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文化产业研究现状综述

2015-05-30 06:52王艺霖赵治中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青海文化产业研究

王艺霖 赵治中

摘 要:本文以知网中学术期刊发表及收录的全部与青海省文化产业相关研究成果为素材,总结对于青海省文化产业研究的研究者、选题、研究内容等体现出的特点,尝试提出在未来研究中应侧重的问题。

关键词:文化产业;青海;研究

1 概述

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作为一个地处中原、西藏、西域、北方草原民族四大文化圈交融地带的省份,青海最不缺乏的就是多元的文化和独特的风情。从生态立省的角度,文化产业的发展既能够保护环境,也能够从特色出发,从内涵上发展具有差异性的文化产业。

2011年,青海省明确提出建设文化名省的目标任务,先后培育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家,仅次于陕西列西北地区第2位。工艺美术产业上规模企业(单位)120余家,工艺美术品销售商店、个体作坊2350多家,年销售额18.42亿元,从业人员6万多人。自2011年至2012年,全省规划建设的27个文化产业项目,已开工建设17个,累计投资达10.2亿元。2013年,第四届文化创意产业与品牌城市国际论坛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2)》显示青海省文化产业生产力指数跻身全国前10位,居第9位。①

在青海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关于文化产业及企业发展的相关指导性研究也大量出现,但目前还未有对青海文化产业研究情况的研究综述,而适时的总结研究成果,梳理研究内容,一方面可以了解现有研究的基本状况,另一方面也能够指导今后的研究方向与研究选题,为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为青海省特色文化的传播提供借鉴与帮助。因此,本文力图针对青海省文化产业的相关研究进行一个较为全面地梳理与总结。

2 青海省针对文化产业研究的现状

文化产业(Cultural Industries),这一术语产生于20世纪初。最初出现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合著的《启蒙辩证法》一书之中。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人民对文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角度看文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也从不同角度形成了不同的概念界定。一般认为,文化产业是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要作为目标,是指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狭义上包括文学艺术创作、音乐创作、摄影、舞蹈、工业设计与建筑设计。广义的文化产业包括的内容更为丰富,各个国家的、各个研究者对于文化产业的界定也有一些差异。

2.1 青海省文化产业研究与全国的比较 近年来,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形成了研究热点,尤其是进入2010年以来。从全国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情况看,我们在知网中搜索题名中包含“文化产业”的文章,共检索到35629篇,其中绝大部分发表在2010年之后,约占全部发表文献的59.4%(如图1),间接体现了对于文化产业研究的发展与兴起。

同样,针对青海省文化产业的研究也存在这样的规律,不同的是对于青海文化产业的研究总体较少,共检索到公开发表文章73篇,其中2010年及以后发表的有50篇,约占68.5%(如图2)。总体上,青海省对于文化产业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00年才有1篇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章,总量上相关研究成果也比较少,只占全国公开发表文章的0.2%。

2.2 青海省文化产业研究成果梳理 将这73篇文章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对青海省文化产业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也体现了青海省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关注的方向。

2.2.1 针对文化产业中某一具体产业进行的相关研究。在青海省文化产业研究方面,针对某一具有青海特色的文化产业进行的研究是其中一个部分。这部分文章选定某一特色文化产业进行深入分析,一般从产业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入手,分析基于这种特色下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比较典型的研究主要有:刁庆龙在《青海湟源排灯文化产业开发研究》中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湟源排灯”的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排灯产业在经历了产业繁荣期后逐渐低迷的主要原因,并从政府、本行业和相关行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如何重新振兴排灯产业的方法。卓么措的《青海藏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思考——以热贡文化为例》中,对热贡地区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基于热贡文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深入研究,认为热贡文化产业仍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未来对于热贡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仍需要从民族文化自身的特点入手,依托民族文化的“原真性”来发展文化产业。

赵海平在对青海省土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中,依托青海独具特色的土族文化,对如何发展土族文化产业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从体制、政策、资金、人才、品牌、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资源开发等角度提出土族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青海具有丰富的奇石资源,陈长生对近年来奇石产业在青海蓬勃的发展进行了分析,说明青海已形成了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奇石文化,并已成为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的增长点。

2.2.2 以多种视角分析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各位研究者的研究视角也有不同。主要從人类学、文化学、金融和科技等方面研究和分析。不同视角的研究使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体现得更为立体,也更有针对性。如:窦存芳、张勇在人类学视野下分析青海藏文化产业发展的模式。在文章中,作者从人类学的角度诠释藏文化产业形成的多种原因,并从文化的角度解释了藏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性,总结了青海省藏文化发展的两种模式:“都市情景+集中展现”和“村庄+生活区”模式。同时,藏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建立了民族自信与族群意识,将“稀缺”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实现了藏文化的“历史性”与“社会性”平衡。

《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加快青海文化产业发展》一文中结合新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对文化产业的提升,并催生和加速新业态的产生,强调了科技与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的不同作用,并提出,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形态、改变原有的消费方式、拓展传统文化产业的空间,进而形成新的商业模式。进一步的,从这一角度分析了如何通过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青海文化产业,并提出以项目带动、园区集聚、龙头企业示范的方式促进青海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陈保华在《科技助力青海文化产业发展初探》中,指出根据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测算,将青海省归入文化产业弱、科技融合度低的类别,并提出应以科技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力度,用科学的方法提高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发展文化科技中介服务。

