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珏 郭娟
关于微商的争议由来已久,因为最初的微商爆发是基于大量商业组织类似“传销”的层层代理模式,早已经显现出泡沫。而从腾讯微信本身对于朋友圈“非法分销”的整顿,到直接对问题账号的封号都显示了微信抵制传销式微商的坚决。微商到底革了谁的命?其实,在泡沫之下我们应该
看到微商存在的现实合理性,看到微商背后的消费方式的变革。
再不正视微商就晚了。
6月8日,微信开发服务商微盟发布《2015年一季度中国微商行业报告》:2014年,中国移动购物市场规模达到9297.1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240%,预计在未来三年将保持48%的复合增长,到2018年达到45039.7亿元,占整个网络购物市场61.7%的份额。
报告同时指出,微信正逐步显现出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截至2015年一季度,微商行业从业人员达1007万,市场规模达到960亿元。2013年7月到2014年6月的一年间,微信直接带动的生活消费规模已经达到110亿元。
这些庞大数字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造就了无数传说中的朋友圈财富神话。在创业梦想涌动和实体经济艰难的背景之下,号称“零门槛创业”的微商狠狠击中了当下的社会敏感点。
无论诟病满身还是密布财富神话,不可否认的是微商至少已经是一股难以抗拒的潮流。
关于微商的争议由来已久,因为最初的微商爆发是基于大量商业组织类似“传销”的层层代理模式,早已经显现出泡沫。而从腾讯微信本身对于朋友圈“非法分销”的整顿,到直接对问题账号的封号都显示了微信抵制传销式微商的坚决。微商到底革了谁的命?其实,在泡沫之下我们应该看到微商存在的现实合理性,看到微商背后的消费方式的变革。
伴随着争议成长的微商
在2011年时,一群做海外代购的人敏锐的发现微信是个“宝地”:零成本推广、更便于沟通、还可以发图文……很快就把战场从淘宝上转移过来。2013年7月9日,微信推出支付功能后,2014年掀起了微信朋友圈卖面膜的大潮。
微商最初的爆发,都采用了类似传销的层层代理模式——通过组建微信群,用红包挑动群里的活跃度,然后对群友进行着日进千金的美好愿景的洗脑,让他们订货,由于无法把控供需,多数群友在积压了大量的货品后,发现商品并非如当初鼓吹的那样畅销,便如法炮制地再建群、再分销……由总代到一级代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四级代理……最多可以到九级。一时间,卖货和炫富的信息充斥了很多人的朋友圈。2015年7月,易观国际的一个统计数据表明,中国微商的从业人员已经达到1000多万人。
2014年的微商神话属于一个美妆品牌“思埠”,其当年销售额达到10亿元。这家由85后创业者吴召国主导的广东公司,从一开始就是家微商企业,当然它亦是层层分销、囤货、洗脑、暴力刷屏等微商负面新闻的始作俑者。值得一提的是,目前80%的微商都采取了思埠面膜的微商代理模式。
到了2015年,传统企业开始在微商渠道显山露水。例如,美妆品牌“韩束”已将2015年的回款目标定在25亿元。自2014年9月进入微商平台,韩束仅用3个月就做到了销售额破亿元。
不难发现,2013-2015年间兴起的第一批微商以美妆品牌为主,这也与海外代购面临的需求情况吻合。
《中国微商行业报告》亦显示,高购买频次以及低价格的产品为当前微商的主要品类,其中美妆类为主导,在微商产业的权重占比63%,紧随其后的为生活类、食品类和母婴类产品,占比分别为13%、10%和9%。
与此同时,今年大举进攻微商的大型传统企业有:韩后、健康元(太太口服液)、天虹、国美、苏宁等。
浙商中亦有不少企业开始试水微商。金字火腿、万事利、欧诗漫、梦娜袜业、大自然鞋业(卓诗尼)等均已以不同形式切入这个移动社交电商平台。
前述《行业报告》显示,北京、广东和浙江是微商发展最为迅猛的三个地区,它们也同时是中国三大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的总部所在地,正处于创业大潮的最前沿。
微商将迎来“大洗牌”
