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自由逃跑计划

2015-05-30 10:48娄晓晶
女友·花园 2015年11期
关键词:花销洗礼被动

娄晓晶

漫漫人生路啊,赚钱是其中巨大的一部分,就跟打游戏要吃金币一样。不过相比《超级玛丽》这种弹跳类游戏,人生更像是一场大航海,虽然制霸地球才是终极目标,但是赚了足够多的钱之后,就可以逃离当下还房贷/车贷/信贷的人生,真正开始享受生活。

在现实生活里,这种“足够”,大概就是财务自由——当工作不再是收入的唯一手段,你就获得了这种自由,用公式表达就是:财务自由=被动收入(Passive Income)> 花销。其中这个被动收入,美国国税局把它定义为“没有在贸易或商业活动起重大作用而获得的收入”。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你余额宝里每天波动的几十元收益,又或者你把空闲房子出租的租金,或者从天而降的一笔巨额遗产……反正就是钱足够用了,不为这事儿愁了。

花销是这里的另外一个衡量指标。既然财务自由是与“收入”和“开支”结合的艺术,那么即使你的资产每月只产生1000元的被动收入,但只要你理想的开支只有999元,那你也算财务自由了。也就是说,我们这里讨论的是你能在足够长的时间里维持足够体面的生活,是理性的花销,可不是穷奢极欲呀——在那个世界里,可能根本就没有财务自由这个词哦。

有人说财务自由意味着“内心的自己刚刚诞生”。按照这个理论,微博红人王思聪的幸运之处就在于,他内心的自己简直是跟肉身的自己同步诞生的,等于一生下来就打了财务自由的补丁。而我们普通人呢?且有好几十年生活的洗礼在前方等着呢。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洗礼,大家才对财务自由充满向往,因为其本质其实是我们在生活中有得选。而选择自由,可能是人生中所有自由的终极表现形式。假如可以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选择只和自己喜欢的人打交道,选择生活在自己喜欢的地方,选择价值观,同时还可以选择不做什么,选择远离什么,选择拒绝,那生活的确是另外一番天地呀,对吧?

有一种理论是,大家之所以追求财务自由,其实不过是希望能有权选择不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对这个理论的另一种理解是,财务自由或许能更多地让我们表现出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说,假设现在做一番财务自由之后的人生规划,List上对应的才是真实的你。去超市不看价签购一次物?平时也许太省啦;直接去泰国做变性手术?说明内心有点狂野哦;想全心全意做义工搞慈善?你思想境界真的很高;继续目前的生活,没什么好改变的?那你真是大师级人物!

所以,你看,财务自由它首先是一条你自己决定的界线。并不是钱越多就越自由,就像张朝阳老师说的,“钱多不是幸福的保证,多少跟幸福没关系。我这么有钱,却这么痛苦”——看起来,过了财务自由的边界线,钱的效用也会递减。同时呢,很多美好的事,其实不需要财务自由也能实现。比如旅行、拍照、吃饭,它不需要财务的自由,只需要心的自由。换句话说,只要内心踏实,财务是否自由可能就并不是一个需要特别去纠结的问题。

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以新浪微博上调查的反馈为基础,呈现了一些大家在财务自由之后对自己生活的构想。总体来说很有趣。有的很浪漫,有的很荒诞,也有很多让人看了心有戚戚焉。

其实不管处于人生哪个阶段,始终都能保有对生活的热情,这可能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坚持的生活态度。大家共勉吧。

猜你喜欢
花销洗礼被动
暑期调查:超六成受访家长认为学科学习花销最大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家访,让我历经一次心灵洗礼
主动句都能转换成被动句吗
第五课 拒绝被动
毕业季你的钱哪儿去了?
锤炼党性 洗礼灵魂
美国人花钱,住房也是大头
一次重大报道的深入挖掘就是一次对记者心灵的洗礼——一个月两次采访兴十四村的感悟
希望疾风暴雨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