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润身
“用高速流动的空气代替水来把手洗干净。”7名浙江大学的年轻学生通过一年的不断尝试,将奇思妙想变成现实,并在日前获得由中国工程院、美国国家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球重大挑战峰会”学生日竞赛金奖。
获奖作品名为“空气洗手装置”,通过雾化原理,将空气与水混合,并依靠洗手人自身重力驱动水龙头出水。当使用者站上洗手装置前的移动踏板上时,踏板由于人体重力下沉,通过滑轮组牵引活塞向上挤压空气获得高速气流,令水龙头喷出雾状水滴。
浙江大学生团队提出“以高速气流来代替水流,从而在洗手过程中节省90%的用水”,击败了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著名高校获得最高分。
为什么浙江大学7名学生能取得这样的骄人成绩?首先是打破专业界限,他们综合了能源、机械、控制等多个专业的同学交叉配合、合作研发,这是成功的关键。其次,这7位同学花了近一年时间,几乎投入所有课余时间,自学专业知识、数次改进设备,将这一设想变为一台实际能够运行的装置。
仅此两点,就给我们很多启发。许多学校开设了大量的辅修课,包括第二专业和眼花缭乱的就业指导,但是设置者没有从宏观角度,即从交叉、配合、实用、研发的角度去引导和布局,缺乏大思维大视野,所以学生趋之若鹜的辅修与考证不外乎就业,趋之若鹜不可能静心,静不下心就更谈不上什么发明创新与创业。
可以想象,在这7名学生的研发过程中,当然需要经费,浙江大学的经费用到了点子上。人类的发明创新就是要服务于社会,团队现在持有“空气洗手”装置的4个专利,并计划继续改进设备,使其走向商业化,在能源节约和城市建设过程中发挥作用。
恰逢此时,随着一篇离职宣言的公开,国内创业圈知名人士张栋伟宣布回豫创业。在北京,他曾有着众筹大学校长,清华、北大外聘讲师的光鲜身份;而在河南,张栋伟却要从大学生创业导师起步,每天面对近乎零经验的创业者。但在他看来,真正产生创意的“种子”就集中在大学。但愿有更多的张栋伟们有此目光,若此,“空气洗手”装置肯定不再会是一枝独秀。※