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红
[摘 要]由于对专项审计调查的认识不统一,一些审计调查项目收效甚微,制约了专项审计调查宏观作用的发挥。本文阐述了专项审计调查的特点、要求与类型,希望能够为审计调查工作提供帮助。
[关键词]审计调查;专项审计;调查项目;调查结论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0.033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0-00-02
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机关采取审计方法和其他调查方法,对财政财务收支有关或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进行的专门调查活动。本文就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的必要性、专项审计调查的特点、需重点把握的重点环节等进行探讨,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专项审计调查质量,使专项审计调查发挥更好的作用。
1 开展专项审计调查的必要性
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是审计机关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国家审计已经历了超过30年的发展历程,是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发展规律的过程。审计职责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微观查处向宏观服务转变,审计手段也从单纯的差错纠弊向效益及决策审计延伸,审计职能从经济监督发展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摸清真实情况,揭示风险隐患,反映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性障碍,并推动及时有效解决,不仅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还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审计理念从“经济卫士”向“免疫系统”深化,而专项审计调查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审计方法,符合承担上述职责职能的条件,符合审计工作发展需要。由于专项审计调查手段具有多样性,既可以对财政财务收支进行检查,又可采用观察、问卷、座谈、走访及函询等多种调查手段;既能通过数字说话,又有评价、分析、建议和措施等文字表述;既关注经济运行的速度,又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因此,审计部门可以根据领导关注的焦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和改革中的难点问题选择专项审计调查项目,围绕财经政策、法规、制度和宏观调控措施落实情况、财政财务管理体制运行情况进行调查,为领导提供全面、客观、准确、及时的决策依据和解决问题的措施。2015年,审计部门开展的涉企企业专项审计调查,发现部分企业的建设项目未达到预期经济效果,实际利润及税收均达不到项目申报材料中的利润指标及税收指标。为此审计部门提出5条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专题调查报告。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
2 专项审计调查的特点
2.1 审计目标的宏观性
由于专项审计调查是在经济领域中对带有全局性、普遍性、倾向性的特定事项进行系统调查了解,在全面揭露问题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度和管理等多方面,重点分析出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完善宏观政策、健全法规制度、加强综合管理的对策建议,着重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共性、普遍性和倾向性问题,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2.2 调查对象的广泛性
专项审计调查的对象不只是针对某个地区、某个部门或某个单位,往往要涉及多个地区、多个部门和多个单位,凡是与被调查事项有关的地区、部门、单位、个人都属于专项审计调查的范围。
2.3 调查方式的多样性
严格来讲,专项审计调查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有益的审计建议,发挥好建设性作用,这就决定了专项审计调查的审计取证范围比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性审计要广泛,审计证据的形式也更加丰富。审计人员仅仅取得与特定事项相关的财政财务收支中违法违规问题的证据,是远远不够的;与财政财务收支相关的审计证据也是不够的,其他非财政财务收支方面的证据,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从资料来源上看,专项审计调查的证明材料既可以是从被调查单位的账册、报表中所收集的会计、统计数据,也可以是用调查走访有关人员等方式所收集的与被调查事项有关的其他资料。
2.4 调查内容的集中性
审计调查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与审计事项关系不密切或不相关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不予涉及。如科技专项资金审计,只调查某企业的科技成果专项经营使用管理情况,而不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其他情况。
2.5 取证方法的灵活性
从根本上说,专项审计调查的取证脱离不了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常用方法。由于取证范围的广泛性和审计证据的多样性,因此,专项审计调查不仅要采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常用方法,还要运用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分析研究、访谈法、问卷法等方法进行调查。例如,在财政存量资金专项审计调查中,采用了调查与延伸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3 专项审计调查需重点把握的内容
3.1 要确定好有意义的审计调查事项
确定恰当的专项审计调查事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专项审计效果的好坏,是专项审计调查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专项审计调查要在宏观经济管理的高层次上发挥作用,为政府宏观决策服务,所选择的调查事项必须贴近国民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加强宏观管理的客观需要。专项审计调查事项的选择应考虑围绕以下方面进行:各级党政领导和政府关心的经济工作中心问题;国家重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经济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社会普遍关注或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以往审计发现的比较突出、影响较大和具有倾向性的问题。在确定好调查事项的同时,还应该组织调查组成员,针对调查事项,认真学习领会与调查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吃透精神,掌握尺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在调查过程中还要保守国家秘密和被调查单位的商业秘密。
3.2 做好审前准备
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前,要认真开展审前调查,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专项审计调查方案尤为重要,应该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审前调查。如果是与政府财政收支有关的事项,一般应了解调查地区的经营规模及结构,财政体制情况,财政收支规模、结构及变化情况,财政状况。与财务收支有关的事项一般应了解对象的经营规模及经营状况,财务隶属关系及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收支规模及财务状况;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调查一般应了解对象的财政财务状况,管理使用的专项资金规模、种类,资金安排的总体去向,相关的政策制度等。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实施方案对专项审计调查工作予以具体规范,主要内容包括专项审计调查的目标、范围、内容、时间、重点、方法以及人员分工等。调查步骤和方法还应详细制定,实施方案要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使方案真正作为专项审计调查的工作指南。
3.3 规范调查程序,确保审计质量
从调查组的成立、人员分工、调查的进行到报告提交,都严格遵循国家审计的规定,规范审计调查行为。坚持宏观与微观、点与面的有机结合,科学运用现代统计技术和方法,以抽样审查代替全面审查,可以有效减少审计工作量,节约审计成本,保证审计质量。善于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可以省略大量的数据核对和比较、抽样证账等工作,达到降低审计风险、节约时间和成本的效果。如开展对社保资金及住房公积金等的调查,如果用传统的审计方法人工计算和核对,除效率低外,结果也不一定理想。而如果利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核对和筛选工作,结果准确快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4 做好综合分析,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审计建议不可少,政府审计能否通过履行监督职责,提出好的建议,为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找出治本之策提供参考,是审计工作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发挥建设性作用的最高体现。所以,审计调查的结果取决于审计建议的质量,因此,必须要全面深入地揭露问题,从政策、制度、机制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揭示问题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宏观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建议,撰写出高质量的审计调查报告。比如:对财政存量资金的审计调查时,发现年底尚有大量项目资金滞留在财政账户上,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财政资金的闲置、沉淀问题,就要清理整合专项资金,盘活的资金应集中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对节能环保、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和促进消费等方面的投入,不断释放内需潜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满足群众迫切需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资产安全,实现审计的最终目的。
4 结 语
总之,专项审计调查作为对审计事项“查深查透”的有效手段,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每一个审计人员都应当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做好专项审计调查工作,有利于澄清事实,查清真相,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审计报告的内容也会更加充实,更有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