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回归全球均值的典型化事实

2015-05-30 10:48兰特·普里切特劳伦斯·萨默斯
开放导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印超高速人均收入

兰特·普里切特 劳伦斯·萨默斯

一、背景介绍

亚洲崛起有四段故事,一是日本自二战前后开始迅速发展壮大,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一流经济强国。二是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新加坡和香港)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先后迅速发展壮大。三是人口均超过10亿的中印两国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11年,中国和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

亚洲崛起的第四段故事还没有形成。当前美国经济增速较低,欧洲经济更为低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中印两国经济高速增长,普遍认为还可以再持续增长一二十年,由此就产生了所谓的“亚洲欣快症”,即认为世界经济增长将越来越依赖中印等亚洲经济强国,经济中心向亚洲转移是不可避免的。

“亚洲欣快症”的观点几乎成为了共识。2012年OECD研究报告“展望2060—世界经济长期增长前景”预测认为,2011年至2030年,中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为6.6%,印度为6.7%。2012年世界银行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预测,2011年至2015年,中国工人的人均产出年均增长率在6%以上。

本文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速要回归世界各国经济增速的均值,是世界经济增长方面唯一的典型化事实。从历史上看,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概率分布的均值为2%,标准差为2%。当然,未来一二十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可能保持在6%~9%的水平,但由于经济增速回归全球均值的客观规律,这将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印度经济增速也可能继续保持6%以上,实现更长时期的高速增长,这同样是尤为少见的情形。

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在经济增速预测方面的许多重大失误,都可以归结为将当前经济增速外推较长时间,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速视为一个固定的特征,而不是一个短暂的状态。例如,1961年,萨缪尔森的教科书预测,苏联将于80年代超越美国成为第一经济大国。80年代末,人们普遍认为日本经济仍将持续高速增长,且经济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还有相反的例子,10年前,大家普遍对非洲经济增长不乐观,但10年来非洲经济实现了较快增长。

二、中印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增长吗?

(一)经济增速回归全球均值是经济增长领域唯一的典型化事实

经济增速回归全球均值的观点经受了时间的考验,并得到了新数据的验证。国家间经济增速的差别不会长期持续存在,往往都要回归全球均值。

本文分别以10年和20年为期,分析不同时期经济增速关系,通过对相关系数、回归系数等指标的实证分析,研究(见表1和表2)表明经济增速在不同时期是不可持续的;时期越长,跨期经济增速就越不可持续,也就是说,以当前经济增速预测20年后的增速,相对于预测10年后增速,准确性较差。

经济增速回归全球均值的典型事实对于经济增长研究将产生深刻影响。许多经济增长模型认为,气候、文化、地理、制度、開放程度等较为稳定的因素影响经济增长,人们往往会进一步认为,经济增速也将由此稳定,然而数据表明,经济增速往往不可持续。实际上,这些较为稳定的因素对中长期的收入水平影响更为显著。

(二)预测中印GDP

本文关注中印经济对全球的影响,拟对20年后中印GDP进行预测。首先建立一个回归模型,基于过去10年的经济增速及收入水平,预测未来的经济增速。模型如下:

我们利用已知数据估计回归系数,然后在使用以下模型进行预测。

表3的一系列回归表明,不同时期经济增速的跨期可持续性较弱,回归系数为0.2-0.32。

下面我们分别采用两种方法,预测中印GDP。根据联合国中期生育率预测数据,中国人口增速接近于零,印度人口今后10年增长率为1%,然后增速进一步放缓。中印GDP数据来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3年世界经济展望。第一种方法是,简单地假定固定的人均GDP,再乘上人口就可以测算出2023年和2033年中印GDP。若假定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为9.74%,中国GDP则将从2013年的8.9万亿美元增至2033年的60万亿美元(见表4);即使假定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为7%,中国GDP也将增至36万亿美元,是当前美国GDP的两倍。第二种方法是,遵循经济增速回归全球均值的规律,测算表明2033年中国GDP仅增加到20万亿美元。印度GDP的预测值也大幅减小。显然可见,以上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差别很大。

目前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将不能保持9%~10%的增速,但是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7%的观点,实际上仍认为中国经济增速能够保持很强的持续性。我们使用回归法预测20年后中国经济增速为3.9%(回归系数为0.24),标准差为1.6。若假定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为7%,则存在2个标准差的偏离;若假定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为9%,则存在3个标准差,显然这些假定并不现实。

