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工作视角下的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探究

2015-05-30 11:07:04李磊
关键词:网络思政教育资助工作贫困大学生

李磊

摘要:关于资助工作和网络思政教育这两方面的研究,目前都比较多,但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却非常少。伴随贫困大学生网上权益表达的增多,以及不当表达带来的影响,已经给思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而这些挑战也使高校思政教育面临了新的情况和新的研究课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资助工作;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困境;对策

【分类号】G649.2

关于资助工作与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研究,目前学界主要关注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注网络信息化对大学贫困生资助的促进作用,例如裴九雄的《网络信息化的大学生资助新模式》[1];二是关注在资助工作中对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史凌芳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析》;三是关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祁承勇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研究》。

以上关于资助工作与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研究文献中,一是研究在资助工作中利用网络信息化的研究已开始出现,但数量很少;二是关注在资助工作中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多,但涉及网络思政教育的少;三是关注网络思政教育的多,涉及资助工作的少。这些相关文献说明直接涉及资助工作与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研究非常少,很有必要对此进行探究。

一、概念界定

为了本研究的顺利开展,首先需要界定相关概念。关于贫困大学生的概念界定。对此目前并没有统一意见,主要散见于一些文件中,如2007年财政部、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贫困大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和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不足以支付其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费用(主要指学费、生活费、住宿费和书本费等费用)的学生。”借用以上界定,本研究中的贫困大学生也即指高等学校中,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或在支付教育费用上有困难的在校大学生,其衡量标准是其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就读学校所在地当年的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大学生。

二、网络已成为许多贫困大学生表达权益的重要途径

1.贫困大学生网上表达权益的特点。一是快捷性与便利性,具有随时随地表达权益的特征;二是开放性与多元性,可以表达各种利益诉求;三是及时性与无限制性,不但可以及时表达利益诉求,其他人也可以不受限制接受这种利益诉求;四是交互性与多样性,可以一对一,也可以一对多地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五是全球性与广泛性,利益诉求影响之广,受众人群覆盖之大前所未有。

2.网络已成为贫困大学生表达权益的重要途径。目前,网络发展越来越快,大学生受网络文化影响也越来越深。随着贫困大学生权益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网络表达权益诉求的特点所在,使网络天然已经成为了贫困大学生表达权益的重要途径。

3.贫困大学生表达权益的现实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消极影响。由于部分贫困大学生存在自卑感、空虚感、落寞感、挫折感、意志薄弱、人际关系障碍、主动性差、缺乏自立自强精神和价值观趋于功利化等特征,导致他们会在网上发布一些不实的言论,严重伤害高校的资助政策和资助工作。

4.资助工作视角下的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新挑战。贫困大学生网络表达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是应该予以支持和谅解的,也应该予以及时支持,以免问题扩大化。但由于贫困大学生自身利益观、功利性、心理缺陷及价值偏差的存在,使他们在表达利益的正当性、合理性与真实性时,很可能会使人产生一定的误解,并造成一定范围的负面影响。

三、資助工作视角下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

1.现实教育目的与理论教育目的相悖离。就资助工作来讲,它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服务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大局。因此,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理论目的也应该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这一大局。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更多从稳定的角度、从掩盖家丑的角度、从息事宁人的角度进行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这严重违背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本来面目和价值所在。

2.实然教育主体与应然教育主体相悖离。在现实贫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往往资助教师、学生处教师和辅导员等会作为思想教育的主体。而网络思政教育主体已经与现实思政教育大相径庭,它的主体往往具有相对性,“教育者、大学生和网络环境三方中的任何一方,均可作为教育活动的承担者作用于其他两方,相对于其他两方成为主体。”

3.真实教育效能与理想教育效能相悖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统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努力使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的”,这应该是检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标准,也应该是检验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理论效能。然而,由于教育目的、教育主体等的局限性,导致教育效能仅在于针对具体事件,解决一时问题。

4.实际教育途径与应然教育途径相悖离。就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途径而言,实际工作中与线下教育并无本质区别,主要是通过批评教育的方式开展,并没有寻求到与应然教育途径更契合的方式开展教育。同时,如何将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相结合,如何将教师教育转化为学生自育,还没有很好的途径。

5.现行教育方法与应有教育方法相悖离。在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中,很多人仍然采用线下灌输的方式进行,认为线下教育能解决一切问题,实际上这种教育方式应用于线下思政教育都已经行不通。如今,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的时空界限,拓展了思政教育的领域与内容,教育的方式也理应被更合理的新的教育方式所取代。

四、强化资助工作视角下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厘清教育目标,强化教育理念。学校以育人为根本,贫困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也必须遵循这一宗旨,充分发挥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培养人、塑造人、感化人的功能。必须深入开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把培养健全人格、提高道德品质融入网络思政教育,将资助育人与网络思政教育紧密结合。

2.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贫困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育人,这决定了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加上网络思政教育应然主体的相互转化性,就更有必要调动贫困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他们自我教育的良好状态。

3.创新教育载体,更新教育方法。“资助工作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载体,都会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起到促进作用。” 高校资助工作者要善于通过创新网络思政教育载体和方法,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将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结合起来,将日常教育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裴九雄.网络信息化的大学生资助新模式[J].科技信息,2009(16).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教育资助工作贫困大学生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途径探析
决策探索(2017年4期)2017-03-11 05:36:54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东方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 20:01:49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11:48:23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59:02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53:41
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科教导刊(2016年9期)2016-04-21 03:0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