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若然
《综艺报》:《少年班》是标准的类型片吗?
肖洋:它跟很标准的主流商业电影不太一样,有一些情绪在里面流淌。不过,在中国市场上谈“商业类型”有点不好界定。有些明明是文艺片,也卖得很好,比如《非诚勿扰》。有些影片类型不清晰,也卖得很好。但我觉得观众是越来越聪明了,好看总是第一位的。我的追求就是:首先要好看,第二要有表达。
《综艺报》:怀旧青春片最近大行其道,但一些有IP基础或者话题性强的影片比原创作品更容易受市场青睐,你对影片的市场前景担心吗?
肖洋:没有担心。青春片是一种类型,每种类型都可以千变万化。如果一位观众花40块钱进了影院,看过以后心里像被温开水熨帖过一样舒服,他能不推荐这部电影吗?每部电影都有它的命,但是它的价值始终在那儿,票房只是其中一个指标。
《综艺报》:现在电影市场繁荣,很多人都开始跨界当导演,给人感觉似乎是谁都能当导演。你怎么看待这种现状?
肖洋:有教无类,确实是任何背景出身的人都可以来当导演。但是,导演是一个专业岗位,有很多技能要求,当导演之前,必须得估量一下自己是否做好了准备。有些人没有受过训练,也当
了导演,也赚了钱,那是他们的事,我心里对电影有明确的标准。
2011年就有人愿意给我投资拍电影,但我觉得自己从技术到资源都还没准备好。我至少得拍一个让自己看了不脸红的电影。什么时候算准备好?我的判断标准就是:老陈(陈国富)说我可以,我就可以。他说我可以,就意味着我能当一个还不错的导演。
《综艺报》:陈国富和冯小刚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肖洋:陈导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我认识他的时候,只剪过一个预告片,对电影的了解全是野路子。是他带着我一个个项目做下来,全面帮助我建立了对电影的认知。他告诉我:如果你要制造一部电影,你看待电影的方式是什么,得和观众完全不一样,甚至和影评人也不一样。他对我是言传身教,从制作到营销,我从头到尾跟着看,大场面都见过。他对我影响很大的一句话是:我们做电影,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比如说这次做《少年班》,已经有那么多青春片,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能给观众提供什么样的新东西?后期营销怎样和这些东西结合起来?我们要在最大的安全范围内创造出新意来。他的着眼点不是在某个项目,而是在整个华语电影工业上。
冯小刚导演在实操经验上对我的帮助最大。我看到他如何和三教九流的合作伙伴进行沟通,他和老伙计、小伙伴、外国人、读书人、拍摄现场的工作人员,交流方式完全不同。他能把自己脑海中的东西描述给人家,让所有人都相信他,让所有的工作都能最大限度接近原先的设想。这是很难的事,但他太了解自己想要什么了。对照他的剧本看他的电影,完成度非常高。
《综艺报》:你觉得在拍电影这件事上,天才重要吗?
肖洋:非常重要。爱因斯坦有句话:“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其实后面还有一句:“可是那1%的灵感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从小到大都只知道前半句。
就审美品位和艺术感觉而言,我从小到大见过很多比我强的人,但是电影是许多人一起合作出来的。我觉得做一个主流导演,最重要的天赋,除了艺术趣味以外,还有情商。导演应该是具有艺术家特质的工程师。
《综艺报》:你18岁就想当导演,现在觉得自己实现理想了吗?
肖洋:我最开始想当导演,因为觉得姑娘们应该会喜欢导演,不像当歌手,还得靠脸(笑)。但是我真正喜欢上电影之后,觉得当导演可以表达自己。我的终极目标是有一天我可以拍出一部电影,酣畅淋漓地表达了自己,而且在全世界各个角落都有人喜欢。这些观众就像我没见过面的朋友一样,心里都有和我一样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