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县农村金融需求调查与分析

2015-05-30 10:48汪仁正
当代农村财经 2015年1期
关键词:金融信息开化县农村金融

汪仁正

为研究现阶段农户金融需求变化及其行为特征,分析农村金融供给现状及差距,浙江省开化县农信联社近期参与了人民银行开化县支行组织的专题调查,旨在探讨和构建适合新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工作的发展机制。

一、开化县农村金融需求现状

(一)调查样本及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在18个行政村分别选取185 户农户、43家家庭农场、46户种养大户、3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和38家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360份。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生产经营情况、资金周转和融资情况、当前金融服务需求、对金融宣传看法及对银行(农信社)金融服务评价等五方面。具体到每类问卷对象时,又根据不同主体设计了不同的调查问卷内容。

(二)“三农”经济主体对金融需求的新特点。从调查情况看,“三农”经济主体的金融需求经过初级的低层次需求阶段,正逐步走向更高层次的阶段,在需求用途、支付结算手段、资产保值、金融信息等方面的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1.信贷需求变化及其行为特征。调查显示,目前农户传统农业生产或者基本生活消费信贷需求的比例较低,75%以上农户认为不需要为基本生活和简单农业生产而进行借贷。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家对种田农户有补贴,样本农户2013年享受的补贴同比增长10%,加上部分农户有打工等非农收入,不仅可以满足日常生活消费,而且多余资金支付小额的农业生产资料支出。此外,消费支出结构也逐渐从生存型消费向更高层次的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转变,产生了贷款消费意识,此类消费性信贷需求占所有信贷需求的35.79%。其中改善住房、教育文化、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生活条件和提高消费档次的消费信贷需求较大,其中改善住房占消费信贷需求的29.82%,婚丧嫁娶占23.39%,申请助学贷款占14.98%等(见图1)。

与传统信贷需求下降状态相对应的是,在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条件下,部分农户成为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或与人合伙成立专业合作社后,经过规模化生产而形成较大数额、更高层次的信贷需求,如贷款购置大型农机设备、扩大再生产、改善生产条件等,生产性信贷需求占所有信贷需求的64.21%(见图2)。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产业化趋势明显,农户出现了以商贸、加工、运输等为主的非农产业融资需求,部分农村经济主体实力逐步壮大,信贷需求趋向于长期化、大额化。

2. 支付结算需求变化及其行为特征。传统的支付结算仅限于简单柜台业务,农户需要到农村金融机构的网点办理结算、取现、汇兑等业务,费时费力,对于居住地离乡镇金融网点远的农户尤为不便。随着农村总体经济水平提高和农户收入的增加,农户生产经营和生活消费方面的支付结算需求呈现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同步迅速增长的特点,希望获得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成为农户的普遍诉求,占比达85.66%。传统的柜台虽然仍是农户经常选择的结算途径,但是随着助农服务点及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支付手段的诞生,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突破传统柜台向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ATM机等现代化服务需求转变(见图3)。调查显示,72.97%的农户在村里的银行卡助农服务点办理过取现、转账等业务,76.22%的农户开通了手机银行、网上银行。

3. 投资理财需求变化及其行为特征。农户的投资理财需求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即支付意愿和支付能力,两者缺一不可。传统小农生产方式下,农户收入低且多用于维持基本生产生活,既没有多余资金更缺少投资理财的信息知识。随着农户收入的提高,条件的改善,投资理财的支付能力也与日俱增。同时,人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教育程度等综合素质不断趋向城市居民,产生了投资理财的支付意愿。调查显示,51.63%的被调查农户有资产保值增值类金融需求,主要集中于金融理财需求、购买国债、基金、黄金等的投资需求以及保险需求(见图4)。

4.金融信息需求变化及行为特征。近几年中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各种新产品、新知识、新规定、新名词等层出不穷,农村居民迫切需要了解并掌握这些新的“亮点”,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因此,对金融信息类的需求便显得尤为迫切。调查显示,当前农户迫切想要知道金融知识,包括农村金融政策、征信知识、银行卡知识、防金融诈骗、家庭理财、假币识别、涉农保险等等(见图5)。

二、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金融需求的差距

近几年,在全力推进普惠金融的大背景下,开化县农村金融有了较快的发展。截至2014年4月末,全县涉农贷款余额78.97亿元,较年初增长12.2亿元,增速达18.27%,比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3.2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长30.44%。虽然在支农惠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离农村金融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农村金融组织单一化,适度竞争的市场尚未形成。开化县目前共有各类经营性银行业金融机构10家,营业网点55家,其中分布在乡镇一级的有37家,73%的网点为农信社设立,61%的乡镇只有农信社设立机构。调查的18个行政村中,只有38.89%设置金融机构网点。此外,农村现有金融组织基本上以银行业为主、保险业为辅,基本没有证券业经营机构,因此农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只能提供单一的信贷及简单的代理服务,保险业金融机构只能提供单一的保险投保及理赔服务,而对于农村居民买卖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需求因受限制而得不到满足,农村居民更不可能进行期货等交易,这些都成为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