然而火爆之后,时下微商市场可谓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一些微品牌现在已俨然是代理的天下、传销的狼窝和假货的天堂。
最近关于微商的非议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央视的介入将微商这一行业以及这个行业的群体推向了从未有的风口浪尖上。先是媒体爆料90后“网红转战微商”卖毒面膜致人毁容,接着央视又以新闻播报的方式连发几篇微商报道,称某些微商品牌质量存疑,涉嫌造假,几个微商大会酷似传销。
总之,如今从朋友圈刷屏创造销售神话,到好友避而远之,再到被屏蔽拉黑、“清理门户”,微商商业模式在假货和假面膜的包围中陷入了困境。以往,微商沿用传统代理模式,一级代理拿到货后再招二级代理、三级代理,一级一级地向下压货,而为了拿到高级别的代理权,他们甚至要囤堆积如山的货;同时,不少微商创业者不惜用华丽的语言包装产品,用不菲的营销费用推广产品,却忽略了在产品质量方面的严格把关,对消费者的投诉不管不问……
这样的创业、经商之路,只能越走越窄。在微商实际销售链中,卖货可能只有最后一个层级的人。当货在最后一个层级的人手里库存积压得越来越多,就像近期股市暴跌一样,给不少个体微商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
事实也如此。今年年初,微商还风风火火,自4月屡遭央视曝光以来开始变得有些萎靡不振,不少个人微商业绩一下被腰斩,徘徊在十字路口。究其根源,除了遭媒体的披露、形象受损外,关键还是这类微商的商业模式出了较大问题。现在至少45%以上的微商品牌都是靠拉下级代理赢利的,而不是通过售卖产品本身赚钱的,其本质就是一种变相的传销模式,50%以上的产品一直堆集在成千上万的代理人手里,并没有进入到真正的消费流通领域,就难以形成下一个规模级别的消费。
支撑微商的渠道和营销体系开始坍塌。
2015年2月15日,腾讯发布关于整顿非法分销模式行为的公告,这被视为微信官方首次对带有传销性质的微商作出表态。针对有用户在公众账号开展利用微信关系链发展下线分销的行为,微信认为此种模式具有欺诈等非法性质,一经发现将做永久封号处理。随后在今年3月份,93个微商公众号以及233个个人账号遭到封号,7月初,又有一大批个人账号被封。
思埠集团董事长吴召国在8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2015年5月份国内微商企业几乎都经历了销售额的断崖式下滑,思埠也下降了30%左右。风光一时的微商,似乎又要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司空见惯的一现昙花。
微商妖魔化or被神话
在5亿微信朋友圈遭遇微商“入侵”之后,关于“微商是什么”的问题被一再追问。
开微店、朋友圈刷屏卖货、社群经济、做O2O,每一个答案都似乎接近。自微商诞生以来,伴随着褒贬不一,其定义始终模糊不清。
微盟创始人孙涛勇表示,行业内对微商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微商指所有在社会化媒体上展开的商务,而狭义的微商指早期通过朋友圈开店、卖货的这批人,即微小个体户代理。”
目前最被接受的说法是,微商并非“微信电商”,更不仅仅指微信小店,而是利用移动社交时代所衍生的载体渠道,将传统方式与互联网相结合,不存在区域限制,且可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个体行为。因此,微商更接近于一种资源整合。
从多位从业者和研究者的观点中不难发现,微商无外乎“直销模式+信任代理+熟人经济”的模式。
个人微商之后,百雀羚、苏宁、中兴等大企业的介入,已经让微商格局发生了转变。品牌大举招募微商代理之外,苏宁、中兴等纷纷建立了微商分销平台。周大福等品牌商通过与“云来”等科技型服务商合作,尝试场景化营销。
同时,京东、淘宝、1号店等大型综合电商平台纷纷入局开设微店,微盟、微信海、点点客等做微信营销的公司也先后完成了数千万的A轮融资,证明依托于社交平台的扩散效应建立起来的全民分销模式拥有一定的商业价值和发展空间。
那么,对正在集体“入侵”朋友圈的传统企业而言,微商还意味着什么?
