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
2014年的首届“上海艺术影像展”(PhotoShanghai)盛况空前,可谓一展激起万人潮。在轰动业界的这一点上,该展的确与几年前在上海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异曲同工,在规模与拥挤两方面,均达到了火爆程度。特别是中文“上海艺术影像展”的命名,在中国摄影界的语境里,凸显出类同“国际摄影展”的误读。其实,英文命名之Photo Shanghai,套用的是Photo LA或Paris Photo的名牌称呼,其中文实义应为“上海国际照片展销博览会”,甚或更直接地沿用老牌的“广交会”修辞,称之为“上海国际照片交易会”。
或许是对名称的误读,使大批拥趸奔着观看一场世界摄影展的劲头而来。国人蜂拥观看艺术展的这般气象,此前我仅在“文革”过后的1978年,北京举办的一场法国绘画展览上经历过。就看照片而言,并非仅只上海本地人和摄影发烧友的上海艺术影像展到场观众,今朝的观看影展的热情,犹似重现1979年北京中山公园里那场“四月影会”第一回的盛况等。当年拥观中国当代照片,现在疯魔世界时尚照片。这类事件之于中国摄影发展史,肯定深具影响。
放在大型影展的范畴而论,我称上海艺术影像展的表现为“博展”。借此平台,中国的观众获得了一个大规模、多元化浏览世界经典照片原作经验的机会,这对数码时代日益增多的中国摄影人群必然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常言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学会看门道,往往都是从看热闹开始的。但是我认为,以此带有相当随机性内容局限的“博展”启蒙,长期难以拓展国人对世界摄影史的理解,但会获得一个经验性的入门契机。如果上海艺术影像展真能起到这个作用的话,无论其总体的商业成效如何,国际文化交流的意义便无懈可击。
上海艺术影像展发布的新闻公告开宗明义定位自身为“专注艺术影像的亚洲顶级艺术博览会”,“上海艺术影像展由世界摄影组织(World Photography Organization)举办,虽然今年只是第二届,但已成为上海最具国际性的艺术博览会,也是亚太地区摄影媒介的主要平台。”由此措词可知,上海艺术影像展企图以其冠名的“艺术影像展”名目,策略性地暗渡“照片交易”之实。如许的策划,确实是对中国摄影特殊的“国情”实际做过必要的“市场调查”后,而精心制作的宣传方略。值得揣摩的是,一个专事照片交易业务的西方机构,在举步东方时,为何不选日本而择中国?在涉足中国时,为何不取北京而定上海?这里的奥妙,我估摸着是借“国际展览”权威之势而打“博展”行销之力,“上海艺术影像展”中文语境之“展”字,立马就让Photo Shanghai收到人山人海的展览效果。
在向公众对外开放前一天的9月10日傍晚举办了“藏家私人观赏”的“开幕之夜”,放眼望去,华服笑靥,葡萄美酒,排场上那份挡不住的华丽与飘然,犹如而今浦江两岸矗立如林的崭新摩天大厦般光鲜,令人顿感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黄金岁月隔代复现。如此将照片交易与时尚交际珠联璧合的氛围,远非我在美国所亲历过的AIPAD、Paris Photo in LA和Photo LA可及,或许唯有在巴黎大皇宫开局的Paris Photo能与此一比。难怪参展过巴黎大皇宫顶级排场的上海M97摄影画廊总监Steven Harris会触景惊艳,感慨一声“Cute(漂亮)”!无论如何,后起之秀的上海艺术影像展在布展形象方面,展示出了无可置疑的绝代风华。而建造于1950年代的苏联风格展览馆场地,也确实物尽其用地为这个展览提供了上佳的展销空间。
上海艺术影像展策划方的选址上海而非北京,恰也证明了“海派”文化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时尚习性。
然而,若评价一个国际性的照片展销博览会的经营实质,“展览”只是其“促销”的形式,论其成败的里子还得是商业化的效果。上海艺术影像展组织方的召商与宣传成效,堪称大手笔,而能否持续下去并打造出一个业界品牌,那还得走着瞧。毕竟开风气之先的AIPAD和紧随其后的Photo LA以及Paris Photo,都已有三十年上下的资历。经商务实的美国AIPAD和Photo LA,早已无需以布展形式的炫目取胜,在商言商地衡最还得是卖得出照片赚得到钱。照片展销博览会组织方的招商有方,未必等于画廊方的有利可图。所谓“艺术市场”,说白了,无非就是“打着艺术旗号、追求经济利润”的行当、这早就被“艺术搭台、经济唱戏”的宣传口号道出了其中门道。
此次上海艺术影像展参展画廊中,有26家是来自中国两岸三地,数量占了半壁江山之强,中国摄影画廊几乎倾巢出动,可见主办方涉足中国的经营谋略成效显著。笔者注意到,中国画廊的缺席者中有游走国际照片交易会资历最老的北京百年印象画廊、东磊画廊、中天画廊。或许专营将中国摄影师照片兜售给外国收藏家的这三家画廊,在意的是到域外寻找卖点。相较之下,探究参展的中国画廊销售记录里,中外买家的购藏比例,将是判断中国照片市场形态的重要参数。
