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夏萌
坐落在目前的中国最高楼——上海中心的观复宝库,对于房地产行业、文化艺术行业、第三方保管行业来说,观复宝库都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跨界创新。神秘又新奇的商业模式,很快在业内引起了巨大关注,8月开始,已经陆续有一些重要机构预约前来,先睹为快。到来的每个人都对观复宝库抱有极高的期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缔造者——观复宝库创始人&CEO柳费国。
他在业界是一个传奇,在还没进入文化产业前,大家都说他是最文雅的地产人。这样的一个人去创业,难怪观复宝库的建造匠人们纷纷表示,柳先生是在用做艺术品的标准,做观复宝库。
在你看到前,它的根早已延绵地下百里
四年前,接到上海中心电话,告知可以签约的时候,柳费国正和马未都在西藏考察,后来的行程增加了一项日常工作——打电话。接电话的人们,都不是第一次听到观复宝库,在此之前,柳先生和他们每一位都无数次地说起过,关于这个新的跨界模式。
故事的源头,可以从1992年开启,那是柳费国进入地产行业的时间,他是中国房地产四大行第一个中国籍的员工。1992年的陆家嘴,最高的是邮电局大楼,10层。到2015年,陆家嘴新建造了168栋建筑,核心区有35栋,最高的是上海中心,121层。
六年前,柳费国调研了世界上最为知名的几栋超高层建筑,在拜访迪拜塔业主的时候,对方一句话打动了柳费国:“我把建造迪拜塔,看作是伊斯兰民族的复兴。”在这个行业这么多年,柳费国很明白城市、建筑和人的关系。而迪拜塔不仅有复兴民族文化的经营理念,地底也设立了不为人知的宝库。受此启发,柳费国萌生了文化创业的想法。
第三方财物保管机构在国外已经是成规模的完整产业,而中国却仍存在巨大的市场空白,只有银行有少量的保管箱自用或出租。而且并没有行业规范和标准,创业的难度可想而知。但一圈调研下来,巨大的市场需求给了柳费国极大的推动力。在商业人士和普通家庭的市场并未被打开的情况下,自发在银行等机构租用保管箱的人都是供不应求。
于是,观复宝库创始人&CEO,成为柳费国的第四个CEO身份。多年在业内的资源和积累,加上完美的商业模式,他最终促成了观复宝库的诞生,接着就是长达一千多天的辛苦建造。如今,宝库璀璨地绽放在世人眼前,而在此之前,柳费国和他的团队,早已为此努力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向当代人文精神致敬,向濒临失传的手艺致敬
除了对大众开放,观复宝库也为上海观复博物馆和宝库艺术中心提供了库房和相应服务的配套。上海观复博物馆位于上海中心37层,柳费国也参与了博物馆的设计,每一处细节都饱含了柳费国的心血和情怀。大量濒临失传的手工艺,被运用到极致,最终呈现的效果是惊人的。
如果让时间快速流动起来,回顾上海观复博物馆一千多天的建造,会看见密密麻麻的人在空间里劳作、勘测。手艺匠人们伏卧在地上打磨地板、仰着脖子攀在梯子上画壁画……行走在其中的时候,最大的感触是感动——时间是冰冷之物,呈现在这个空间中却显得情感那么饱满,每一分每一秒在这里都被认真和专注所镌刻。时光的流逝被记录在许多精心雕琢的细节上,细细品味,不断能发现惊喜。双层的玻璃屏风中,夹着菩提叶,叶子上细细密密抄写着经文,叶子脉络的走向,似乎在记录匠人为此付出的时光。
传世珐琅创始人施君带领自己的团队,为宝库艺术中心打造了世界最大的珐琅地板。这件珐琅地面是铜胎掐丝珐琅工艺诞生七百多年来的首件地面艺术作品,远观气势恢宏,面积达到了480平方米,凝聚了134名传世珐琅能工巧匠共计321681小时的心血纯手工打造;近看细致精美,由1379块珐琅地面完美无缝拼接而成,将1789653根手工掐丝与珐琅巧妙融合,涵盖了远古至今一共91种鱼形图案。