2014年,曾吸引今日资本注册的零食连锁品牌“良品铺子”的销售额突破了25亿元。去年底,良品铺子正式开始试水微商,并将这一社交化入口视为其未来线上渠道的重要一环,而最终,这些都将与线下相结合。良品铺子战略副总裁赵刚对记者表示:“传统企业做微商,势必要走向O2O(Online To Offline)。”
这个考量,也是万事利集团总裁李建华的目的之一。他表示,想从传统电商平台获取收益已非常艰难,而微商的渠道想象力巨大。茶人岭CEO支红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微商是下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中国消费者协会原副秘书长武高汉认为,与传统电商相比,微商的推广成本更低。“例如,在百度上做一个关键词竞价,每个点击成本从十块钱到几十块钱不等,而这只是点击费用,不一定能形成成交额。但在微信朋友圈中,理论上一条微信可能同时被5000人看到,而微信的流量成本要低很多。”
作为微商渠道的技术服务商,深圳云来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谌鹏飞也表示,融合朋友圈场景的微商背后,带来的是无交易成本的需求和革命。如何利用好情境的融合、击中用户的需求痛点、构建产品连接用户的能力,才是微商要下功夫的重点。
怎么革的命
依照孙涛勇的判断,B2C(Business to Customer)微商才是真正的未来,而C2C(Consumer To Consumer)微商将成为个人分销商。这个观点背后折射出微商与传统电商平台的不同发展路径。
传统电商的发展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以C2C模式为主,淘宝的兴起即是这个阶段的标志。这是电商最混乱的时期,产品质量、售后等问题同时困扰着消费者和平台。
京东、天猫、唯品会等平台的出现,意味着传统电商进入了B2C阶段,国内品牌甚至国际大牌难以拒绝电商的诱惑,纷纷发展线上业务。此时的平台因为品牌和大企业的加入,更为规范也更为自律。
移动社交平台大热之后,微商崛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B2C2C的模式,亦即企业到个人店主再到消费者的通道。
而对于微商来说,当前苏宁、天虹、中兴通讯、品胜电子、良品铺子等一大批B2C模式的企业一一亮相,并不意味着早期在此耕耘的个人微店亦即C2C模式的衰落。拍拍微店、微盟、口袋购物、有赞等已经或者准备上线的C2C开店平台,让个体商户可以大规模成为B类商户的分销渠道。同时,许多B店例如苏宁等采取了全员开店模式,也是对B2C2C路径的力证。
这种全新的构成模式,或许是目前微商和传统电商平台最大的区别。
值得注意的是,微商做的是熟人之间的生意,而传统电商的交易则是发生在陌生人之间。并且,微商已经有了更为完备的系统和数据服务,比如微盟等第三方服务平台的出现。
究其原因,传统电商是以商品为中心,而微商则是以人为中心。移动互联网时代是社交的时代,人与人的关系才是核心所在,通过关系获得信任,通过信任卖出商品。
电商时代追求流量和入口,不断追求流量和新客户的导入。但基于社交产生信任关系的微商平台,追求的是关系深度,通过互动、交流、分享、社群价值导向等,促进商品交易的顺利实现,并能由此提升购买频次,形成持续购买。移动社交时代,每个人都能成为微商平台,渠道更为下沉。
在有赞创始人白鸦眼中,借助微商渠道接受变革洗礼的零售业将迎来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所有的中心入口,将随着移动电商的属性而被打散到移动社区的各个角落。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已经在发生变化,销售模式也正在发生变化。”
毁掉还是重生
暴力刷屏、毒面膜、身陷传销质疑,微商的两年发展几乎是由乱象丛生和创富神话的硬币两面组成。
事实上,无论同样来自化妆品行业、自封“微商第一人”的思埠集团董事长吴召国,还是韩束妆业有限公司CEO陈育新,在拥有让外界叹为观止的业绩背后,依然对如何管理其庞大的微商军团,以及产品品质把控有着难言之隐。
今年初,这样一则消息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渠道流传:“朋友圈曾大卖的嘉玲面膜已宣布破产,俏十岁面膜退出微商,小清新面膜已停产,素佳&也被收购。这些都是曾经一夜之间火起来的产品,现在全部销声匿迹。”其中,“黛来美”、“素佳&”都是以50万元起步、平步青云至身价过亿的吴召国的思埠集团旗下品牌。
为此,吴召国不得不三次公告澄清思埠出品的面膜并未遭此封杀。但即便一夜成名也无法摆脱消费者对“三无产品毁容”的疑心,这不能不说是现时期化妆品微商的尴尬。
同样,韩束即便销售迅猛,分销价格把控严格,但也未能使外界停下对其产品质量以及营销模式的质疑。有媒体调查发现,韩束代理授权管理混乱,在其微商渠道亦有销售额规定的情况下,代理压力并不轻松,扩张下级代理成为其保住业绩的一个手段,然韩束并未获得直销牌照,由此传销的疑问从未停止。
因此,微商专家、尚道微营销创始人龚铂洋也告诫蜂拥而至、看好手机端营销的企业家:“电商的核心是商不是电。”毕竟,风停后,一个个被吹上风口的猪也终归要掉下来。再强的互联网思维,终要回归产品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