表5表明,中印保持当前经济增速,或遵循经济增速回归全球均值的规律,实际上是一个42万亿美元相关的GDP预测方法问题。若中印以当前的速度持续增长20年,2033年中印GDP合计增加56万亿美元。若中印遵循经济增速回归全球均值的规律,2033年中印GDP合计增加12~15.5万亿美元。这两种情形下,GDP增量相差约42万亿美元。

若世界上中印以外的国家保持2%的经济增速,2033年这些国家GDP将合计达93万亿美元(见表6)。下面我们比较两种情况,若中印保持当前的经济增速,世界经济增速为4.45%。若中印遵循经济增速回归全球均值的规律,世界经济增速为2.27%。显然可见,世界经济增速发生了显著变化。

我们认为,必须要改变假定经济增速不变的GDP预测方法,采用经济增速回归全球均值的GDP 预测方法。关于中印两个亚洲大国是否可以在未来5年乃至20年,充当世界经济发动机,我们的观点是中印经济将大幅减速,减速的原因就是高速增长必然导致降速。

2013年,IMF世界经济展望对于中印等国2018年人均GDP增速进行了预测 (见表7),预测结果与认为中国经济减速的观点一致,但仍高出全球经济增速均值2个标准差。研究还发现,IMF预测的经济增速相对于历史数据,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持续性。

有观点认为,可以使用过去的经济增速预测未来。例如,假设仅知道1910年丹麦人均GDP为3891GK$(以1990年的GK$计算),且1890~1916年期间人均GDP增速为1.90%,若仅使用一战前的信息预测100年后(即 2010年)的人均GDP,你可能假定人均GDP增速不变,并进行简单的外推,预测的人均GDP为23212 GK$,与实际值23513 GK$非常接近,误差控制在1%以内。实际上,由于OECD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速长期稳定,并接近全球经济增速均值,以上采用外推法进行预测,与采用经济增速回归全球均值方法是一致的。

三、影响经济增速预测准确性的因素

(一)时滞长度、起始时间点对预测准确性的影响

在对公式1拓展的基础上,我们得到以下公式2。

我们对所有具备相关数据的国家进行了回归估计。实证研究表明,对于时滞长度为10年、15年和20年的情形,回归系数平均为0.333;R-squared平均仅为0.141,且总小于0.25,说明回归方程的预测能力很弱,知道当前的经济增速并不能较好地预测未来。预测的起始时间点对回归方程的预测能力有一定影响,例如相对于使用1990~1995年的某一时点作为预测起始时间点,使用1995年以后的时点进行预测的准确性较高。在不同时滞长度情况下的预测准确性,与预测的起始时间点相关。

(二)经济规模或者国家大小对经济增速可持续性的影响

中印在面积和人口方面都算得上是大国,其经济增长动力特征可能有别于一般的小国,使用跨国回归分析方法可能并不能对中印经济增速进行较好的研究。人口或经济大国的经济增长是否比小国更稳定,并不是显而易见的。例如1980年的巴西、1991年的日本,这两个大国都经历了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长期停滞,即使美国也因受国际经济危机影响而经济减速。本文考虑了国家间经济的相互影响以及国家大小等因素,使用经改进的回归方程进行了分析,实证表明(见表8)大国经济增速持续性较弱,中印10年或者20年后经济增速为3%~4%。

(三)经济增速高低对增速可持续性的影响

对中印而言,经济能否在更长时期内实现持续增长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实证研究(见图3)表明,若经济增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均值,回归系数的平均数为0.442;若经济增速低于世界经济增速均值,回归系数的平均数为0.065。这说明经济繁荣比经济衰退更具有持续性。对于经济增速高于世界经济增速均值的中印两国,我们选用回归系数0.44,世界经济增速均值2%,可以推算出一二十年后中国经济增速约为5%,印度约为3.8%。显然对中印增速的预测值要显著低于常见的各类增速预测数据。

四、高速增长时段长度及中止方式

1967年至1980年间,巴西经济增速保持在5.2%。尽管当时已发现经济有周期性衰退的风险,但在1980年没有人能够预测到在此后的22年里,巴西人均GDP增速几乎为零。使用传统的经济增速预测方法对巴西的情况进行预测,会认为巴西经济增速下降5.2%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有观点认为,经济增速与相关决定因素函数关系为连续的曲线。本文将经济增长过程视为一系列不连续的时段,当经济从一种增速转变为另一种增速时,经济增速就发生了阶段性的改变。近年来,一些学术论文根据经济增速或减速,将经济增长过程划分为一系列阶段。基本的做法是使用Bai-Perron法确定适当的年份,将人均GDP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至少有8年的时间。在此基础上,以2%的经济增速变化为第一个分界点。划定后续分界点时,如果是经济增速提高后又再次提高或者经济减速后再次减速,则以1%的增速变化划定分界点。如果是经济增速提高后又降低(或者相反),则以3%的增速变化划定分界点。对于法国、美国等个别OECD国家,经济增长过程没有增长变化的分界点。