这件作品的设计由柳费国和施君共同完成,施君的儿子恰好在此期间出生,他将孩童脚印的形状设计到了地板的掐丝中,柳费国为这块地板起名叫“轮回”。珐琅,曾是盛行欧洲的古典工艺,这也是柳费国最初对上海观复博物馆的预想:能够体现出中西文明的交融。
去过北京观复博物馆的人会对它的天花板印象深刻,上面刻有一百多个“非常用汉字”,这个设计也被用到了上海观复博物馆。为了呈现效果的最佳化,经过多重选拔后决定采用“金刚喷砂刻字”技术,远看是历史,近看是文化。这块墙壁也是为了向中国文化致敬,四大古文明中中国文化得以保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汉字得以继续使用,汉字假借会意象形皆有,这块墙壁像一面镜子,警示着世人,不要让文化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被遗忘流逝。
37楼的空中花园半亩园更是由真正的苏州园林古老材料搭建完成,为了体现钢筋混凝土里的人文情怀,30年前打造大都会博物馆“明轩”的原班人马打造了这个纯手工的中国园林。整块的水磨石地板,由二十多个工人耗时三年终于完工。图案是元青花大盘的图案,在颜色的呈现上多次试验尝试,最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石料,做出了理想的颜色……这些叹为观止的景观组成了极富人文精神的上海观复博物馆,每一个细节的呈现都不容易,几乎都遇到过极大的困难。失败、拆除、返工等等情况都出现过,甚至反复出现。核心团队几乎都有过带病视察现场的情况,尤其是柳费国,曾劳碌到吐血,第二天仍坚持到项目现场查看建造情况。
用超越艺术品的工艺,烘托保管库的内核
观复宝库定位为文化体验+金融城配套。宝库的本质一定是要安全,但国内并没有正规的行业标准。为此柳费国和团队多次出国调研,最终选择了美国的UL认证。三年的时间里,柳费国带领上百名设计师、上万名工人……参与到了项目的设计工作中。他们一次次的勘探场地、修改方案、在这里挥汗如雨。
尽管上海中心地下五层被誉为天然的宝库,墙壁厚1.6米。61000m3底板是混凝土整块浇筑,400余辆水泥车7625次运输74小时连续作业。但为达到UL认证和柳费国的标准,设计制作团队P&E公司依然耗费了巨大心力,单是成型又被打回的设计稿就有上千个。
关于柳费国的高要求,P&E公司董事长杨溥举了一个例子。团队一起调研后,决定选择世界第一家保管箱公司的Chubbsafes保管箱。第一次验货的时候,柳费国拿硬物刮了一下保管箱,有印记。柳费国立刻表示不行,要重做。对方非常震惊,表示他们的专业品质从未被挑剔过。最终还是被说服重新制作,但第二次仍未达标,最终修改了五次,终于达到了柳费国的要求。最终的成品绝对称得上是独家定制,不仅表面防刮,而且设计了抽屉套箱子的样式,便于开箱查看自己的物品。并且不同型号尺寸提供给不同需求的客户,每种尺寸都经过试验和计算,保证最佳的用户体验。
观复宝库的气质,从这些建造者当中就能看出一二。艺术家在完成一件艺术品的时候,常常很难分辨,是他成就了艺术品,还是艺术品成就了艺术家。这份美妙的关系在观复宝库这个“超大号”艺术品上被发挥到了极致。尽管建造过程中困难重重,柳费国仍动情表示,在观复宝库这个项目上,得到了珍贵的启示,那就是——“心安、身安”。
目前国际上还未见过将宝库与博物馆两者结合的创新商业模式。且不论在文化行业和地产行业中,观复宝库体现出的划时代的样本价值,就单说建造本身,就为我们展现了一种真正的人文情怀,会有多么动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