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世界的目光聚焦上海,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如约而至。
每一座城市,都拥有独特的文化气质,或凝结于古老的建筑中,或隐藏在街头巷尾的气息里,或存于流动的文化活动中。上海电视节,上海国际电影节塑造了上海这座城的气质。
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上海市政府主办的上海电视节创办于1986年,是全国开办最早的国际性电视节。它的成长与壮大,是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的缩影,也见证和助推了中国电视产业市场化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渐进曲线。2015年6月8日-12日,第21届上海电视节与您相约沪上。
“求新求变是上海电视节二十多年来的一贯追求。”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胡劲军如此评价。今年的上海电视节,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中国电视产业新一轮的腾飞。
“白玉兰”奖主动“缩水”
2015年上海电视节,主体活动依然包括四大板块:中国创办最早、以权威性和公正性闻名的“白玉兰”奖国际电视节目评选;亚洲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影视节目交易平台——国际影视节目市场;秉承“全球话题、行业经验”,关注电视行业前沿动态的国际电视论坛;汇集中外电视技术专业领域最顶尖展商的国际新媒体与广播影视设备市场。此外,本届上海电视节还包括优秀电视节目展播、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等特别活动。
“白玉兰”奖评选今年有较大创新。随着现象级节目的带动以及资本热潮的助力,综艺节目市场近两年得以快速发展。为了顺应潮流趋势,今年的“白玉兰”奖将原设的23个奖项精简压缩为四大单元(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综艺节目)共15项权威奖项,从而提高各奖项的“含金量”,并更全面地覆盖整个电视业态。同时,今年“白玉兰”奖进一步完善了评奖机制,全面推进选片人机制,由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进行选票的统计发放和回收工作,在奖项的公平、公正、专业性方面,都获得了极大保障。可以说,“白玉兰”奖的评选,目前已成为了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凭借多年积累的良好口碑,如今上海电视节参赛作品的质量逐年提升,入围作品基本反映了国内电视制作的顶级水准。今年征集到的参赛作品中,电视剧类达到274部,纪录片396部,动画片169部。此外,今年新设置的综艺评奖单元一经推出,立即吸引了全国各大卫视的“拳头”级综艺作品参赛,其中不乏《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等现象级节目,已征集的作品达到80余部。
“白玉兰”奖拥有的行业地位及权威性,也吸引了不少业界翘楚担任评委。“历届白玉兰奖邀请评委,全都是业内最顶级、最有声望的电视人。”胡劲军表示。今年的“白玉兰”奖评委名单依旧星光熠熠,除综艺单元不设终评委外,其它三大单元评委主席目前都已确定。据组委会宣布,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三大评奖单元,分别由著名导演阎建钢、艾美奖得主理查德·布拉德利以及亚洲动画峰会创始人蒂姆·布鲁克-亨特领衔。此外,大名鼎鼎的动画公司“骨头社(BONES)”社长南雅彦将出任动画片单元评委;“白玉兰”视后、金鸡影后宋佳则担任电视剧单元评委。
交易市场接轨国际
近两年,随着电影、电视产业的逐渐融合,更多影视作品开始围绕IP(Intellectual Property)为核心进行生产制作,大型影视剧制作公司也开始跨界涉足相关业务,产业向着影视大市场的方向发展。为顺应这种趋势,组委会去年尝试将上海电影、电视双节市场平台打通,将原有的电视节目市场、电视技术市场、亚洲动画创投会、电影项目市场、电影交易市场这五大市场整合,形成新的“国际影视市场”,以完整的产业链服务整个影视行业。这个“新市场”一诞生,立即吸引了境内外近400家机构前来参展。双节打通不仅降低企业参展成本,同时还可节约人力资本。
“今年,我們尝试把双节交易市场进一步深入融合。”上海国际影视节中心主任傅文霞表示,今年“双节”借鉴了戛纳、柏林等同类影视节的服务方式,将整个中心区域拿出来作为服务交流区,让人们来到这里不仅只是参观展台,而能够更好地留下来。“生意都是谈出来的,在交流过程中,创意和想法往往就碰撞出来了,从而达成新的合作意向。”
今年,“国际影视市场”大规模调整了空间的利用方式,按功能开辟出专门的中心论坛区、发布区、洽谈区、看片室和餐饮区等功能区域。这样的设置让前来参加交易市场的人们,不仅能接触整个场馆内丰富、全面的展商,更重要的是在同一个空间里,集中参与影视节的主体活动。
同时,交易市场的布局按照影视产业的全链条的概念划分,包括内容制作、营销推广、发行放映、新媒体、投融资机构、交易、法律服务等方方面面,集中强化展示、交流、交易、合作功能,推动更广泛、更多元的业界合作,进一步发挥助推产业、集聚资源的优势。
“中国模式日”推动原创
今年,上海电视节还新增了一个重要板块——中国模式日,由上海电视节、世熙传媒联合创办。作为上海电视节的预热活动,于6月7日至8日在上海浦西洲际酒店举办。