按照上述做法,印度1950~1993年,经济增速2.09%;1993~2002年,经济增速4.23%;2002~2010年,经济增速6.29%。可以看出,印度自1993年至2010年以高于4%的增速持續增长了17年。按照同样的做法,中国1968~1977年,经济增速4.33%;1977~1991年,经济增速7.61%;1991~2010年, 经济增速8.63%。 可以看出,中国自1977年至2010年以高于6%的增速持续增长了33年。

表9列出了28个国家(地区)以高于6%的增速持续增长时间以及下一个时段的增速。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增长在3个方面不同寻常。一是通常高于6%的超高速增长往往短暂,只有中国台湾和韩国经济超高速持续增长的情况与中国接近(台湾从1962年到1994年以6.8%的增速持续增长,韩国从1962到1991年以高于6%的超高速持续增长)。二是通常超高速增长往往导致下一时段的经济减速,中国是两个特例之一(只有两个国家从超高速阶段进入了更高的增速阶段, 分别是1982年韩国、1991年的中国)。三是通常超高速增长结束后的时段,经济增速往往直接复归全球均值(这些国家超高速增长结束后的增速中位数为2.1%),但目前中国仍属于例外。

表9的结论并不是由于我们按6%的超高速进行分类而得出的。如果我们对经济增速高于4%(偏离均值一个标准差)的时段(这种情况下有更多的时段)进行分析,仍可得到3个类似的结论。一是70个经济增速大于4%的时段长度中位数为9年,尽管有更多的国家经济体增速长期大于4%(例如,新加坡在1980~2010的30年间经济增速为4.17%,印度尼西亚在1967~1996的29年间经济增速为4.71%,泰国在1958~1987的29年间经济增速为4.91%,越南近21年来经济增速5.54%),中国仍是经济高速增长时间最长的。二是在经济增速高于4%的70个时段中,中国属于4个经济增速进一步提高的4个特例之一(例如1991年的中国、1982年的韩国、1987年的泰国、1982年的博茨瓦纳)。三是这些高于4%的增速时段结束后,经济增速中位数为1.85%(由此可见经济增速在持续一段时间后,总体上是回归全球均值),但中国仍在长期保持超高速增长。

五、关于中等收入陷阱

艾肯格林等美国学者在多篇论文中指出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他们将中等收入水平定义为人均收入1万国际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并划分出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从3.5%增速阶段下滑到2%以下的增速阶段。他们在2012年的论文中提出,经济减速主要出现在人均收入达1.5~1.6万国际元的时候。在2013年的论文中,又进一步提出经济减速也常出现在人均收入达 1~1.1万国际元的时候。

艾肯格林等学者的分析主要关注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减速,他们的分析样本仅仅限于中等收入国家或者接近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本文基于2013年卡尔对经济增速阶段的划分,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分析。图3显示了相对人均收入与经济减速概率的关系,图4显示了绝对人均收入与经济减速概率的关系。从图上可以看出,不管是否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减速的概率受收入水平变化的影响较小。

从图4可以看出,对于人均收入达7110美元(2011年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且以世界经济平均增速增长的国家,其经济减速的概率为4.5%;当人均收入增加至20000美元时,其经济减速的概率上升为5.7%。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收入增长,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并没有显著增加。然而,中国人均收入达20000美元时,其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概率大幅增加为15.7%。因此,中国经济减速的风险主要源自超高速增长,而不是人均收入的提高。

六、中国面临的挑战

2009年,诺斯等人的研究表明(见表10),相对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总体上经济增长慢,并不是由于经济缺少高速增长,而是由于经济不能维持长期稳定增长。例如丹麦等发达国家保持经济长期低速稳定增长,很少出现负增长,即使出现也是轻微的负增长,最大值是-2.33%。贫穷国家经济正增长时,增速往往很高(例如,人均收入为2000~5000美元的国家,经济正增长时速度为5.39%);经济负增长时,往往是大幅负增长(例如,人均收入为2000~5000美元的国家,经济负增长的最大值会达到-4.75%)。

大量研究(例如,1999年豪尔和琼斯,2001年阿西莫格鲁、詹森和鲁滨逊,2009年诺斯、威利和温格斯特等的研究报告)表明,高收入水平和好制度长期相关,制度安排将产生持久影响。然而,很难用制度因素分析经济增速的变化。

