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彩虹
【摘 要】 就当下普遍存在的生命教育缺失导致轻生现象增多的社会现状提出解决策略为在小学品德课程中创设多种课堂,联接生命体验,对儿童进行真正意味的生命教育。为此,在小学品德课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应变能力等,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真实情境式活动展开教学,从感恩、群居和亲子三种体验理念创设三种课堂为学生创设幸福的童年回忆,联接生命体验,建构珍视生命之意识。
【关键词】 生命体验;感恩;群居;亲子
纵观当下之生命教育,不外乎消防安全、防溺水教育、防拐骗教育、预防传染病教育等,但这些教育大都是说教式教育,沟通式教育——心理咨询室几乎是学校摆设之一,使用率不高。虽说处处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可是一年年的统计数字让我们发现轻生的人群正逐年攀升并且年龄低龄化。究其原因,生命教育的缺失造成了这部分人群在遇到自认为难以解决的事情之后选择不负责任地逃避——自杀。生命的成长需要生命在场的体验,唯有生命意识之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只有亲身体验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获得。生命体验是一种能力,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有着不同的体验水平。为此,在小学品德课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应变能力等,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真实情境展开教学,创设感恩、群居、亲子生命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生命存在不易,感觉伙伴共处之乐,感到亲子之间温暖,三种课堂,联接生命体验,构建学生童年幸福生活的模式,为成年后珍惜生命奠定人生观价值观基础。
一、感恩体验,唤醒生命意识
在小学阶段,学生因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自我认同感,很容易因为很小的一件事而对生活失去信心,潜意识受到一些新闻媒体报道自杀事件影响而轻易决定放弃生命。生命的诞生对学生而言是最为神秘的话题,正是其最感兴趣的话题。基于此,关于生命的诞生、生命的抚育、生命的成长,就成了小学品德教学最为生动的内容。珍爱生命意识的培养,是生命教育的起点。首先,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存在来之不易。现实生命界,无论是人或物,都是充满生命活力的个体,他们对这个世界来说都是富有个性的唯一存在,各有其必须存在的理由。例如执教《我长大了》一课,可设计这样的生命体验活动,一是“当一回妈妈”,交流生命体验感受时,学生交流了用书包当自己的宝宝,亲自入情入境地尝试生命体验,体会妈妈怀孕后行动不方便,劳累,孩子们从“妈妈孕照”上,发现为了生命的诞生,妈妈扭曲了美丽的身段,不再穿戴新潮的服饰,不得改变原有的饮食习惯,真切地感受十月怀胎的辛苦及生命的来之不易、母爱的伟大。二是“我长大了”调查体验交流,引导学生与父母及家人进行直接对话,了解生命诞生的背后故事。从父母的访谈中,了解到为了迎接新生命,妈妈克服了行动、饮食、工作等诸多方面的不方便;父母们早早就开始规划孩子的培养,想像孩子美丽的未来;为了起一个好听的名字,翻遍了字典、辞典,甚至古诗词……从与祖父母的访谈中,了解到新生命诞生的那一天,妈妈怎样忍受阵阵腹痛,全家人怎样担惊受怕、又惊又喜的难忘时刻……生命成长体验活动中学生发现了成长的快乐,“我长大了后的幸福感”就在交流中产生。就这样,学生在多形式生命体验活动中感悟,他们的心灵深处受到极大的震撼:在生命体验的活动中,学生更理解父母为之不易,父母养育我非常艰辛,我应该珍爱生命,学会感恩。如此生动的课堂,仿佛看到孩子们带着感恩的心,交流各自生命诞生、成长的感人故事,进而学会体谅尊重每一个人,学会与人共处,对生命意义有了真真切切的认识:生命不仅属于自己,生命因承载了许多亲人的爱和期望更显珍贵。其次,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的意识。
二、群居体验,共享成长乐趣
当下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增多,不懂得分享及合作,群商较差,不仅体现在和父母的交往上,还体现在与同伴相处过程中,能同甘但不能共苦,当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或是和同学发生矛盾时,很少能主动分担、友善相处。因此,在唤醒学生生命存在不易的意识之后,生命教育要引导他们发现生命存在之趣,带领他们领悟生命的美好。学生需要与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地区甚至不同国家的同学交往,共同参与学校生活,从中能感受到伙伴相处的乐趣远比独处多,在争吵、和解等生命体验活动中他们释放了能量,学会人际交往的准则,从而形成良好的关照他人的心理品质。因此,创造群居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如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生命教育,体会生命的丰富多彩及趣味无穷。当前的学校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生命体验活动,根据其组织形式、具体内容、时间等方面的不同,至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日常的课堂学习活动;二是课后的学习、娱乐活动;三是各类学校仪式以及节庆活动;四是班级生活、社团活动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会共同生活的生命教育现实场景,让学生在交流生命体验活动中切实体验到沟通、妥协与合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生活。可以说,学校生活是学生与教师的生命之旅中互为珍贵的成长历程。通过学校生活,学生逐渐在心理上接受、认可并适应与其他生命共同生活的日子,逐渐将其内化为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因此尽可能创设各种体验情境,增加学生与他人共处的机会,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这有利于学生步入社会后主动参与共同生活。在体验式生命活动中学会合作的要素是尊重别人,合理分工。在合作体验中,学生发现个人力量是有限的,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出力,什么困难也能克服!感受到合作的力量,感受到同伴的友爱和温暖,体会到合作的乐趣,从而乐于接近同伴,融洽相处,共同进步。合作体验中训练学生照顾别人的能力、关照别人的意识及共享快乐与分担困难的主动生活意识,让学生的自我与他我合二为一。只有切实养成他们的合享观念,在同伴互助中发现生命的美好,群居体验中悟得生命成长之趣。
