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钟爱
冬季天气干燥,很多人脸上长痘,深受口腔溃疡、便秘等问题的困扰,于是求助各种“排毒”保健品,或者自己买来带有“解毒”字眼的中成药吃。因为误用这些产品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逐渐增多,其中很多人并不了解它们的成分和功能。
在多数人的观念里,“毒”是很少剂量就能对身体造成破坏作用的物质。武侠小说里高手疗伤时打通经脉,还会逼出黑色的毒液,用来“排毒”。实际上,中医的“毒”并非“毒素”,而认为“邪”就是“毒”,把所有导致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都称为“毒”或“毒邪”。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物质,而是某种物质郁积在人体,呈现一种“过”的状态(超过正常存在),便会发展为“邪”。例如大家不会将吃人参滋补和“毒”联系起来,但如果健康人,尤其是儿童滥用人参,会导致身体功能紊乱、出血、便秘甚至更严重的后果;相反,砒霜虽然有剧毒,但如果限制用量,却可以治疗特定的血液病。因此,把握用药的“度”比单纯惧怕“毒”更有意义。
中医本身没有“排毒”概念,市面上很多保健产品里的“排毒”成分其实是泻药,如大黄、番泻叶等,主要起到促进排便、缓解便秘的作用,不一定能彻底解除病邪,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长期服这些成分的产品,容易使肠道形成依赖,加重便秘症状,连续用八周以上,还可能出现结肠黑变病,即结肠出现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增大致癌风险。
带有“解毒”等字眼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片、上清丸等,确实能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但不适合体质虚寒者长期服用,否则可能引起腹泻等症状。牛黄解毒片中还含有砷,长期使用可能在体内蓄积造成中毒,应遵医嘱服,一般不建议连续使用超过3天。
排毒如此受人热捧,体现了大家追求健康的愿望。其实,平时注意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和杂粮,保持合理饮食和心情舒畅,充足睡眠、适量的运动让身体保持代谢稳定,才能让身体远离各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