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娥芳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不高的原因很多,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学习中被动学习,不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是中要原因。新课程的语文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用学生的参与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一、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不高,原因很多,如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方法落后和单一等。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主动性不够,课堂教学的参与性不高。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区别,学习能力也不相同。要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关键是要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天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有学习主动性,就不会有很好的学习动机,就不会有很好的学习热情。在课堂学习中如果没有学习欲望,没有学习主动性,那学习只能是被动的学习,学习效果也就不会很好。在语文学习中,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才能和天赋,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学好语文,是十分必要的。
在安排《孔乙己》的教学过程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抓住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刻画,通过对孔乙己形象的描写去认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和形成的社会原因。从根本上认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受到的毒害和性格特征。他穷得吃不起茴香豆,站着喝酒,可穿着长衫。典型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形象为学生理解人物的性格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为了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孔乙己的形象和人格特征,可以要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对孔乙己外部形象化的描写,要求学生开展讨论,通过合作学习的讨论和交流,去更好的认识封建礼教毒害下的可怜的孔乙己形象,理解作者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抨击。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课堂一直是老师的天地。在课堂上,老师按照自己备课的设计去讲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要求。结果老师辛辛苦苦了讲了一节课,可有许多学生对老师的讲解不感兴趣。在他们看来,老师讲的,他们都能从学习资料上看到,而他们需要知道的,老师却没有讲。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学,基本没有什么主动性。有的同学也会提出一些问题,可老师害怕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少去加以解答。时间一长,学生就不愿意去思考和提出问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的学习者,没有主动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学习和讨论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觉得自己已经会了,就不想发言。成绩差的又不知道说什么,又不能发言。结果,课堂教学中学生就很少参与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也就小了。
例如,在学习文言文《童趣》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布置学生自己先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从网络和有关的资料上先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自己自主学习课文,要求每一个学生对“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话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上课讨论时,分组先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并要学生通过自己的话翻译出来,由于课前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学生每个人都能谈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这是作者的真实感受,也有的说有夸张之意。但基本上都能理解“故时有物外之趣”的深刻含义。许多学生还回忆了自己在小学儿童时的一些感受。他们说,儿童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也是最真实的。“故时有物外之趣”透出了孩童的趣味。
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情感
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在学习鲁迅的《故乡》时。我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水生长大之后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同学甲:一个不起眼的平凡人。
同学乙:碌碌无为。
同学丙:和他父亲一样呆板……
同学们的积极回答让我很高兴,但同时我发现他们没能很仔细地体会文章的内涵。于是我就在提示他们:“你们想想,在作者心目中,水生就是当时他认识的闰土,是什么原因让活泼聪明的闰土变成了呆板木纳的闰土的呢,水生怎样才能有新生活呢,那就是要变革社会制度。一个人的性格通常会受到生活坏境的影响而改变……”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树立一个人格榜样,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周边人事物的思想认识,更可加强他们的道德修养,树立他们的爱国之心,从而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及其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