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鸟类没有嘴唇,但也生活得很好。乌龟的嘴唇也硬化成喙。绝大多数哺乳动物都长有嘴唇,人类也不例外。冬天的时候,我们的嘴唇容易干裂。吃饭的时候,我们还可能将嘴唇误认为食物,把嘴唇咬伤。每到这个时候,我们不禁会问,这个环绕嘴巴的超级敏感并且很容易受伤的组织究竟有什么用?
吮吸:嘴唇的天生技能
嘴唇非常重要,我们也非常重视嘴唇,虽然偶尔也会在无意间将它们咬伤,尤其是下嘴唇。用嘴唇吮吸是我们出生后拥有的第一批技能之一。嘴唇的最基本作用是原始反射,对我们的生存至关重要。我们天生就知道如何吮吸,并不需要知道学会这种能力的重要性。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是这种情况。
吸吮反射和另一种原始反应——觅食反射让婴儿哺乳成为一种可能。觅食反射让婴儿将头转向任何触碰其嘴巴或者面颊的事物。只要有东西擦过新生儿的嘴唇,觅食反射就会被激活。虽然舌头完成了大部分工作,但嘴唇对保持密封状态至关重要,让婴儿顺利吮吸和吞咽母乳。对于新生儿来说,进食——无论是哺乳还是用奶瓶——并不是一个被动过程。这种进食过程更像是进化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一方完成各自的使命,而这个舞蹈的核心就是嘴唇。
除了吃奶外,嘴唇在我们吃其他东西和讲话时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嘴唇让我们拥有清楚的发音,如果只有嘴巴和帮助阻止空气从肺部流出的喉咙,人类的语言交流不可想象。如果想发出p、b和m,我们要让两唇相交;如果想发出v,需要让下嘴唇移向下牙;如果想发出w,需要让舌头朝口腔上部移动同时让嘴唇相交。
接吻也得靠嘴唇
语言交流是人类生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乐趣方面显然无法与接吻相提并论。接吻虽然不是全人类的一个共同语言,但有大约90%的文明使用这种肢体语言。达尔文指出接吻在一些文化明显“缺席”。他在《人和动物的情感表达》中说:“我们欧洲人对接吻已经习以为常,将其作为关爱的一种表现。你可能认为接吻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新西兰的毛利人、塔希提人、巴布亚人、澳大利亚人、非洲的索马尔人和爱斯基摩人都没有这种习惯。”
如果接吻不具有全球性同时仍有生物学根源,说明这种行为可能兼具内在刺激和后天学习两种特征。除了人类外,其他一些动物也会接吻。黑猩猩在争斗之后用亲吻缓和矛盾,倭黑猩猩甚至会进行舌吻。
在2008年的一期《科学美国人》中,作家奇普·沃克引用英国动物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的话指出,亲吻可能源自于灵长类动物为孩子咀嚼食物而后将食物喂给孩子的行为。黑猩猩妈妈会咀嚼食物,而后用自己的嘴唇压住孩子的嘴唇,让食物流入孩子的嘴巴。后来,嘴唇相碰可能成为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嘴唇相碰与食物刺激结合形成所谓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由于这种条件发射,嘴唇相碰会让人产生快感。此外,嘴唇中含有大量神经末梢,亲吻成为一种让人痴迷的行为。
嘴唇是一个极为敏感的组织。负责探测触碰的大脑区域被称之为“躯体感觉皮质”,处于大脑顶部的中央后回区域。来自全身上下的触感都被传输到这里进行处理,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在中央后回获得一个属于自己的小亚区。这个小亚区的大小反映的是感受器的密度而不是触碰的皮肤面积。对应胸部和胃部触觉的亚区较小,对应手部和嘴唇的亚区则非常巨大,原因很简单:手是我们感知世界的主要工具,嘴唇也是如此。
研究员戈登·盖普指出,在一个没有接吻的文化,性伙伴可能彼此吹脸,舔、吸或者在性交前摩擦对方的面部。正如早期的北极探险家所认为的那样,所谓的“爱斯基摩式接吻”并不是摩擦鼻子,而是互相闻,交换彼此的气息。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亲吻,通过闻对方的气味获得快感。
盖普以一群美国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接吻行为。他和同事发现女大学生判断伴侣是否是接吻好手的一个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化学线索——味道和气味。根据他的研究,在没有接吻前,女大学生通常不愿意与任何男性发生性行为。不管人类有没有信息素,也不管人类是否能够探测到信息素,接吻都能实现分享体味的作用。体味取决于大量因素,其中包括个人卫生。
在另一项研究中,盖普向参与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够在第一次接吻之后就发现对方是否对自己感兴趣吗?59%的男性参与者给出肯定答案,给出肯定答案的女性参与者比例为66%。虽然盖普的研究仅限于美国大学生,但如果同时参考跨文化数据以及动物研究获得的证据,我们有理由得出一个结论——接吻这种亲密接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嗅探”对方的体味。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接吻都帮助我们判断对方是否为我们心仪的对象。
(钟咏欣荐自《北京科技报》)
责编: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