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硕
诚意之作,豆瓣评分9.0;4K版将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播出,国产纪录片“走出去”的又一成功案例
曾海若坐定,斜倚在灰色沙发上。他身着米黄亚麻衬衫,说话不疾不徐,国字脸微携浅笑,有着纪录片人特有的敦厚。
正对着沙发的书橱里,《徒步墨脱生死路》《禅者的行径》等书赫然在列。这些书大概与他担任总导演的纪录片《第三极》有关。
《第三极》由五集电视纪录片和一集花絮片组成,每集46分钟。全片近40个故事,以自然为背景和人类活动为中心,通过故事展现青藏高原上的生命之美和人们的生活,反映藏族传统文化得到继承、传统生活方式得到延续、自然环境得到保护等情况。
目前,该片已在央视及视频网站播出,反响不错,CSM全国网平均收视率0.48%、豆瓣评分9.0。
“走出去”经验谈
曾海若并不讳言拍摄《第三极》的主要目的是外宣。这部纪录片最早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厅发起,它的主要诉求是要对外传播民族文化,树立中国形象。
近年来,在建设文化强国,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背景下,纪录片因其真实属性和国际化属性,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的传播载体。但与海外纪录片强国相比,国产纪录片“走出去”的能力还是相对较弱,如何用国际化语言讲述中国故事,成为摆在国内纪录片人面前的共同课题。
3月27日,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母公司福克斯与《第三极》签约,该片4K版将在国家地理频道播出,这使得《第三极》成为国产纪录片走出国门的又一成功案例,实现了最初的诉求。
从类型上,曾海若首先明确的是要拍自然地理类。他认为,自然地理类是商业纪录片的主流类型,最考驗拍摄技巧和对世界语言的运用,中国纪录片要想发展起来,必须攻破这一壁垒。“拍中国文化,外国人未必会懂。但表现山川地貌、民族的特殊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观念,容易被接受。”
西藏蕴含着浓烈的宗教色彩和神秘色彩,对于纪录片创作来说,稍有不慎就会变成对异域文化的渲染。在《第三极》中,曾海若刻意淡化了西藏的历史背景,去掉了对习俗的介绍,只保留全世界都能看懂的,纯粹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语言风格上,该片只讲故事,不做评论和抒情。因此,国家地理频道的采购人员只看了五分钟就决定购买。
《第三极》制片人胡小鹿表示,通过该片他们总结了“走出去”的宝贵经验:题材应为世界性题材,拍摄手法应该接近国际纪录片主流叙事手法,技术需要与国际接轨等等。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何苏六认为,《第三极》的“走出去”,意味着中国纪录片的制作水准已经接近世界水平,与国家地理频道的合作不仅会传播中国文化,也能推动整个行业制作更上一层楼。
“拼死一役”
“如果在那多呆一天,我就死掉了。”谈起拍摄中的危险经历,曾海若云淡风轻。
为拍摄“羊过冰面”的镜头,摄制团队在海拔5100米的普莫雍错鏖战了多天。由于空气稀薄,气压低,曾海若和摄影指导孙少光都得了肺水肿,曾海若更严重,镜头全部拍完便昏了过去。
《第三极》的拍摄地点全部位于高海拔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这给拍摄带来很大挑战。看过片子的观众一定会对“采蜂巢”的段落印象深刻:一个直径两米的蜂巢,悬于峡谷间的200米崖壁上,山势陡峭,崖壁之下是奔腾的江水,而蜂巢上密密麻麻的蜜蜂又增加了一层风险。
曾海若透露,最危险的不是采蜂巢本身,而是在没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仅靠着一些零星的野草爬到光溜溜的悬崖边上。这个任务让擅长攀登的夏尔巴人也望而却步,“但如果不拍的话,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团队只好硬着头皮上。当时我觉得这趟没死的话,绝对是奇迹。”
“这样做值吗?”记者不禁好奇。
“没想那么多,重要的是拍没拍到”他说。
片中最打动观众的,是一个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故事。曾海若透露,为了拍好这些故事,前期主创邀请与西藏相关的专家召开了不计其数的策划会,选出具有拍摄价值的一百多个故事点,并在拍摄前,派出由六人组成的调研组作为先遣队,深入藏区研究故事的可拍性,在此基础上,遴选出40个故事。目的就是力求确保每个故事鲜活生动兼具代表性。
饱满的视听体验
每一帧截图都是一张明信片——这是《第三极》播出后,观众给出的近乎一致的评价,这也是给予该片摄影师的最好肯定。
《第三极》摄影指导兼主摄影师孙少光,是享誉国际的纪录片摄影师,由他拍摄的纪录片《归途列车》《千锤百炼》曾获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奖、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奖等奖项。此外,早年在西藏电视台两年的工作经历,让他在拍摄《第三极》时更加得心应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精良的制作团队,也要有匹配的顶尖设备。《第三极》是国内最早的4K超高清纪录片,使用REDEPIC-M高性能数字摄影机拍摄。曾海若表示,4K技术的好处显而易见——画面清晰,毫发毕现,可以在大银幕上播放;可以让画面在后期制作时随意剪切,如将全景剪切成特写不会影响画质;画面调色空间扩大,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后期制作的压力。不过,凡事皆有利弊,采用4K技术拍摄,也意味着素材存储空间呈几何倍数增加,大幅提升了成本。
孙少光透露,拍得最美的画面最终并没有在成片中展现出来。这与他们的创作理念有关。曾海若表示,他们的基本逻辑是什么样的环境呈现什么样的人,他和摄影师不会刻意追求美景,不去拍与故事割裂的景观,这种理念让他们对待美景的态度很克制。
不喧宾夺主也体现在音乐制作上。《第三极》主题音乐由“神思者”乐队打造,对于此次合作,乐队投入的精力很大。但主旋律完成后,曾海若并不满意,认为音乐表现力过于强势,双方在充分交换意见后,经过打磨,最终实现了音乐与影像的水乳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