据悉,目前包括Endemol Shine Group、Fremantle、Warner Brothers、Zodiak、BBCW、All3media 等全球名列前茅的十余家大型模式制作与发行机构,都将参与“中国模式日”活动。他们将携带最新的节目模式,并派出创意大师、运营决策者、制作人等,与中国同行进行交流。
随着中国电视产业的发展,中国正在成为继英国、荷兰、美国、以色列之后的模式产业新兴市场,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原创节目诞生。傅文霞表示,“是市场催生了‘中国模式日的横空出世,我们希望努力为中国电视从业者提供一个具备全球视野的交流合作平台。”
从世熙传媒引进第一档节目模式开始,近十年来中国的节目模式市场发展迅猛,至2014年中国播出的模式节目总数已达63档,当年新引进的节目模式就达35个,其市场规模和影响力已日益凸显。世熙传媒董事长刘熙晨认为,“中国模式日”顺应了中国内容产业及原创模式的发展,下一个超级节目模式或许将出现在中国。
此外,今年的白玉兰论坛将继续保持前瞻性,聚焦行业热点,展开为期三天的讨论活动。在电视剧方面,今年将聚焦讨论一剧两星下的编播策略,都市剧,现象级大剧的发展走向;纪录片单元将关注近年来优秀的国内纪录片;新媒体方面,将会深入讨论视频网站行业的付费模式;动画单元则关注少儿节目的发展趋势。
文化交流的助推器
相比其它电视节,上海电视节是目前国内最具国际化视野的活动,多年来在推动中外影视文化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电视产业的不断壮大,上海电视节也吸引了更多国外从业者和机构的参与,尤其是在综艺类节目和纪录片单元中,交流格外活跃。交易市场海外买家、卖家的参展比例不断增加,改变了以往由国内展商唱主角的局面。
去年,参展机构中有35%来自境外,今年这一比例还将进一步扩大。为此,组委会今年特别设立了海外影视专区,鼓励境外机构前来设展,也更加方便来宾有针对性地寻找合作伙伴。
此外,上海电视节评奖单元的设置也十分注重国际化。在电视剧评选中,有专门针对海外优秀作品的海外剧评奖,纪录片及动画片两大单元都是面向全世界征集作品,每年都会征集到大量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精品佳作报名。
上海电视节还和东京电视节、首尔电视节常年保持合作,近年来已成功将众多国内优秀电视剧推向海外并获奖,既帮助海外电视精品“走进来”,也帮助有竞争力的国内电视作品和电视人“走出去”。
“上海电视节的历史积淀比较长,立足于上海这个国际化大都市,从创立初期开始就明确了国际电视节的定位。”上海国际影视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晔表示,上海电视节将会把目光聚焦在全球华语市场和亚洲资源上,在创新、专业、国际化上做到更好,帮助中国的影视作品走出去,帮助新人新作推向海外。
今年,上海电视节还尝试将全球范围内征集到的优秀作品,向内地输送,在更大范围内展播展映。“以往,这些作品的版权只被授权在上海地区播出。今年通过我们的努力,部分优秀作品将能够在全国范围内播出,让更多观众欣赏到这些影视精品。”王晔介绍说。
除了海外作品,国内的优秀作品也会在西藏、青海、新疆等地播出。例如《北平无战事》《平凡的世界》等今年征集到的优秀电视剧,将由组委会提供资金支持,配音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在上述地区播出。“这些作品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传播它们也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跟版权方和制作公司谈这件事时,大家都非常支持,根本没有提到版权费,我觉得这种业界良心,大家都是共同的。”王晔说。
激勵年轻人热情
鉴于政府办节,上海电视节还肩负着促进产业良性发展的责任,其中重要一点即是帮助产业不断培养后备人才。上海电视节的子项目——上海大学生电视节到今年已经举办了八届。截至5月11日,本届大学生电视节组委会共征集到大学生影视作品461部、共计86所国内外高校参赛,征集短片在数量和质量上又一次刷新了大学生电视节的纪录。
上海大学生电视节评选过程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初评环节,由上海市各高校相关专业的教授、老师以及业内人士进行初评把关。终评当日,组委会也邀请到在相关领域享有至高声誉的学界、业界专家人士将本届活动推向新的艺术高度。最终,入围作品共111部,其中包括39部剧情片、13部实验片、16部电视栏目片、9部动画短片、34部纪录片。入围率高于往届,也证明了今年的片源质量整体有所升高。
今年是上海电视节的“创新之年”。去年刚迎来第20届“生日”的上海电视节,今年有了更多创新举措,在服务性、专业性、国际化、前瞻性等方面再次提升。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品牌打造,上海电视节目前形成了以评奖、交易、市场、论坛等为一体的综合化、国际性电视节,成为了亚洲最重要的国际电视交流、合作平台之一。
“全世界都在举办各类影视节,其实我觉得没有谁比谁更好,而只是不同时区的概念。或许,一年四季中,6月的这个月份就是独特属于上海的,是这座城市最重要的节庆品牌。海内外各方汇聚在这里,大家在这里交流、学习、合作,这是一场关于影视的盛会,同时也给这座城市留下了烙印。”王晔总结说。
(唐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