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洁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我国的建筑工程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后浇带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在一些建筑施工中,这项技术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施工技术,对于建筑的结构以及建筑的安全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就房屋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房屋建筑;后浇带;施工技术
引言
现今进行建筑工程的施工时,为将建筑裂缝产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大范围的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因为这种施工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够有效的避免建筑裂缝的产生。进行现代建筑工程的建设时,通常都会大量的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凝结变硬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温度差异的制约而出现各个程度的收缩或膨胀情况,这也正是建筑裂缝产生的根源,为防止建筑裂缝的产生,首先要了解其出现原理,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最高效的处理措施。
一、后浇带
(一)后浇带的含义
设置后浇带时,通常会对沉降缝、变形缝及伸缩缝等施工缝进行设置,但施工缝的设置会由于建筑主楼和裙房之间存在不足的承受力,会有双梁、双墙、双板等问题产生,对建筑的平面、立体的布局及效果造成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分缝进行建设好,然后在建筑的上部和下部之间消除沉降反应滞后,再对抗拉钢筋进行设置,并用混凝土使其达到密实,达到主楼与裙房之间有较小的沉降差异,而无需对永久缝进行设置的目的。沉降带的设置主要是将主楼与裙房之间的沉降差异得到消除,逐渐减小沉降的差异,从而缩小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变形。温度带主要是对温度应力进行控制。在设置温度的过程中,避免结构之间有裂缝问题产生。建筑工程后浇带的施工与设置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并且在施工过程中,应与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合理的施工技术设置后浇带。
(二)后浇带的主要功能
首先,后浇带可以解决沉降差。在施工完成后,需要浇注混凝土,使高层建筑和裙房的基础结构设计连成整体,但在施工阶段中,需要利用后浇带将二者暂时断开。对后浇带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两个阶段的不同受力情况,对两者进行分别的强度校核,并在连接整体后考虑沉降差的后期附加内力的计算。对于解决连接的受力问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首先,调整压力差。低层的裙房则采用增加土压力的十字交叉基础,使得沉降接近于高低层;其次,就是调整时间差。即在主楼与裙房的建设中,采用先后顺序的施工,使得两者之间的沉降基本相近;再次,调整标高差。通过标高在于主楼较高,裙房较低的沉降计算,两者沉降差之间预置空间,使得二者的实际标高相一致。
其次,可以减小温度收缩的影响。在施工完后的一至两个月内,会出现混凝土硬结阶段的热胀冷缩的现象。由于温差造成的结构变形,会引起温度应力,导致主楼与裙房之间的应力差别,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构件裂缝。从而在抵抗温度应力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使得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分析
(一)设置合理的间距
建筑工程的施工期间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是有一定的硬性要求的,首先是建筑物要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可是这并不是说不能进行建筑施工之间的整体性施工,有些建筑物的施工层数是不大于22层的,建筑物本身的受力效应位置的钢筋千万不能进行断开和切割操作,这样做也是为了使建筑物的整体有较高的完整性,并且还能够使建筑物有较好的承载能力,保障建筑施工过程中对于安全性和工程质量的要求。可是如果建筑物的施工期间使用了后浇带施工技术时,便要对受力钢筋开展断开和切割操作,可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会一直维持这种状态,也就是说工程施工阶段完工后,就要对上述操作中所断开或切割的位置开展焊接操作,因为使用这种施工方法可以高效的避免楼板的两端产生太大的重力,而过大的重力会使楼板各处的受力不均衡,这便可能会产生较严重的下垂、弯曲等情况。
如果使用这种施工方式,就必须把建筑物施工完成后的交代宽度掌握在合理的区域之内。进行建筑物的后浇带部分施工时,还要科学的设定后浇带的间距,如果施工图纸中对这一点没有较准确的叙述,则就不必以设计方案为依据进行确定,而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科学合理的确定后浇带的间距。
(二)选择合理的施工时间和断面形式
进行断面形式的确定工作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的内部结构设置,使用这种操作方式的显著优点是能防止断面结构的受力太大或受力太集中而使建筑物结构变形。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合理的选择施工的时间,和混凝土机构的施工时间,建筑物的高度和裙楼结构,需要在沉降流程完成后进行后浇带施工。除此之外,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状况分析可以发现,裙楼的荷载产生沉降所需的时间往往都比事先预期的要短,不过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沉降发生所需的时间却会比较长,且高层建筑物万一发生上述这种沉降就会对裙楼部分产生很恶劣的影响。为了将这种影响降到最低或使彻底处理好这一问题,在开展建筑工程的施工时,一定要等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完全完成沉降后,才能开展后浇带部分的施工。
(三)选择合理施工位置
对于建筑施工中的剪力墙施工,一定不要在剪力墙中部位置设置后浇带,设置的位置最好选择在大型横梁或者模板上,选择上述的这些位置可以高效的避免内剪力太大或弯矩较大而对建筑物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在确定施工材料时,还要首先将裂缝进行彻底的清理,并注意清除掉其中积留的水,这样才能使施工过程完成之后,使后浇带构件的表面在任何时刻都处于湿润状态。
三、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
(一)配筋管理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配筋的管理,当梁板的跨度比较大时,要根据相关标准将钢筋暂时性断开,当混凝土补齐后,要将钢筋焊接好;当梁板跨度比较小时,则不能将后浇带处的钢筋断开,后浇带的配筋必须承受足够的内力,确保后浇带封闭后,不会出现承载能力不足的现象。
(二)加强施工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的质量对后浇带施工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必须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管理。采购人员在选购施工材料时,要多家对比,选择质量优越、价格便宜的施工材料,施工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单位要安排专门的检查人员对施工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出厂资格证等资料进行详细的检查,并随机取样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认真的检验,发现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要及时退回,只有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理,才能为后浇带施工质量提供保障。
(三)后浇带封闭前的管理
后浇带在封闭前施工人员要严格的控制施工荷载,在施工过程中,要在后浇带两侧设置相应的临时支护体系,避免在拆模过程中出现支撑移位、松动等现象,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
结束语
合理设置和规范施工的后浇带技术,会对建筑结构的有效连接和整体性得到保障的重要措施和环节,除了对现有的规范规定要求进行执行以外,还应与工程性质、地基土持力层的基础形式、土质条件、抗震等级要求以及结构特点等综合因素相结合,开展合理设计、精神施工,使各方面的问题得到全面妥善的解决,使建筑工程的适用性、整体性、完美性及使用功能得到有效保障,从而达到工程质量提升的根本性目的。
参考文献:
[1]林荣军,李铭.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67.
[2]徐承源.对房建工程中后浇带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J].山西建筑,2013,24:115-116.
[3]徐耀.后澆带施工技术在房建工程中的要点探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108-109.
[4]余孝礼,欧阳仕成.论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9)[C].:,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