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文入情,以读促学

2015-05-30 20:20:44肖丽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5年1期
关键词:古典意象诗人

肖丽娜

笔者有幸聆听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两节同题异构课,两位执教者同样出彩,更重要的是,两节公开课以不同的解读角度设计课堂,呈现出迥异的教学风格,引发了众多听课者对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考。

思考一:古典诗歌教学意义何在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散曲各领风骚数百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余秋雨先生是这样评价古典诗歌的:“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醒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乱太多,只有一种难以烧毁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连绵不绝的长廊。”

确实,古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灵魂的寓所,而诗歌则是灵魂的最深处,它常响彻于你的生命,愉悦心灵,传递情感,寄寓思想,教育后人,令人无法自拔。当我们研究如何继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时候,不能不把目光聚焦到这汗牛充栋如繁星般美丽而深沉的古典诗歌上。

即使从教学层面看,诗歌教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恢复高考后的1985年的高考,“诗歌”题正式进入全国语文试卷。尤其是2002年《考试说明》增设诗歌阅读专项要求以后,诗歌题由知识型客观题向能力型主观题不断发展变化——考查知识,品味语言,欣赏意象,评价情志,鉴赏风格……命题深度层层推进,测试难度节节攀升,审美特色日益显著。可以说,高考语文命题推出诗歌鉴赏题,高举起“诗教”大旗,不仅优化了语文试卷的结构,提升了语文教学的境界;而且对学生国民素质的培养,对中华文化的建构,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基于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感情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引导他们“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歌,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因此,我们教师需要通过古典诗歌的教学,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延续民族血脉,光大民族伟业,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沉重又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思考二:应如何制订古典诗歌的教学计划

1.充分了解生情学情,谋定而后动

在这次公开课中,郭、涂两位老师都未在诗歌字面义上花太多时间,只是点到即止。这是了解学情生情的表现。学生早已具备了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梳理字词的自觉性和能力,所以这部分内容可弱化,不必占用课堂时间。但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而言,恐怕就不得不在这方面狠下功夫,毕竟,鉴赏的基础还在于字面义。如果不解决这个拦路虎,学生必然会在这里摔跤。

除此之外,知识的连贯性也应成为教学重难点定位的考虑因素。就诗歌阅读而言,学生在必修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数量较多的古典诗歌,且对其内容特点已经拥有了初步的鉴赏基础。上到高中,老师既需要调动学生在“必修”时所学到的有关基础性内容,让学生在某一个方面去发展对诗歌的认识,使得“共同基础”与“个性发展”在教学中得到有机的结合。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作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2.准确定位,构建知识能力模块

高中的学习重点不在感知,而在“类”化。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整合背诵一定数量的诗词名篇,将单篇的、局部的、零散的知识进行勾连,进行“类”的总结提升,构建关于诗的知识能力模块,形成相对完整的知识能力体系。同时,也要适当联系高考,让学生在理解诗作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方法力争得分,给学生一把解读诗歌的钥匙,授人以渔,并且培养他们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

总之,高中古典诗歌教学的计划制订要考虑“承前(必修、选修)启后(高考、终身)”,一方面关注与必修选修的联系,盘点必修选修学过的知识、掌握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关注高考的能力考查的要求和方向,积极备考。同时,也必须超功利性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思考三: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古典诗歌鉴赏活动

1.披文入情,登堂入室

诗人创作的过程,大致概括为“生活积累——选材立意——艺术构思——语言表达”。观赏者“沿波讨源”,可从“语言表达”入手,追溯到诗人的“艺术构思”、“选材立意”和“生活积累”。即先从作品的“语言形式”入手——谓之“披文”,进而探讨其他——艺术、情感等。

从操作层面看,“披文”都是鉴赏的前提。当然可以从诗题入手,从具体的意象入手,也可从整体印象入手,但终归都要过语言关。然而,诗词用语与散文不一样,既有韵律的限制,要求精炼、含蓄,留下“空白”,又可在叙述时跳动进行,因此诗词的结构是特有的。如果用散文的眼光去读诗词,可能会摸不着头脑,甚至是忽略作者的用心,不能正确理解诗人的意图情感,自然也体会不到它的好处。

概括来说,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精炼含蓄有味,其中有很多地方需要填补;二是跳跃性(形象、情感);三是要突出形象。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诗家语”的特点,从字词句入手,关注意象的固定含义,“因文施教”,才能为下一步的鉴赏作好充分的准备。

叶嘉莹先生认为:“在一个历史文化比较悠久的民族中,有些语言的符号经过长久的使用往往形成了某些固定的联想,而且只有属于这一文化传统之内的人,才熟悉这种联想。”所以,老师要抓住“意象”,向情感深处漫溯。

意象是蕴涵作者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平时就应让学生养成分组分类整理意象及所表达的含义的习惯,同时,注意教给学生评点意象的方法。如:(1)抓住修饰意象的词语进行评点;(2)体会修饰词语描述出对象的什么特点:颜色、动作、神态、心理、质感、层次等;(3)可以用其他修饰词语替换,运用比较法来对修饰词语进行体会感悟和评价。

“披文”之后就要“入情”,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然而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古典美学在情感表达方式上主张含蓄,不主张情感的直接宣泄,往往要通过一定的形象、景物来表达,因而,古人特别重视情与景的关系。“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辛弃疾)一语道破了古人与自然景物的关系。历代诗人更是从与山水的感情交流中领略山水风景丰富多彩的美,激发人们人世沧桑的浩叹,以及关于时光永恒的思考。从手法上看,中国古典诗歌最常用的艺术手法就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从《诗经》到《楚辞》,从陶渊明到“建安七子”,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诗人在与自然的对视中获得一种生命的体悟,他们借山水洗涤世俗的尘埃,消除胸中的块垒,从中启发进取的意趣。正因如此,诗歌鉴赏最难过的就是“入情”关,学生常常烦恼自己无法准确把握具体而微的情感,总觉得有一道无形的屏障把自己与诗人阻隔,对面而不相识。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有时,即使不是太理解某个字词,但如果能利用已知充分联想想象,将文字转换成一幅幅连续的画面或场景,融入到诗人所创设的意境中去,现诗中未尽之意。也就意味着“读懂”了诗歌。

2.以读促学,授人以渔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中,要令学生与文本对话,重要手段就是读,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精读,诵读……不一而足,不同的读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学生只有经历这些读才会读。不同的授课内容对读有不同的要求,但最终是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多种阅读方法。

诗词欣赏是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的交织,有时是从生理——心理,有时是从感性——理性,有时是从情感——思想,有时是从社会——历史……反正,“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在不同形式的读中,学生走进、投入、品味语言,咬文嚼字,感受文章的字字珠玑,继而领略、倾听、感受、认识、了解、发现,从而受到愉悦、陶冶或得到启示,拓宽自己的视野。这次郭、涂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读”,整个课堂书声朗朗,尤其是涂老师,以身作则,全情投入,大声吟诵,极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朗读热情,营造出高昂的课堂氛围。

只有在反复读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语文教学应该激励学生多读,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使其读有所得。学生爱阅读、会阅读,才会带来语文教学的碧海蓝天。

在课堂教学这个动态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服务的,只要我们本着积极反思、不断总结的精神,用心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我们也就能从种种教学实践中找到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门径。

作者单位:广东增城市郑中钧中学。

猜你喜欢
古典意象诗人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8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 05:28:18
诗人猫
怎样读古典诗词?
中华诗词(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12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诗人与花
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 07: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