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文
“小书童”横空出世
2013年年初,洪浸淞发现周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微信,身边有同学开始关注一些有趣的微信公众号。能在网络平台充当一回主角,自组内容传达想法,洪浸淞觉得这是一件很酷的事儿,不如自己也试试?
他发现学校在很多事情的传递上所使用的还是校园网这种缓慢、低效的渠道,“如果能够通过手机的移动客户端让学生了解学校正在发生的事情,一定对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抱着这样的想法,洪浸淞找来几个小伙伴,创建了“交大伴读小书童”(以下简称“小书童”)的微信公众号。团队成员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平台内容编辑,有的负责信息搜集,还有运营、后台技术支持……洪浸淞作为团队的leader统筹管理。团队对“小书童”的定位是交大学生学习、生活多方面的小助手。比如针对新生,他们能从平台当中查询学校各部门的电话,学校食堂、图书馆的具体位置,行走路线等。其他学生能从平台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选课结果等实用信息。除了这些之外,每天他们还会推送几篇跟学校相关的文章,为了贴近同学们的生活,团队的成员们会密切关注学校发生的各种新闻跟踪报道,了解事情的发展,再从学生的角度了解关注点,写成文章发布,每周团队会开两次会对内容进行讨论。由于尽心尽力,“小书童”很快就在交大同学中传开了。
上线仅一周,就有四百多粉丝。洪浸淞组织大家发小传单,逮住各种机会跟认识的朋友不遗余力地推荐“小书童”,虽然他知道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比较笨,但在创建初期,在财力不足等原因的制约下,也只能如此。
为了扩大影响力,“小书童”又积极和学校的各大社团接触,他们免费在平台帮助社团推活动,社团则在所举办活动的海报上提到“小书童”的名字,在宣传单上增加“小书童”的微信二维码。两个月后,“小书童”的粉丝量突破了两千人。
2013年底,微信公众号如雨后春笋般大规模爆发,其中不乏一些颇有实力的公司在制作各大学的公众号,其形式跟“小书童”相似,如“掌上大学”等,这些公司一有技术、二有资金,还有广泛的人脉,他们的模式适合在全国各大高校推广,因此遍地开花。这对“小书童”团队来说是个不小的冲击,甚至在北京交通大学,一下子就出现了七八个跟他们性质相似的公众号,虽然当时还不在一个量级,但未来也大有可超越之势。“我们必须要想办法突出重围,否则早晚会被取代。”洪浸淞说。
经过几次开会讨论,团队成员一致决定要对内容进行调整,还要在版式、用户体验上有所提升,不能再是简单的、傻瓜式的菜单栏,他们建立了二级菜单,分类更加明晰、直观,又将学校教务系统的接口连接到“小书童”的后台,增加了查询学校空自习室的功能,大大方便了同学们学习。这一次改变带来了粉丝群的第一次井喷式爆发。
“小书童”的第二次大规模粉丝涌入则要感谢交大某大型社团主办的校园歌手大赛。那次活动的合作形式,洪浸淞已不仅仅局限在晚会宣传单上印有“小书童”的二维码,他们还特意在公号上搭建了选手拉票专区,利用排练时间找所有的歌手录制了拉票音频发布到“小书童”公号上,提前炒热活动,又在活动当晚同步推出了歌手投票平台,果然反响热烈,一时间有五六千人集中投票,这甚至导致“小书童”后台服务器都崩溃了。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小书童又和其他社团有了广泛的合作。目前,据洪浸淞统计,至少有30多家社团与小书童有过合作。
到2015年年初,“小书童”粉丝量已超过一万七千多人,差不多覆盖了北京交大约70%的人群。如今订阅“小书童”成为许多交大学子必做事情之一,“很多同学告诉我们,每天晚上睡前如果不翻翻‘小书童,都觉得睡不踏实,这让我们感到特欣慰,能服务同学,辛苦都值得。” 洪浸淞笑着说。
在老师的推荐之下,“小书童”团队又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创业大赛,并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学校不仅资助了一笔奖金还帮助他们成立了公司,眼看着一派大好前景摆在眼前,升入大四的洪浸淞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他辞去了在“小书童”职务,将重任转交给学弟学妹,依然决然地选择加入求职大军中。对此,洪浸淞这样解释。“作为年轻人,经验和内在实力挺重要的,我还年轻,如果没有一个稳妥的方式、充足的准备,我不会踏出创业这一步,我想在社会中系统地学习,做一个谦虚的求学者,让自己更充实。”
互联网思维成求职支点
其实洪浸淞在大学一开始学的并非交通运输专业,而是计算机专业。大二时因为家里和其他一些原因转系了,在运输学院读书的几年,他一直没有放弃对计算机的兴趣,大二开始运作“小书童”公众号,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思维后,他发现相对于运输业这样的传统行业,他更喜欢那种新型的、小而美的行业。比如,要在传统行业做一些改变势必会牵扯到很多环节,实现起来牵一发动全身很困难,而互联网这样的新型行业,可以从当中某个小细节去改变人们的生活,这更符合他的个人理想。
在运输学院读书期间,洪浸淞尝试过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到专业中,并获得了很好的效果。那次他和学长们一起做了一个有关自行车租赁系统的项目。洪浸淞思考,如果只是实现刷卡、提车、走人、换车这样简单的过程,并没有办法保证一个很好的资源配置,比如A小区的车能不能始终保持在一个饱满充足的状态,不会出现短缺又不至于富裕太多,致使很多车长时间无人使用。凭借着在互联网行业获得的启发,他设计了用单片机简单计数的形式,通过WiFi传输,实现了各个取车、存车点数量上的平衡。
在一次次被互联网思维洗练和冲击后,洪浸淞意识到自己应该在职业的选择上偏向这一领域,他清楚自己会在此获得成功。选择去哪一家互联网公司呢?洪浸淞发现无论在理想还是价值观上,他都认同阿里巴巴。草根团队、草根企业、没有明星光环,他们通过一点点改变中小企业,改变其他人的方式来做到自己的强大,这不正和自己当初做“小书童”的想法如出一辙吗?“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让自己获得成就感和变得更好,在这方面我和阿里的‘基因蛮像的,于是我选择了它。”
2014年7月,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洪浸淞通过网申的形式给阿里投递了简历。一个多月后,他接到了面试通知单。其后就是一轮轮的面试,在经历了八轮面试之后,洪浸淞终于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淘宝PAD主客户端产品经理这一职位的offer。这个结果和洪浸淞对自己的定位挺一致,他笑着说,面试的时候,就一直将PAD拿在手中,很自然用PAD将自己的成果展示给面试官,“用了很久的PAD,我对它有一定的想法。”
2015年3月1日,洪浸淞来到杭州阿里巴巴总部实习,目前有导师教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习后,他将正式成为阿里的一员。虽然放弃了本专业,但三年交通运输专业的学习对洪浸淞而言,也没有白读。工作中,他常常会用交通专业中的一些专业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预测人流的OD模型就常常被他拿来思考如何改进产品来达到用户数量的增多,这些别人无法掌握的知识,成了他的核心竞争力。“无论你学了什么,你花的时间和精力都不会白费,很多工作、学科之间会有相互重叠、相互交叉的部分,会有一些相互共通的点存在。这些能帮助你的工作做得更好。”
在阿里,洪浸淞感受着这里轻松自然的工作氛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大家以同学相称,没有太多社会上的污浊气息,大家的目的单纯,都是为了做一件很伟大的事情而奋斗,很纯净。”洪浸淞描述。
责任编辑:陈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