(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盲点,金融产品难以跟进。目前,农村金融所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存贷款、汇兑等结算业务上,对于农村居民资产保值增值需求的理财业务基本上没有开办,代理业务仅开办了代理收放财政拨款等,不能满足全面代理等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农村渠道建设仍存在盲点,调查显示,18个样本行政村中88.89%的没有ATM机。此外,农村担保、评级等中介机构的匮乏以及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真空现状,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村居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近几年,虽然农村金融组织推出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惠农卡贷款、银行卡支付结算等金融服务产品,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人才、受制配套设置、部分法律法规不能及时跟进等因素,不能依照当地农户的特色量身定做出具有一定特色的个性化服务产品,不能全面大范围推出农房抵押、土地质押、仓单质押、林权抵押等适合农村居民的“农”字系列产品,金融产品的创新仍有很大空间。

(三)农村金融信息公开在广度及深度方面都存在局限。近几年农村金融组织虽然通过金融知识宣传,在信息公开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但总体上农村金融信息公开的满意度不算太高。调查显示,对农村金融信息公开满意及基本满意的占74.05%。究其原因,一是信息公开的途径较少。调查显示,现阶段农民主要通过亲朋好友(占37.31%)、农信社(银行)分支机构的宣传单(占32.94%)获取金融知识,通过基层政府等官方组织及互联网等新型宣传途径获取金融知识的较少。二是信息公开的内容还不深、不透。目前农村金融宣传的信息主要是推荐各家行社的金融产品,而对于一些风险和隐患较少提及。三是信息公开与农户的需求仍存在差距。农户渴望的金融信息的数量和种类已经发生了明显的质的变化,然而当前提供的金融信息与农户的需求还相差甚远。

(四)农村金融敞口较大,风险防控存在隐忧。调查显示,仅26.92%的样本农户参加了农业保险,能保的品种较少是影响参保率的重要原因。目前开化县已开办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水稻种植保险、能繁母猪养殖保险、林木综合保险、小额信用贷款保证保险等险种,但农业保险业务覆盖面不广,保险量也不大。除油菜和公益林保险实现100%承保,其他诸如水稻、生猪、商品林等承保率仅为13.08%、4.5%和 0.02%;大棚、水果、蔬菜等方面的保险办理甚少,且保费普遍较高,保险办理的效率也有待提升。此外,当前各级财政对小企业与农业贷款风险补偿要求较高,范围较窄。

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体系,激活农村金融市场。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互相补充和竞争合作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首先,要重新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进行功能定位。如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今后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等方面发挥其作用;农信社要进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等。其次,应按照多元化和竞争性标准开放农村金融市场,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的新型涉农金融组织,如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加快形成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在竞争中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功能。

(二)因地制宜,做好政策支持与引领。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有效落实中央关于各类补贴向种养大户倾斜的要求,将家庭农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有机统一,适当提高农机作业补贴,拓宽农村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切实减轻农户负担。二是做好各类配套服务设施,如农田配套、晒场和水利排灌设施及其他生产辅助设施设备,积极搭建服务于土地流转的沟通和交易平台。三是完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成立由政府牵头的农业抵押登记公司、农业设施评估公司、农业担保公司等,为农村经营户融资打造一套标准化、便利化的服务。同时,在政策上尽可能让农村各类群体将集体土地类房产、特色种养业的预期收入、果权和林权等转化为金融抵押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

(三)按需供给,加强金融服务与创新。一是进行信贷担保抵押创新,大力开办林权抵押、土地经营权抵押、农机具抵押、农房抵押、定单抵押、固定资产抵押等多种抵押方式,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协会+种养大户”、“信贷担保公司+农户”等方式的农村信贷产品。二是提高支付结算的科技含量,广泛布放ATM机、POS机等现代支付机具,推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现代银行服务,并拓展银行卡的服务功能,加大银行票据的推广使用力度,提供足不出村、足不出户的方便快捷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三是针对农村居民设计推出多种类型的金融理财产品,如国债、基金、黄金及纸黄金、保险等金融产品,真正让金融理财服务走进农村、走进农民。同时在目前简单代理和咨询产品的基础上,开办贴近农村居民、涉及各方面生产生活的代理产品和咨询业务,切实让农村居民享受到方便舒心的服务。四是进一步拓宽农村金融宣传的渠道,因地制宜,结合当地政府、银行、农村组织等各方力量,以丰富的形式及贴心的方式为农户带来全方位的金融信息。

(四)健全机制,降低涉农信贷风险。一是逐步完善农业保险的险种,探索建立保费补贴机制,研究农村互助合作保险和农业商业保险发展的机制和途径。农村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意识,真正从服务“三农”的角度出发,大力开办农业保险业务,积极研发适合“三农”的保险产品,不断扩大农业保险参保覆盖率和参保额,满足“三农”的各种保险需求。二是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机构,专门负责落实包括家庭农场在内的农业保护政策,管理农业风险基金,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风险保障。三是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深化农技推广体制改革,指导农户应用先进农业新技术,引进优质高产新品种、种养新模式,提高病虫测报准确率。

(作者单位:浙江省开化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欣闻

猜你喜欢
金融信息开化县农村金融
动态信任视角下消费金融信息产品设计与评价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
优胜选手来自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中心小学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媒体融合时代金融信息服务业如何转型升级
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