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学位互认的国际化发展趋势研究

2015-05-30 00:45漆玲玲林媛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

漆玲玲 林媛

内容摘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化趋势日趋明显,各国高等教育都在积极调整、不断总结,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更高要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学历学位的国际互认成为其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现实策略。

关键词:高等教育 学历学位 国际化

一.国际间学历学位互认发展进程

(一)欧洲

欧盟各位的学历学位互认首先体现在建立一系列的公约上。20世纪50年代起,欧洲各国相互探索国家之间学历学位互认的方式,在此基础上签订了相关公约。1993年,旨在通过与欧盟国家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发展其高等教育体系、共同提高其高等教育质量的苏格拉底计划应运而生,提出了3-5-8制的高等教育学位制度设想。20世纪80年代,“补充文凭”这一概念在欧洲教育界盛行, 它的提出推广统一了学位制度。1997年,建立了国际学分转移认可系统,通过了《里斯本高等教育资格互认协定》,有效地改善了高等教育质量监管的认可程序,并从学生学术认证的角度,规定了更完善的法律框架。1999年,发布了《波罗尼亚宣言》,提出要建立“欧洲高等教育空间”,实施统一的欧洲学位制度。2001年,布拉格欧洲教育部长会议强调了欧洲学分转换体系的重要性,首次提出了认证和质量保证问题。2001年《里斯本高等教育资格互认协定》政府委员会采纳了由欧洲委员会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签署的《关于资格互认的水准和程序的建议》。2003年,欧洲教育部长会议签发《柏林公告》,要求成员国于2010年前实施学士-硕士学位结构,并与博士学位一起构成三级学位体制。截至2004年,里斯本协定的影响不断扩大,有38个国家签署了该协定。更为重要的是,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以色列以及其他一些国家都签署了《里斯本高等教育资格互认协定》,促进了欧洲国家与世界其他地区国家的学历学位互认进程。此外,欧盟各国还致力于发展联合学位模式,将建立课程项目并授予联合学位视为建立“欧洲高等教育空间”的有效途径,并制定了伊拉斯莫斯穆恩达斯计划。

(二)美国

美国学分制实行初期实行全开放选修(也称自由选修),除了规定英语和现代外语为必修课程外,其余课程均为选修课。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的选课方式还停留在分组选修学分制上,要求大一、大二学生要通选不同院系和专业的一部分基础课程,不分文理科,以此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强调专业与基础课并举。

不同层次高校间的学分互认制度,较典型的有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学分互认系统,它是一项支援与促进区域内不同层次公立高校学生流动的学分互认制度。社区学院的学习者经过两年的学习可以获得副学士学位,通过这个学位学生可以再进入四年制大学继续学习两年,达到要求后取得学士学位。每所社区学院都和不同的四年制大学或学院就学分互认签署了“转学课程衔接协议”,协议详细规定社区学院与四年制大学、学院的哪些课程学分对等、学分互认。由于一所社区学院有时要签署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这样的协议,各层次间的复杂协议最终促使一些州的大学管理委员会和社区学院委员会,在州际层面签署了“全面学制衔接协议”,保证并规范转学教育以及学分互认的程序化运作。1994年以来,北美自由贸易区(含美、加、墨三国) 先后五次举行高层次会议,通过了校际学分转换协议。

(三)亚太地区

1983年,33个国家共同参加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在泰国召开的会议,通过了《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与学位的地区公约》。据 2002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共19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亚太地区教育局建立了网站,主要发布亚太地区学历、学位的区域性认证信息。2006年,亚洲教育北京论坛博鳌亚洲教育合作磋商会议达成共识,将进一步扩大各国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加速国家、地区间学历学位互认工作的进程,这对促进亚太地区学位国际间互认具有巨大促进作用。泰国高等教育的特色之一是双联课程,与美国等其他国家,联合培养学士和硕士,与国际接轨。马来西亚主要通过双联学位计划、学分转移学位计划等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日本国内有2/3大学确立了与海外大学之间的学分互换制度,并在海外开办高等教育分支机构,颁发日本大学的学位。新加坡分别与美国、中国等国家开展合作计划,所积累的课程学分在国外大学也获得承认。