三、亲子体验,经营幸福童年
当下学生身上的品德问题大部分源自于家长,创设亲子体验式生命活动,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平常未能关注的行为意识带给孩子的影响,自省后寻求对策,从自己做起,映射带动孩子改变,从而引导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为最棒的自己。学生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是体验教育中潜在的教育资源。教师应当善于发现、挖掘开发可利用的家长资源,组织亲子活动,创设情境把体验教育拓展到学生的家庭生活中。成立家委会,构建以家委会为主导,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参与指导的各类亲子活动的平台,让家长、孩子、教师在互动中,构建生命信仰。在家委会带动下,教师参与指导,组织以各家庭为单位参加活动,可以开展的体验活动如下:一是户外踏青,感悟生命美好:借助大自然情境,让家长与孩子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感受生命的奇妙和万物生长的神奇变化,体验活动中引发孩子对美好生命的欣赏,感激父母给予生命的伟大与艰辛。二是亲子共读,分享生命体验: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适合的绘本,例如和生命有关的绘本《彩虹色的花》《一粒种子的旅行》,各个家庭进行亲子共读,通过多种表现形式:画画、手工、表演等集中分享阅读绘本的感受。三是家长课堂,感知生命多样:家长的职业多样,充分利用各行业家长及资源,开展家长课堂,如医生家长“我从哪里来”引导学生认知生命的来源,也可指导学生如何做好卫生防病,学会自我如何保健等;交警家长“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指导学生如何安全过马路,学会遵守交通规则,做到安全自护;警察家长指导学生如何防止被拐骗,学会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让不法分子无处可逃;工程师家长引导学生探索机械对生活的意义等。如此生动多样的课堂,引导孩子感知多样的世界,发现生命的美好。通过简单的游戏式生命体验活动,不仅考验了所有人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给学生、老师和家长搭建了一个畅通的交流和沟通渠道。在亲子活动中家长们能在其他学生与家长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或者需要养成的教育理念或者需要改变的亲子沟通方式。合理整合利用家长资源,在体验式亲子实践活动中充分调动家长配合学校教育的积极性,家校一起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总之,充分开发运用一切可使用的资源为学生的童年生活创设幸福回忆,为他们一生的幸福奠定最扎实的生命根基。这些幸福的体验感受将在学生成年后遇到困难时温暖唤醒其存在感及对生命幸福的渴望之心,让他们能坚强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教师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见证者、引导者,要懂得保全生命本体、体验生命意义。真正意味的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唤醒潜能的教育,不是传授知识、形成技能所能达到的教育。当学生的体验显露肤浅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的思维走向纵深,视角从自我转向他我,突破学生幼稚的思维局限,感悟生命的价值。生命体验教学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直面真实情境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喜、怒、哀、乐后彼此分享感受。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创设情境,联接学生的生命体验。从品德教学过程和课外体验活动设计入手,学习过程和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生命经历、经验、感受与体验,让学生通过体验生命活动的积极行为,强化生命意识,使品德教学成为愉悦生命的过程,使其成为学生向往的生命体验之幸福回忆,幸福的童年让学生充分体验生命之温暖,为其战胜生命挑战多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高峡等.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6
[2]高峡等.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9~73
[3]高峡等.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78~79
[4]许宏等.童心课堂——基于学生文化的小学品德生本课堂.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5]朱超华.关注学生生命 激发学习自觉.人民教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