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羽
“姐”如今是常用的称谓语,用来称呼同父母(或只同父,或只同母)而年长于自己的女子,但其初义,却并非如此。
汉许慎的《说文》释“姐”为“母”,说是“蜀谓母曰姐”;三国魏张揖的《广雅》也说“姐,母也”;宋陈彭年等人所编的《广韵》则说“姐,羌人呼母”。可见“姐”的初义,确是母亲的别称,最初原是流行于四川一带的方言词,甚至可能是源自羌族的,因为四川的西部,古代曾是羌人的居住地。从这三部辞书的释义看,自汉至宋,“姐”就一直是被用来称呼“母亲”的。而用来称呼姐姐的称谓语,那时是“姊”,《说文》即释“姊”为“女兄也”。
“姐”在古代还是妇女的通称,这应是“姐”作为母亲称谓的自然引申。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说,“妇女以姐为称”,并认为“妇人之称姐,汉魏已然矣”。可见这个通称的历史也不短。《通俗编·直语补证》又说:“今人呼少艾曰姐。”少艾是指年轻貌美的女子,所以“姐”又有年轻漂亮的意思。如魏文帝时名妓謇(jiǎn)姐,唐朝名妓宠姐,关汉卿《智斩鲁斋郎》里的玉姐,《红楼梦》里的巧姐、尤二姐、尤三姐,现代戏曲中的刘三姐等,恐怕都是这个缘故。如今“姐”也还是妇女的尊称,如“张姐”“王姐”“这位大姐”等。
在古代,“姐姐”有时也可用来称呼女儿,说是“(父母)呼女曰姐姐”(明沈榜《宛署杂记》)。《西游记》第十八回写高老庄孙大圣去除魔解救高老汉的女儿,用金箍棒捣开门扇后,他让老汉去叫女儿,于是,“那老儿硬着胆叫道:‘三姐姐!”这个“三姐姐”就是高老汉的小女儿。
大概自明代起,“姐”有时又用来指称妓女,如俗语“姐爱俏,鸨爱钞”中所说的“姐”,指的便是妓女。
大概是在唐宋时期,“姐”与“姊”开始同义,被称为“女兄”了。李白在《寄东鲁二稚子》诗中有句“小儿名伯禽,与姐亦齐肩”,这“姐”已是与“姊”同义的“女兄”了。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也说:“近世多以女兄为姐,盖尊之也。”可见在宋代时,“姐”的现代称谓义已经流行开来了。与“姊”相比,“姐”的称谓似乎还多了一些尊敬的意味。
“姊”今读zǐ,古读jǐ(将几切),与“姐”的声母相同,张舜徽《说文约注》说:“今称姊为姐,双声相假耳。”所以“姐”的今义“女兄”,原是“姊”的假借义,是因为古音声母相同而假借来的。
(轉自《咬文嚼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