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评论的优势和对策

2015-05-30 19:58高丹蕾
今传媒 2015年11期
关键词:网民传统媒体媒介

高丹蕾

摘  要:随着近年来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和盛行,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传统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评论也因而倍受打击,不被看好。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传统媒体评论该何去何从,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评论的优势,进而证明传统媒体不会衰落和消失,而是会通过互联网新技术谋求重生。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评论;优势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130-02

随着科学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近些年来迅速发展,大有要将传统媒体打压下去之势,传统媒体的评论也被预言要衰落、甚至消失。在这个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里,探讨传统媒体评论究竟是否会衰落这一问题显然不是无意义的。

任何时代都会有新旧事物的交替,传媒界也不例外。从最初的报纸、广播、电视,每出现一种新的媒介形式,旧的一方就被认为是要衰落、要消失了。但从历史的轨迹来看,现如今报纸、广播、电视都依然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然有关报纸的争论还有许多,但笔者认为,报纸会继续存在,改变的只不过是形式(从真正意义上的纸变成了电子纸)。但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是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所以先把报纸的问题搁置,回到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上来。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评论虽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但也迎来了它的新机遇。

一、评论主体虽更加广泛,但传统媒体的评论主体更具权威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媒介环境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新闻报道,也更深刻地改变了新闻评论的发布方式、内容等,为意见表达提供了一个更为开放的新平台。

就发布评论的主体而言,新媒体时代(本文以新浪微博作为新媒体时代的典型代表),评论主体包括记者、专家、网络大V、普通网民等。这意味着评论主体更加广泛,所有网民都可以对任何事件进行评论。大家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电脑或者手机对一件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畅所欲言。但更为重要的是,虽然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发表评论,但除去一些受过专业训练的网络大V和拥有较高媒介素养的网民之外,普通网民的评论影响力不大。普通网民的言论仅仅是观点的直接表达,并没有运用新闻评论的基本要素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论证,在文字水平、行文逻辑等方面还都很欠缺,此类评论并不足以影响整个舆论环境以及事件的发展态势。也就是说,普通网民无法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评论员标准,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意见领袖。传统媒体新闻评论大可以以此为契机,谋求生存之道。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虽然新闻消息传播迅速、数量众多,但小道消息与偏激的言论占了很大比重,非专业人士的不当言论对舆论的导向也起到了消极的作用。与此同时,传统媒体的记者、评论员的评论就成为一种权威性的发声,传统媒体的评论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素养,通过严谨的论证和专业的判断来赢得更多的受众,产生更大的舆论引导效果。比起非专业人士,受众更愿意相信传统媒体的声音。而传统媒体评论的转型之路就是转战新媒体,利用多年来的品牌在新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来占取一席之地。

二、评论对象虽更加多样,但传统媒体的评论议题更具主导性

大批评论主体的加入意味着评论议题的丰富,在新媒体时代许多评论议题最初都发端于网络,经由网络曝光继而引起受众重视之后,再引起传统媒体的注意,转战传统媒体,通过传统媒体发出更权威更具导向性的言论,进一步推动事件发展。人民网发布的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显示:2014年网络舆情事件的首曝媒介继续以新媒体为主,71.1%的网络舆情事件是由新媒体首次曝光的,这一比例略高于2012年(67.3%)和2013年(64.1%)。从首曝媒介的细分类型来看,2014年由网络新闻首次曝光的舆情事件数量占比最高,为33.5%;排在第二位的是报纸,占比为20.2%,两者均低于2012年和2013年的水平。以官方网站和微博为首曝媒介的网络舆情事件占比也处于较高的水平,分别为18.5%和16.6%。

