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敏
一、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大量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一种偏好,也就是说其倾向于某种活动的心理。诗词拥有一种独特的美,传承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激发出来。
2.培养学生审美及联想的能力
我国诗词语言较为简洁,含蓄,需要读者在反复品读之后,联系当时的情景,对诗词中表达的事物进行联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真谛。初中生正处于塑造审美观的时期,若此时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诗词,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培养其审美的能力。
3.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诗词中,表述的话语都较为含蓄。学生要想理解诗词的含义,就必须习得词语、句子等。在对词语、句子的理解和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及理解能力。这些能力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其他学科时,面对语言文字能够有更好的认知及理解。
二、初中诗词教学优化策略
1.联系历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因为初中生年纪偏小,生活阅历有限等诸多原因,其对诗词的兴趣并不大。要想提高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一些历史典故。例如,在学习辛弃疾的诗《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教师应当向学生简单介绍辛弃疾生活的历史环境及作品的创作背景。诗人辛弃疾出生于北方,并且在其出生时北方已经沦陷,自辛弃疾懂事之日起看到的便是国土满目疮痍,国人倍受煎熬。在这种情况下,年少的他便立下志愿光复中原。于是,辛弃疾在二十三岁时加入宋朝的抗金阵营,满腔热血,一心报国。但是,却在四十二岁时被免职。这首诗便是作者在江西时写成,描绘了抗金部队的生活及战斗场景,表达了作者立志报效祖国的雄心。如果老师能够在课堂上将这首诗词的写作背景灵活生动地向学生讲解,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那么肯定就能够激发起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
2.重视诗词意境,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中国的诗词,尤其是古诗词,较短的只有二十余字,多的也只有一百来字。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中,都将学生能否背诵诗词放在了最为重要的位置。其实,学生将诗词背诵下来并不难,关键在于学生能否对诗词进行欣赏,能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短短的数十字展开联想想象。正因为如此,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应当重视诗词意境的开掘,而不应只以背诵为目的,应当要实现让学生入境知诗意。例如,在学习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样极为简练的语言中,想象出一幅游子漂泊图,体会其远离家乡,独自漂泊,思念家乡的愁绪。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诗词也有着强烈的画面感。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的作品。在这一类诗词的教学时,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从字面中进入到意境中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在诗词学习的过程中注意一些特殊意境用词。如,在古代诗词中,“月”这一意象通常用来表达一种离愁别绪,渲染一种悲凉哀伤的氛围;“斜阳”一般表达愁绪;“杨柳”表达一种难舍之情等。这些自然现象或景物,已经在千百年来的诗词中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情绪、意境的代表。教师应当将这些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具有明显含义的词语来快速了解作者的思想。如此一来,学生才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词意境的世界。
3.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让学生感受更为直观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语文教学也应当引入一些新兴科技,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让语文教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起来。尤其是对诗词教学而言,借助现代化科技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设备器材能够增强学生的视觉、听觉冲击力,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对原本抽象的诗词产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在学习诗词《次北固山下》时,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这首诗的朗诵视频或音频,并制作PPT,插入一些图片,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将声音、画面都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