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一生中两授军衔,1955年授予中将,1988年授予上将。张震的四个儿子全部从军,全是将军,连给唯一女儿选的女婿也是少将。其中,三子张海阳2009年晋升为上将。张震和张海阳是我军第一对同为上将的父子……
将门家风
张震1914年10月5日出生在湖南平江县长寿街新泉一户农民家庭。1926年,农民运动如火如荼,正在读高小的张震也积极参加了,并担任当地儿童团副团长。1927年夏,蒋介石叛变革命,湖南发生“马日事变”,张震毅然参加了纠察队,拿起梭标、鸟枪跟“清乡”军作垂死战斗。1928年3月,他参加了著名的平江20万农军攻打县城之役。1930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从此,张震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从一个普通战士成长为中外闻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张震一家是个幸福的大家庭,他的夫人马龄松是河南宜阳人,也是一位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他们育有四子一女。如今,儿女们大都在部队或军医院工作,分别住在自己的单位上。八一建军节前后或春节期间,张震总要通知儿女们带着孙儿们回家谈谈心,聊聊家常,每次谈得最多的是家史和红军的传统。张震曾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家的一切。现在生活过好了,可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仍然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千万不能忘本啊!”
张震跟家人订下三条家规:一、任何人任何时候都不能打他的牌子,不许透露他与他们的关系,更不许利用他的影响,为亲朋好友入伍、转干、调动、晋升以及进军事院校等提供特殊照顾。二、不许收受任何单位和个人所送礼物和接受特殊优惠及公费吃喝玩乐。三、回家和外出不许乘坐公家配给他的车辆,不许打变相赌博之类的麻将、扑克。
为使子女们真正感受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张震将军还让儿女们分批去到革命老区体验生活,走访老红军、老赤卫队员,了解老、少、边、穷地区人民的现状。1994年8月,他三儿子张海阳回到家乡平江革命老根据地,登门拜访了当年和他父亲一道战斗的父老乡亲,并给一些分期的乡亲赠送衣物。1995年10月,他在地方工作的二儿子张连阳专程回到家乡瞻仰平江起义馆,帮助开发老区筹建脱贫致富的新项目,并给修建长寿镇新公路捐款。
身教重于言教,张震将军不许家人收受礼物,首先他自己从不接受礼物。1960年代,他先后两次回到家乡,看望父老乡亲。临别时,亲友们送了一些家乡的土特产,他当面推辞不了,便叫司机将车开到区公所,委托区公所负责人一一退回。家乡人进京看望他,所带礼物也一律拒收。
1933年8月,张震将军的养父张爻山在贫病交加中辞世。当时张震正在中央苏区参加反“围剿”作战,张爻山被国民党称之为“匪属”,因而被草草安葬。1962年9月,养母吴命莲患水肿病逝世。由于工作太忙,张震未能回家奔丧,他给表兄吴诞生写信说:“母亲身故,心中很悲痛,但因工作不能分身,只能尽忠报国,难以尽孝,请代为安葬。”并寄回安葬费。丧事办得很简单,坟墓也做得很简单。
所有这些,耳濡目染,给张海阳兄妹们以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上将的儿子也是上将
1949年7月16日,张海阳出生时,张震任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刚刚辅佐粟裕司令员胜利解放了大上海。张震接到夫人马龄松打来的电话,说又生了一个男孩,“给孩子取个名字吧!”夫人说。张震惊喜地思忖了一下,为纪念上海的解放,脱口说出就叫“张海阳”吧!
虽然出生名门,但张海阳身上却少有干部子弟的骄纵,这全因父亲张震家教严格。张海阳曾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张家的家规,父亲要求他们时刻记在心上,并付诸行动。
张海阳1969年2月入伍,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摸爬滚打,历任第21军61师183团2连副班长、班长,第21军通讯营有线电连排长,1978年11月从第20军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任上下到连队锻炼,任第21军63师189团1连政治指导员。从1979年6月至1983年8月,他在部队一直担任团职干部,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打下了扎扎实实的军队工作基础。
1985年10月至1992年9月,张海阳担任第21军61师政治委员。在此期间,张海阳与师长一道率61师指战员参加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山地区防御作战。
战斗打响后,张海阳冒着枪林弹雨到前线指挥和参加战斗,用自己平日练就的军事技术和大无畏的精神,鼓舞了全师指战员的斗志。辖下的第182团第9连,在战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攻坚英雄连”荣誉称号。不少媒体赞扬张海阳在老山地区防御作战中“表现不俗”、“领导有方”,“是少数具有战争经验的现役将领”。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时任成都军区政治委员张海阳和军区司令员李世明收到中央的命令,立即组织部队迅速出动,全力救人。在抗震救灾的紧急关头,张海阳夜以继日工作着,连续15天不眠不休,眼睛熬得通红,人瘦了一圈。他提出一个口号叫“人民养育”,就是“军队是人民养育,我为人民献身”,这个口号一直激励着成都军区所属官兵,始终站在抗震救灾第一线,演绎出许多感人的救援故事。
在灾后重建中,急需从川南、川东北及外省运进各种建筑材料。张海阳亲自安排联系,组织上千辆运输车,派出3491名官兵,执行建材运输任务,为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等5个重灾市(州)的16个县(市、区)连续运砖一个月,极大地推动了重建工作,受到中央军委的高度赞赏。
张海阳从军40多年来,从第21军政治部干部处干事、宣传处副处长到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成都军区政治委员、第二炮兵政治委员,一直干的是军队政治工作。
2005年12月,张海阳调到成都军区工作后,开始谋划如何创新部队政治工作,推动军政建设新发展,脑海里便想到了炮兵某团。他谋划着把“两面红旗”结合起来学,总结炮兵某团这个老典型长盛不衰的经验;学习某防空旅紧跟时代发展推进军事变革的新鲜经验,推动部队建设全面发展。张海阳的这个“新点子”很快被成都军区党委采纳。
2006年2月下旬,他们組织了一个由军区领导带队,军、师、旅、团、营、连各级代表100多人参加的学习参观团,专程到某防空旅“取经”。
回来后,参观团作了专题汇报。军区党委作出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双学”“双争”活动。学习炮兵某团,学习某防空旅,争创先进连队,争创优秀士兵,在全区掀起了新一轮学习热潮。
2009年7月20日,中央委军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张海阳成为新晋升的3位上将之一。之前,张海阳在1995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2003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
儿子女婿均为将军
除三子张海阳为上将之外,张震的其他几个儿子均为解放军少将。长子张小阳少将,1941年10月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院长,其岳父是开国中将吴克华。次子张连阳少将,1944年11月生,曾任总参军代局局长。四子张宁阳少将,1950年10月出生,1968年入伍,曾任总后勤部军事交通运输部副部长、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部长,2005年晋升少将军衔。女儿张燕阳,1952年8月25日生。女婿寿晓松少将,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