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彦
欧洲的一些小国总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瑞士即是其中之一。
瑞士的国土只有4万平方公里,每年可耕种和放牧的时间仅有4个月,但却拥有世界上品质一流的奶制品,肉类也可以自足;瑞士不产可可豆,却拥有世界闻名的巧克力和咖啡;瑞士平均每千余人拥有一家银行,人均吸收国内外存款世界排名第一;瑞士的手表“含金量”世界第一,机床若是论斤出售,单位价格约为日本和美国的3倍……
当前,欧洲经济整体复苏乏力,瑞士却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一个欧陆小国,国内战略资源匮乏,在800年的建国史上,很长时间都摘不掉贫穷的帽子,现在之所以卓尔不群,成为欧洲经济的“孤岛”,盖源于超强的竞争力。2009年以来,瑞士的竞争力已经连续6年位列全球第一。
瑞士靠什么打造出全球顶级的竞争力?答案其实很简单——创新。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全球143个经济体的创新能力和可衡量成果评比中,瑞士连续4年稳居榜首。该组织称,以知识为基础的瑞士经济有很高的创新产出与投入比值,能有效地将创新能力及投入转换成为高水平的创新产出。这其中,研发投入和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发投入是衡量创新的关键指标。在瑞士,研发工作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该国的研发投入超过欧盟平均水平,人均投入居世界前列,其中逾2/3的研发经费由私营部门承担,相当于瑞士国内生产总值的近3%,约160亿瑞士法郎。良好的科研基础吸引了很多像IBM这样全球知名的大公司。
人才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引擎,人才的质量成为创新的重要因素。瑞士人口不足千万,但人才济济,光是诺贝尔奖得主就出了十几个。人才资源不仅弥补了瑞士自然资源匮乏的不足,更成为瑞士实现经济腾飞、保持竞争力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瑞士特别注重教育的均衡发展,其中最出彩的要算它的职业教育。在瑞士人眼里,学历没有技能重要。瑞士有2/3的年轻人15岁时不是坐在教室里全天候学习,而是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经过4年的职业培训,年轻人大多拥有一技之长,很容易找到工作。像手表和精密仪器等享誉世界的“瑞士制造”,生力军就是这些学以致用的专业技术人才。此外,在瑞士的外来人口中,有相当高比例的移民持有高等教育文凭,他们大多从事信息技术、化学和制药、企业咨询、机械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为瑞士的“创富神话”立下了汗马功劳。
创新是活力和财富的源泉,人才和创新已经成为瑞士成功的基因。在瑞士,最受重视的是人的能力和成绩,而不是背景和地位。瑞士人充分利用人的智慧,善于在“头脑里做文章”,并不懈地追求卓越,这也是瑞士充满无穷魅力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