2.2.3 针对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研究。对于青海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的这类研究较多,他们在研究中提出发展青海省文化产业时应注意把握产业特性的基础上开发“文化特性”,建立文化的比较优势;增强产业意识,打破产业界限,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科技信息产业结合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赵永祥《关于青海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青海省文化产业起步晚,规模小,竞争力不足,支持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够,因而要促进青海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要先从理念入手,增强产业意识,改变单一的文化属性,并依托特色文化资源构建产业格局,文章也从狭义的文化产业入手进行分析,认为还需打破产业界限,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科技信息产业结合来实现青海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李秀东在《青海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問题》的文章中,从政府引导和规划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产业体制创新、构建文化产业支撑体系以及重视文化产业研究和人才发展几个方面提出了利用好青海省文化产业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从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引导作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文章从大的文化产业的角度列举了印刷出版发行、民族民间工艺、创意设计、文化旅游、广播影视制作、演艺休闲娱乐、文博节庆会展、动漫游戏等如:藏毯、藏绣、盘绣、民族服饰、唐卡、昆仑玉、奇石等产业。

谢佐在《青海特色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刍议》中梳理了青海文化资源,将青海特色的文化资源分为以下五类:考古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并以文化产业形成的四大要素分析青海文化产业的状态,这四大要素是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确定、文化产品的消费、文化市场体系的建立和监管、文化产业的开放程度。提出加强资金支持,培训产业人员、重视文化传播、重实际的发展建议。

王琼瑶在《青海文化产业发展探析》中总结了文化产业“协调”、“绿色”、“高效”的特点,并针对青海省已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态势提出应形成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多重体系;培育文化企业,发展文化创新能力、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完善产业政策,促进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

韦仁忠在《青海发展生态文化产业的路径探寻》中提出了对于文化产业的生态化,即以生态环保的理念发展文化产业,并从广义的文化产业角度提出了如何从生态的角度来发展文化产业,或者如何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实现生态环保的目标。

崔永红等《关于发展青海文化产业的思考》,中提出从人才培养、规范市场、提高科技含量、优惠政策、文化体制、制定规划等方面提出发展青海文化产业的建议。

3 青海省文化产业研究的特点

3.1 研究学者分类 从研究学者的角度来看,对青海省文化产业进行研究的学者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机构研究者,他们依托机构对相关专业性的问题进行研究,如青海省委党校课题组对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关注,银行系统对于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中相关政策制定及政策与产业的互动情况的关注等。第二类是高校中从事文化产业研究的学者,他们的研究更趋于理论性,从经济与市场的角度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第三类是文化、历史研究的学者,他们更多的从产业中的文化特性、人文历史积淀的角度进行研究。

3.2 研究选题的特点 研究者的研究选题也体现出了对于青海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关注角度。总体看来,对于整体产业发展的宏观性研究较多,研究结论中也体现出较多的共识。其次,对于能够代表特色文化的文化产业较为关注,如热贡艺术、湟源排灯、玉石加工、奇石等代表性的产业,这些是产业发展中的热点,研究者也同样给予了重点的关注。

3.3 基于研究内容的总结 从内容上看,研究者对于文化产业的界定并不相同,因而研究的内容有一定的差异,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狭义的文化产业概念为指导,从出版业、影视、音像、会展、动漫、网络游戏、广告、演艺等作为文化产业;另一类则选则广义的文化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将体育、旅游、工艺品制造、玉石加工等承载青海文化的相关产品制造等产业也纳入文化产业中进行研究。

从研究的结论上来看,对于打破产业界限,实现产业融合、以新的科技改造文化产业,更多地促进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方面的结论较多,较有共识。也有研究者认为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还是应以政府引导和体制、机制以及规划的改革及制定为主。

4 结语

通过对青海文化产业的研究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研究的选题较为集中,研究结论也较为集中。从研究方法上来看,定量研究较少,定性研究较多;理论研究较少,实证研究较多;针对微观企业研究较少,针对宏观产业的研究较多。因而,未来对于青海省文化产业方面应更多地进行量化和理论性的研究,也应对微观企业进行更为具体的研究。

注释:

①邢生祥:《青海文化产业生产力指数首次跻身全国前10位》,《工人日报》2013年1月8日,第3版。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阿德罗.启蒙的辩证法[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2]刁庆龙.青海湟源排灯文化产业开发研究[J].艺术教育,2014(4).

[3]赵海平.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青海省土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青海大学,2011.

[4]窦存芳,张勇.人类学视野下青海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1).

[5]陈保华.科技助力青海文化产业发展初探[J].攀登,2012(8).

[6]崔永红.关于发展青海文化产业的思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8).

[7]赵永祥.关于青海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几个问题[J].攀登,2013(2).

[8]李秀东.青海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2(8).

[9]王琼瑶.青海文化产业发展探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1(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青藏两省区民族文化产业科技创新研究”(编号:12XMZ053)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艺霖,女,1975年生,硕士,辽宁营口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创业;赵治中,男,1967年生,硕士,陕西渭南人,青海大学财经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创新与创业。

猜你喜欢
青海文化产业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大美青海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青海行七首(录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闯关”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