研究表明,政体得分(权利绝对集中为-10分,民主制度完善为10分)低的国家往往在一段时期(10年)内经济增速变化较大。

民主制度完善程度与人均收入水平相关,但两者因果关系不明确。从民主资本存量指数代表政体得分的累计值可以看出,人均GDP高的国家往往民主制度较为完善,其中新加坡和阿曼属于特例。对应中国的收入水平,存在各种民主制度完善程度的国家,但是这些国家的民主资本存量指数的均值为71(标准差为25),远高于中国民主资本存量指数14。若中国在当前民主发展水平上,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则这种表现非常异常。

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中国民主发展过程将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大量研究表明,民主制度完善程度和经济增速关系较弱,但民主制度较为不完善的国家经济增速波动较大。尽管完善的民主制度可能长期维持经济较快增长,但民主全面发展过程往往将导致一个经济增速调整期。下面,我们比较相关国家(地区)在全面完善民主制度前后的经济增速变化。2011年,普里切特测算了开始全面完善民主制度年份3年之前10年期的经济增速,开始全面完善民主制度1年后10年期的经济增速。从表11中可以看出,这些国家(地区)以高于世界平均增速增长10年,经历了民主制度全面完善后,几乎所有国家10年期内的经济增速均大幅下降。在这22个国家(地区)中,只有韩国属于特例。可见,高速增长的国家经历了民主制度全面完善后基本上经济减速,减速幅度的中位数为2.99,平均数为3.53。

本文并没有预测中国民主制度将更加完善,或者中国会因民主发展缓慢问题而经济增速放缓。但是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如一艘大船,正在一片非常危险的浅滩上快速前行。当然,中国可能在较长时期内没有实现较高水平的民主,或者民主全面发展进程平稳,但这两种情况在世界上都缺少案例和数据支持。

七、结论

许多关于经济增长的分析和预测,主要是依据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历史情况预测未来。这种方法是否正确是一个实证问题。若预测一个60岁老人未来的健康状况,则需要了解他过去的健康状况,更需要着重研究过去历史上60岁老人健康状况发展变化情况。类似地,我们的研究表明,预测长期经济增速,要着重考察所有国家经济增长历史情况。我们认为,大多数经济预测的错误就在于违背了这个原则,过于看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近况。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世界经济状况并没有像原来想象的那么差,这当然部分得益于中印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所产生的溢出效应,由此就产生了这样一种观点,中印等亚洲大国将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继续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这当然只算是一种可能的情况。

年长者仍记得以前曾有过两次“亚洲欣快症”。 一个案例是关于日本。1960年以来,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很多研究报告解释日本为何如此成功,但没有人能在1991年成功预测到,2011年日本实际人均GDP比20年前仅仅高出12%(相当于年增长0.6%),2011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比1991年低6%。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及亚洲四小龙。这些国家经历了上个世纪90年代的金融风暴,经济增速显著放缓。

經济增速回归全球均值是经济增长领域唯一的典型化事实。遵循这一客观规律,中印经济增速均要大幅放缓。印度,尤其是正在经历史无前例超高速增长的中国,已持续增长的时间是常见典型增长的3倍。我们预计,中国经济超高速增长阶段将会突然终止,增速回归全球均值。没有理由可以认为,中印的制度可以维持稳定增长。制度不完善、政策执行力不强的国家往往会面临断崖式的经济减速。

在本文主要结论的基础上,我们还有3个引申的观点。一是中印经济大幅减速,是复归全球均值的正常情况,不能由此认定存在重大政策失误。二是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速远远偏离全球均值时,其增速预测值要有一个较大的置信区间。三是通常很多地缘政治重点考虑中国崛起的影响,但也要考虑应对中国经济突然减速的风险。

(马少强 译)

(收稿日期: 2015-02-08 责任编辑: 垠 喜)

猜你喜欢
中印超高速人均收入
1949年以来俄国(苏联)对中印边界政策演变历程
英属印度“科学边疆”扩张战略与中印边界问题东段的形成
忠诚村的“棚经济”——村集体资产3025万元,去年村民人均收入2.3万元
这个村子不简单 人均收入十万元
中国人均收入差距分析与预测的实证研究
2019年中印贸易突破6300亿元
中国风投行业迎来超高速发展
采用超高速离心铸造技术开发耐磨薄壁铸管
基于ST-SRCKF的超高速强机动目标跟踪算法
西方国家对中印两国态度的差异及其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