二.我国学历学位互认历史进程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为了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步伐,使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水平接轨,我国就开始与其他国家就学历学位互认问题进行磋商。先后与一些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认可公约和协定,并针对一些公约或协定的切实实施进行不断的努力。1983年,我国政府加入《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与学位的地区公约》。1995年,我国与俄罗斯联邦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了互认学历学位的相关协议。

2002年,中国政府与德联邦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等值的协定》,这是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签署的第一个关于高等教育学历互认的政府间协定。2003年,中英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及托管政府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位证书的协议》。2003年,与法国签署了中法高等教育学位和文凭互认协议。2003年,我国教育部与澳大利亚教育部在堪培拉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具体规定了专科以及其他学历、硕士和学士学位、博士学位等的互认内容。2003年,中国教育部与新西兰教育部签署了在高等教育领域互认学历学位的协议。2005年,中国和泰国开始启动学位互认项目。2005年, 我国和意大利签署了关于互相承认高等教育学位的协议。根据协议,两国高等学校在校生及毕业生可以直接或在通过资格考核后进入对方国家高等学校继续学习或攻读高一层次的学位课程。2006年,中国同爱尔兰签订了互认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协议。2006年3月,我国教育部与加拿大魁北克省签署了《关于互相承认学历、学位和文凭的合作协议》,这是我国在中、北美洲国家中签署的第一份互认学历、学位的协议。

我国先后与德国等国家签订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条例,这表明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已经被发达国家所认可。目前,我国已先后同26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文凭和学位的有关协议。这不仅为中国学生留学海外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条件,使长期困扰国内学生的学历衔接问题变得更加顺畅,从政府的层面提供了一个资格保证,使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还为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一流大学的建设等提供了制度性保证。

三.国际学历学位互认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建议

(一)树立教育国际化的理念,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任何国家包括欧美、亚太地区在高等教育文凭、学历与学位的互认上所取得的成果,都离不开各国政府部门的支持以及国际组织的强力推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合作的日渐深入,建设一个“文化教育的共同体”也开始成为新的热点和诉求。在发起、讨论和制定各公约、指令的过程中,国际机构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报告、申明和建议,为起草公约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高校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离不开各国政府的支持。我国政府要创建有利于高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的制度环境,调整现行政策法规中不科学、不合理的条款,制定出有针对性、相对灵活的法规,使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政策更具有时效性和先瞻性。调节政府各部门,如出入境、外汇、外办、公安、检疫、外专局职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审批程序,使各部门在各项涉外审批手续上相互衔接、统一,提高办事效率。

(二)资源共享,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

国际高校战略联盟的成立,是想通过对资源的共享、项目合作来扩大其合作的空间,促使各成员高校挖掘其潜力,实现相互间的优势资源共享,节省各自的科研经费,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学校声誉,增强办学实力,加大学位学分互认力度。例如,美国大学联合会推出一系列留学项目,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高校、非政府组织和其他组织在人才培养和相关制度建设方面的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1998年5月25日,英、德、法、意四国教育部长发表联合声明:“我们在此保证促成一个旨在承认各国的高等文凭共同参考框架,为大学生的流动和就业提供便利条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优质教学资源

各国高校在制定国际合作的规划过程中,引进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资源,在发展国际交流中集中有限的资源,突出专业特色,创造优势项目,培育亮点工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达到提高办学层次、完善专业设置和教学管理的目的。美国推出的精品课程,其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成为各国学习模仿的范例;亚太地区在合作项目的学科选择上更加注重社会效益,加强学校与相关行业的联系,充分发挥教育的社会职能。通过合作办学充分利用欧美发达国家的优质师资力量、教学及科研资源,借鉴先进的国际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和学历评估体系,有效提高了自身的办学和科研质量。

(四)提升高等教育国际地位,实现学历学位互认

目前,我国教育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以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中的地位,参考发达国家可以看出,政府努力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学历被其他国家得到认可,同时,高校自身对参与国际性教育组织的重视度也不容忽略,最终使本校的学历文凭最大范围地被认可。因此,继续推进与外国及地区学历学位互认工作,提高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应采取两个层面的工作。一是从政府方面着手,加强政府层面的工作,二是学校自身方面,积极加入国际性教育组织,如“21世纪大学协会”、“太平洋地区大学校长协会”等国际性组织。

(作者简介:武汉大学本科生院博士;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