由这一报告可知,新媒体在首曝事件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些首曝之后,传统媒体会对事件进行进一步跟进。如李刚之子校园撞人事件,通过微博发布之后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事发几天之内,仅在新浪微博其转发就超过7万多条。事件在微博上曝光并发酵之后,传统媒体立即进行跟进报道,很多纸媒利用各种新闻形式对此事件进行进一步报道,发布评论,引导舆论。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也播出了题为《可怜的孩子!》的评论节目,连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和英国《金融时报》都对该事件进行了报道和评论,传统媒体的报道与评论对该议程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三、评论形式虽更加丰富,但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种形式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手机媒介的广泛应用,新闻评论也随之进步,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评论的形式由最初的网站评论、网络论坛评论、网民跟帖、博客评论变为如今便捷迅速的微博评论。微博在表达和传播意见方面,有赖于其病毒式传播的特征,可以迅速将意见传播到每一个网民;其次,评论的方式也多种多样。由于新媒体的特性,评论可以是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甚至一个表情。点赞也升级成为一种评论的手段,受众浏览到与其意见一致的评论就对其点赞就行,点赞的受众越多,这条评论就成为“热门评论”。网民可以通过浏览热门评论来获得多数人的价值观。在新媒体环境之下,这些丰富多样的形式能够更好的表达评论主体的意见和观点。在网络上,甚至出现流行语“我是来看评论的”,这足以说明评论在新媒体时代的活跃程度。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媒体完全可以利用新媒体评论的特征和优势来表达意见和观点。而传统媒体需要做的仅仅是在网络上微博上开设自己的账号,通过加V认证继续保持自己的媒体品牌,通过新兴的方式来引导受众,发表评论。但传统媒体需要改变与大众的交流方式,通过网络流行语等方式更加深入的融入受众,以此来宣传其媒体品牌,进而通过评论影响整个舆论的导向。

四、总 结

虽然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受到了冲击,但这种冲击只是暂时的。如同报纸不会消失,只是换了另一种电子形式一样,传统媒体评论也不会消失。反之,它会在新媒体盛行的大环境中找到归属,而找到这种归属的关键词就是“整合”。虽然新兴媒介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新闻和信息传播格局,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自由讨论公共事务的话语空间,但碎片化的社会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不是每一个网民都具有信息选择、信息分析、信息发布的媒介素养,因此这种媒介素养的缺乏导致的信息混乱需要有真正专业的媒体人来进行引导,促进社会舆论走向一个正常、有序的状态。

1.对各种媒介资源进行整合。传统媒体不能仅仅局限于其本身的媒介形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传统媒体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去迎合社会的变化。传统媒体应通过报纸言论、广播评论和网络评论等各种平台进行整合,通过不同载体评论栏目的设置、不同评论主体的参与、不同评论意见的选择,完成真正的整合。传统媒体大可以利用电子媒介的优势,进行即时、快速的发布新闻评论,发表意见和观点,并将其的发展目标转移到互联网上来,通过对现有的电子媒介的整合,真正实现媒介融合,形成真正的全媒体信息传播平台,实现意见性信息的跨媒体、全方位、立体化传播。新媒体时代,实际上只是转换了一种新的形式。媒体活动的范围由以前的纸媒转换到了电子媒体上。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如果充分抓住这一契机,通过转换媒介形式这一手段,利用本身所具有的品牌效应和权威性,对各种媒介资源进行充分整合,衰退和消失将不会成为现实。

2.对各种评论内容进行整合。传统媒体需要对其同行、网络意见领袖、普通网民等发表的意见和观点进行整合。这不仅可以实现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还可以体现评论观点的多元性。让受众听取各家之言,以此来拓宽受众的视野,让受众在权衡之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对各种评论内容进行整合已经有很多微信公众号在实践,传统媒体也应该尽早实践,运用超链接等手段将各家评论汇集起来,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在新媒体环境下保持自己的地位,充分理解和汇集民意,赢得更多的受众,更好的引导舆论。

3.对各种发布平台进行整合优化。传统媒体评论部门应该顺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申请媒体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制作智能手机第三方应用软件等。虽然现如今大部分媒体都已经建立了相关平台,但其影响力和受关注度还不大。媒体应该顺应网络潮流,通过运用网络语言或网民所喜爱的风格如“自黑”等手段,吸引更多的网民和受众,以便更好地扩大影响力。传统媒体评论部门应该多向网络大V学习,通过研究大V的营销手段来学习新媒体时代的网民更需要什么。

总之,传统媒体的评论不可能消失,它只是改变了一种形式和方式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传统媒体需好好利用新媒体这块阵地,取其优势,避其短处,更好地融入到网络环境中并占领一席之地。与此同时,传统媒体评论形式和方式也更为丰富。但毋庸置疑的是,传统媒体评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还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空间,而最关键的策略就是充分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和媒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涂光晋,吴慧凡.表达·交流·争论·整合——新媒体时代评论的变化与反思[J].国际新闻界,2011(5).

[2] 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EB/OL].人民网,2014.

[3] 马少华.当代中国新闻评论的“专业化”[J].新闻与写作,2013(10).

[4] 麦奎尔.麦奎尔大众传播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5]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传馨]

猜你喜欢
网民传统媒体媒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书,最优雅的媒介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