不同的影片。中国电影需要被更多的人看到,而对于国际电影界来说,从中国汲取灵感也非常重要。在很多欧美国家,电影潜力其实已消耗殆尽,但中国还有很多可待挖掘的内容。所以说,现在对中国电影有益的也就是对电影本身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