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015-05-30 10:31:54李久福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探究数学

李久福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下面就结合多年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重视学习目的教育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社会意义,看到数学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例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出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学校沙池的面积。学生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二、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强化学习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数学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2.正确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利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

3.成功是最好的激励。

学习成功得到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

四、“自主探究”时要多加引导

许多事实证明:教学的最好方法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究。在数学教学中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但思考让我们清醒,在反思中我们看到了“自主”背后透露出来的“放任、自由”。

这是在学完“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教者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一下其规律,可能受先前学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影响,许多学生便开始猜测: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接着他们便根据自己的猜测随意报一些数进行验证。很快,学生先前的猜测被自己推翻了,内心产生不平衡,于是有大多学生开始怀疑这样的数是不是没有特征,课堂上乱七八糟,开小差的有,闲聊的有,没有人持之以恒的继续去深入探究,这时,教师也显得有些无法招架,情急之下只得大声呵斥学生停止,然后生硬地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灌输给学生,学生学得十分被动、消极,落得这样的后果怪只怪教师给学生自由过了火。

其实在学生出现矛盾而无心继续深入探究时,教师可让学生随意報数,然后由教师判断能否被3整除,我想大部分学生都能从老师的表现中看出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重新点燃学生的探究之火。但如此盲目地让学生探讨下去已无意义,教师此时可适当引导。笔者曾见一位教师在此时出示一组问题,让学生接着去探索:①用3、4、5三个数字组成一些三位数,看看它们什么变了?什么没变?②这些三位数能否被3整除?③从中你能发现一些规律吗?就这样,在上课教师三个问题的指引下,学生又饶有兴趣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终于在举例、观察、分析、比较中找到了共同点,得出了规律。

上面的例子给我们许多启发:自由探究不等于自主探究。自主探究中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教师只做事后评论员,不及时参与学生自主的全过程,会导致学习活动出现东扯西拉的混乱局面,反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其实,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进行的,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给予必要的指引,充分发挥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变得真正生动起来。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探究数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8:58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振荡电路中周期计算需要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28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