中国摄影画廊中唯一参加过上届ParisPhoto的北京三影堂+3画廊,今次代理作品的亮点,是不久前刚在上海美术馆举办过个展的中国著名的电影摄影师顾长卫,用微距镜头拍摄人民币百元大钞的票面痕迹的大幅彩色抽象照片。亲临现场的顾长卫受到电视台等媒体的追捧,名画廊加名人效应果然令公众眼睛大亮。
在摄影圈颇受瞩目的北京映画廊,今年第二次参加上海艺术影像展,打出了更名不久的名头“映艺术中心/映画廊”,或许标志它正在从画廊扩转艺术中心。这条发展轨迹,正好跟三影堂由艺术中心兼营画廊的“三影堂+3画廊”对应。
北京See+摄影画廊,主打既传统也观念的魏壁黑白照片代表作,还有捷克摄影家的抽象构成的精致银盐照片,以及卢彦鹏的中国观念派画意黑白照片。
有着国际照片交易经验的摄影家姜健主导的北京时光空间画廊,尝试一种自助式的自负盈亏经营摄影画廊的协作方式,将一间画廊的自负盈亏,分担为一群人的自负盈亏,既广纳资源,还降低风险。集资广益,不失为一条有国情可行性的摄影画廊生存之道。
郑州的全视影像画廊经理罗勇,以代理河南本地摄影人的纪实摄影照片为己任。此番以《中国事像——当代摄影20家》为主题的展示,俨然还是2011年出征美国洛杉矶Photo LA的传统黑白纪实照片原版。当年初出茅庐时误将寸土寸金的摊位墙面布置成博物馆模式,而今的摊位布置有效利用了空间且主题鲜明、条理清晰,加以内容详实的图录专著。可见照片市场之路,需要积累实际经验。
北京的泰吉轩画廊施行的是与国内摄影画廊显著迥异的路线,专营外国名家经典黑白照片,今次主打美国名家韦斯顿家族三代摄影家的黑白银盐照片,在中国摄影画廊界独辟蹊径。
由于上海艺术影像展的组织方就是策划Paris Photo的机构,所以此次奔赴中国参展的西方画廊,至少半数为其巴黎大皇宫和美国洛杉矶展会的常客。在首届上海艺术影像展上,有洛杉矶的Fayle/Klein和Peter Fetterman两家世界顶级摄影画廊应邀出席,此前我走访过两家画廊主对首届PhotoShanghai的看法,Peter Fetterman忿忿然于“潮涌的看热闹观众都是光看不买”;比之更具实力的Favle/Klein画廊主则惊异于“数不尽的照相机对着展场照片猛拍不止,中国公众还只知画作收藏,对收藏照片尚无意识。”但当场售出近20幅经典照片,据刘香成讲其中某幅卖到了2万美元。但是此次,没有见到这两家画廊的踪影,背后的原因耐人琢磨。
本届到场的三家美国画廊,实际展销照片的只有两家,超级大佬的跨国招牌画廊高古轩,占据上海展览中心的一整个展示空间,陈列一套几十幅小幅的5X7英寸接触印相彩照《西印度群岛之鸟》,与今年5月在ParisPhoto in LA展销的巨幅物影造像照片截然不同。何况场地不在展销摊位区,全然是一场助兴式的画廊挂名展览秀。参加的美国画廊今次非但数目寥寥,而且洛杉矶的Voila!画廊代理的还是位欧洲摄影家的作品。不过,20世纪名家辈出的美国摄影家的名作,则依然是照片市场的硬通货,欧洲画廊普遍代理美国名作已然成为惯例,最常见的是好莱坞明星玛丽莲·梦露的各种版本的香艳媚态照片,已成为常盛不衰的畅销标符。
以新闻纪实照片著称的马格南图片社,进入数码时代以后,与时俱进地稳步挺进国际照片交易市场,先以纪实摄影经典名作黑白银盐照片进场,今次展示有纪实名家毕肖夫(Bischof)1952年拍摄的香港街头摊贩的照片,很有时代感。旁边竟然是两幅十分讲究的静物照片,画面艺术得令人难以置信这是出于职业记者之手。这或许也是迎合中国市场的手段。
从现场观察,展示照片的经销品种并非多样化,尤其是古董照片凤毛麟角。巴黎的Galerie Adnan sezer画廊,展销法国经典摄影先驱古斯塔夫·勒·格雷(Gustave Le Grav1820-1884)和菲尔曼·乐·提恩(FirminLe Dien 1817-1865)的蛋白银盐照片。这类19世纪的珍稀照片在坊间已经越来越罕见了。此画廊的另外一半展墙,是卡蒂埃-布勒松1948至1949年在中国政权更迭之际的纪实摄影,其中半数照片是其1950年代成书《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中所未见的,这些既是名家的重要系列,而且跟中国历史密切相关,其中可见画廊对中国市场的考量。遗憾的是在此画廊聚集驻足的中国观众并不多,确实证明外国行家认为中国观众对照片的价值缺乏必要的鉴赏常识,所言不虚。
上海艺术影像展总监亚历山大·蒙塔格-斯帕瑞(Alexander Montague-sparey)对由其打造的两届中国上海艺术影像展,如是说:“上海艺术影像展有个非常好的立足地方,我们将会在这里培养欣赏照片的观众群。在西方,收藏照片也就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在中国,还缺少收藏照片的常识知识。我们在上海组织了这个最受欢迎的照片展览,第一年的上海艺术影像展旨在吸引观众,第二年才开始侧重销售,今年的展示照片聚焦于当代艺术摄影的彩色照片。我们用两年的时间达到对收藏照片的启蒙作用,以促动中国照片市场的成熟。世界摄影组织在策划展销博览会的同时,将对参展的画廊负责、对画廊代理的摄影艺术家负责,也会在世界各地开展客户服务的复杂工作。我们将加强对上海艺术影像展的宣传力度,以把这个项目继续开展下去。”
对此,无论是参与上海艺术影像展的中外摄影画廊,还是看热闹的观众,都将对这一浮现于眼前的照片“博展”,共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